這才是我推薦 Kobo 的理由

wastemobile
3 min readJul 4, 2019

--

目前來說,Kobo 對電子書讀者權益更好一點,是因為它使用了 Adobe 的通用型 DRM。Google Play 電子書也是。所以我現在就可以在 iPhone 上的第三方 Bluefire App 閱讀這些書,不需要破解

從 Kobo 與 Google Play 後台下載 acme 檔案,在 Bluefire App 中打開即可

退一百萬步說,若 Kobo 與 Google Play 都不再提供電子書服務、他們的 Apps 也都壞了、不再維護了,只要 Adobe DRM Server 運行著,讀者依舊可以在 Adobe Editions, Bluefire 甚或是 Nook 上閱讀,都不需要破解。

特別談這一點,是因為我在 Twitter 發了一則關於「微軟關閉電子書店」的推,引來一些回應,不得已只好認真解釋一下。

微軟是關閉電子書店的新例,而非特例,Sony, Diesel, Waterstones, Nook UK, Sainsbury, Borders…,結束的電子書平台已經很多,未來必然還有,處理方法各異,移轉也未必比返還費用好。

典範轉移在摸索中,總體可稱之為電子書的「信任」問題。

數位音樂在 iTunes、iPod 獨大、賈伯斯登高一呼後,採行了 Social DRM,對平台的信任是關鍵要素,大多數用戶察覺不出兩者的差別,因為 iPod 讓人產生信任,用戶也信任蘋果。

無人確知 DRM free 是否為電子書對「信任」的終極解法,出版商必然有一定的恐懼,國外翻譯電子書授權條款甚至會載明「供應電子書必須提供必要的權利保護」,否則連授權都簽不下來。

「完全無保護」像是信仰中的聖杯,我尊重這個信仰,但你拿不出來、我也摸不到,「現階段」對信任的建立並無幫助。

數位音樂已經像自來水,鋪好管線就能四處流暢、打開水龍頭就能飲用,但書略有不同。就算出版商有能力提供,電子書檔也頂多像「冷凍食品包」,需要保存、運送,還得有合適的器材烹煮,切點蔥花、打顆蛋,風味又有不同;而所有人都知道那與大廚在專業廚房做好、細心擺盤端出來的美食(勉強可比擬成紙本印刷書),本質上一樣,卻又完全不一樣。

正因如此,電子書產業複雜度更甚以往,紙本書不管從哪個通路購買,拿到手上都是一樣的東西,幾天後連在哪買的都不記得。電子書現在則與平台高度耦合,不但仰賴平台提供儲存空間、閱讀系統,也處理權利保護機制,大家就是在這種不理想的狀況下前進。

如何舒緩讀者對電子書權利的疑慮,或說是建立信任感,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做法。Kobo 與 Google Play 採用通用型 DRM 是一種(技術解法);Pubu 創辦人暨執行長蔡競賢建議的聯盟協議是一種(商業解法);對平台既有印象或能力或態度或國際地位的認可(迷思),也可能是一種,例如 Amazon Kindle,但這等它真正開台再說。

讀者需要理解平台的解法,不是說法,尤其不是烏托邦式的宣言。

不同的讀者可能在意不同的關注點,書量夠大、常有破盤價、閱讀器漂亮,再加上通用型 DRM 賦予的、較好一點的讀者權利與便利性,是我目前主力在 Kobo 購書的理由,與能否破解無干。

deDRM 對 1% 怪咖來說是確幸,一般讀者無感,也完全不是重點。

--

--

wastemobile

「小型工具帶來一種完成工作的方法,也帶來一種實現自我變革、社會變革、最終實現世界變革的途徑。」 《數字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