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UI/UX design 暑期實習面試經驗分享 — Yahoo、趨勢科技、騰訊、Line (下)

Wilson Wu
12 min readJan 25, 2019

--

本篇是下篇的部分:內容包含:騰訊、 LINE、以及結語,希望給新鮮肝想往 UI/UX 相關產業發展的設計師們一些經驗分享請大家輕鬆閱賞,當然所有言論純屬個人想法所思,繼續嘍!

如果想要看前期準備、 Yahoo 、 趨勢面試經驗,請點以下傳送門。面試路上千變萬化,建議有時間可以從上篇看起補充資訊。

騰訊 Tencent

中國軟體界大佬,線上面試考驗溝通能力。前往深圳(中國矽谷)大冒險的絕佳機會

前期管道:

校園徵才活動、 騰訊官方系統投遞、104 公告、人脈引薦

騰訊是中國互聯網三巨頭 BAT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其中一位,如果有去過大陸的,都能了解騰訊著實滲入民間日常的各種角落,甚至許許多多的服務回頭才發現背後都是騰訊旗下服務之一(微信 Wechat、QQ 系列…)。除此之外,騰訊也積極發展各種事業群,舉凡醫療、人工智慧、數位串流等,都能看見騰訊的野心。

騰訊每一年都會做暑期校園實習徵才、甚至不惜派人來台灣的幾個重點設計學校(台科大、北科大、實踐等)開說明會及舉辦徵才活動。如果對騰訊相關事業有興趣的同學,非常建議收集相關資訊並前往聆聽。他們徵招的職位從研究員、交互設計、視覺設計都有。但 請不要等到說明會後再出手,說明會的時程,有時候跟徵才的截止日期非常逼近,2017 年時騰訊台灣徵才聽說是採先傳先看,所以比較尾聲才投遞的人們很多都直接丟水裡、無聲卡結束。我當時是把所有投遞管道都投遞了,因為當年騰訊方面訊息管道有點雜,當然每一年的規則或是制度都不太ㄧ樣。

另外也請大家注意 網路翻牆的問題,最好辦一個 QQ 信箱,Google 和 Yahoo 信箱有寄到消失不見的風險。

線上面試:

透過微信 Wechat 語音面試

收到面試通知後,就有人透過微信跟我確認面試官是誰以及時間。面試官先跟我聯絡了解作品集我會如何呈現,因為我是作品集網站,所以我直接寄過去網址請他看不是能夠打開。面試有些人是先把 作品集 PDF 直接寄過去、再面試的時候請面試官同步開檔講解、聽說也有人是想辦法分享螢幕。

我在學校的某個角落帶著耳機等待時間,時間到了後他便打電話過來。面試官是一位女生,人非常好,面試開始的時候他先自我介紹三分鐘(來自MIG事業群,目前他們的 team 在發展醫療互聯網系統的東西等)。之後就進入作品集面試的部分,他很仔細聽我介紹作品,我也很明顯地感覺到在介紹的時候,他對我視覺相關的作品比較感興趣。由於我的作品有含 youtube 連結,他還特地為我翻牆(感謝至極)。面試的過程中有些用詞(「可視化」、「視覺交互的過程」…)腦袋都會 process 一下,很明顯兩岸的設計用詞是有差距的。整個面試的過程大約20幾分鐘,由於是語音面試,介紹的時候必須 透過更多口語指引輔助講解,隨時確認他在跟你同一個畫面上。

面試最後一個環節跟其他面試非常不一樣,是面試官總結我這次的表現、以及實際給我作品集的建議。例如建議我需要多一些什麼樣子的視覺解釋或是設計規範的補充,讓我有面完試也學到了一課的感覺。

後續:

withdraw (時間衝突)

後來面試完幾天之後,面試官有跟我聯絡說明這次實習的時間以及相關細節,就此了解我的職務是要做醫療服務設計相關。他希望我 6 月中就飛過去開始實習,並且跟隨專案到 9 月底。但衝突到我學期末有許多總檢期末不能抽身,大肆開學前期我也必須要準備畢業製作,沒辦法九月底還不在台灣。我向他表明我的困難,後來再討論之後最後仍沒辦法調整。所以表達謝意後面試到這裡告終。

後續聽說有些人有前往一間會場去做面試,但詳細不太清楚。期許網路有其他善心人士做分享。

LINE

耗費精氣神,一關又一關 : 作品集面試、設計作業、團體競爭發表面試……花招百出,跨出設計舒適圈,接觸商業行銷管理人才

花招百出,跨出設計舒適圈,合作商業行銷管理人才,然後大開眼界!

LINE 在台灣這幾年可是全面爆發。從一般通訊軟體角色,致力於成為台灣資訊服務入口,跨足電商、行動支付、媒體串流、遊戲等。

LINE 暑假實習計畫已經舉辦過三屆。以往都是偏重在管理、行銷、商業領域實習生職缺居多,也是這些學群以及想要投入相關產業學生的夢幻實習之一。2017 年 LINE 宣布擴大實習徵才計畫,其中 Design Team 也釋出缺額。當年他們花非常多心思在行銷上,除了下了許多廣告、送海報到學校張貼、甚至以「薪水比照正職」的噱頭上新聞。

前期管道:

於各個地方(FB\Line\104\校園公告\Line 官方Blog)得知,透過 104 投遞

那年是 Design Team 第一次徵人。我在收集資料、閱讀職缺敘述後,其實不太確定是不是與當初設定的 UI/UX 相關匹配,最後還是衝一波投了。由於前無古人,網路上當時找不到任何相關的經驗分享或是資訊,但是有找到幾篇商管學群面試分享的 ppt 文章,及許多進入 LINE 的實習心得。多聽多看,盡量收集資訊。

第一關面試:

出設計作業、二對一作品集面試

當年投遞完之後,大約兩個多禮拜後收到面試邀請(Mail)。HR 也直接打電話確認我要不要前往。Mail 裡面除了面試基本資訊外,也附加了一道題目。要為 LINE 的一個分享會活動,設計海報以及 Online Bannner,隨附件是活動基本資料、視覺應用規範與繳交規則時間。當年是以「前進太空分享會」為主題,沒有很多的敘述,自由發揮。

LINE 在內湖科技園區,大樓入口非常氣派。進門向大廳前台的人轉達我已抵達,請他聯絡公司。過了大概幾分鐘後,一位女生帶我搭電梯上去,見面之後就簡單介紹自己是今天的面試人員。他開始跟我閒聊,說今年 Design Team 投遞非常競爭,收到 200 多封的申請。我是今天最後一位面試者,前面已經面試完4位。

公司開門見山就是一隻兩層樓高的熊大玩偶,公司裝潢很活潑,各個角落都能發現 LINE 角色的蹤跡。我被帶到一間會議室裡,一切就緒開始二對一作品集面試。首先要求自我介紹之後,第一題就是解釋一下這次作業的概念發想過程與視覺理念。

我把能從基本資料得到的訊息盡量去網路上找相關資訊(例如基本資料有寫場地在 松菸的OO廳,我就去了解他是什麼功能的會場、能有多少人…等),也因為題目太自由沒有任何限制無從起頭,所以我決定從找到的這些資料為基礎, 定義一些活動的假設,再去產出發展我的設計(釐清設計需求是一切設計工作的核心基礎),當天我有把海報印出來現場講解,內容著重設計發展過程, 最後最後談的…才是表現手法

再來就是作品集面試,他們問了作品很多問題,也對為什麼工業設計會想來投遞這份職缺很感興趣。過程氣氛非常融洽,面試官也非常 NICE。最後他們問說:「請問你還以什麼問題嗎?」我就問:「請問一下你們對今年的實習生以什麼規劃?」間接了解到,他們今年其實好像是要找比較活動企劃與平面視覺設計的人才。design team 分為 online 跟 offline 各自支援線上線下不同行銷活動或是品牌推廣。當下我想雖然不是原本的 Target 的使用者經驗相關設計,但如果能來 LINE 磨練視覺溝通技巧,補足我工業設計本科背景不著重的領域,也不失是一個選擇。

第二關面試準備:

團體抗戰面試,跨領域合作激盪

幾天後就接到 HR 的電話,他先很開心的恭喜我是最後剩下的 3 位競爭者,之後便跟我確認是否能參加下一階段團體面試。答應之後便收到 LINE 的 email。裡面除了有我組員的聯絡資料,以及下一階段的題目考驗。

LINE 把當年來自不同 Team (例如: LINE CB, Pay Team, Marketing Team, E-commerence…)的最後一階面試生平均分成 5 組。請我們在趕緊連絡彼此的組員,要求約莫 10 天內發揮各專頁所長(例如有些人有管理、行銷、公關、設計等等),提出以 LINE 服務生態系出發,2 個針對年輕族群創新的產品服務提案(包含獲利模式、行銷方法、產品mock up 等等),slide 限制 5 頁。

就在我剛看完 email 不到一秒我就收到了我組員的email ,大家非常積極地開始互相加好友,敲定開會時間等等。而這 10天 發展的過程我不贅述,要寫會寫到字數炸裂。我在這單純分享我的心得。

大家都非常猛,由於大多數還是商管以及行銷人才居多,我也因此認識了一群生氣蓬勃、前景一片光明的神人們。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背景跟專長,經歷都非常厲害。那次我真的明顯感受到我走出設計領域,實際與不同領域的人溝通激盪。積極學習他們的商管思考眼界以及討論尋找市場機會切入點的方法等。我也貢獻我在 Design 背景的相關訓練, 運用設計方法邏輯化使用者的需求、痛點、建立 Persona 釐清產品服務焦點。

第二關團體面試:

整人派對、重新激盪、殘酷舞台

是一整天的活動。當天報到之後,在集合的會議室終於見到了其他組別的面試生。你看看我,我瞄瞄你,氣氛瀰漫著又緊張又興奮又肅殺又歡樂又要面帶微笑的氛圍。開始之後,一主持人上台跟大家說明他們從每個組別中各選出了一份有趣提案。正當我們以為 ok 等下是發表 OOOO時。

「但你們不是要發表自己的提案,現在請上台抽籤,你們要發表別組的。」

意思就是你們準備發表的提案先再見,現在重新命題。

他們給我們各組三個小時的時間,重新從別人的五張 slide (終於知道為什麼限五張)中想辦法 了解對方的服務內容、商業架構、獲利模式等,重新再發表提案(可以改動,但要求大方向不變)。

我們獲得了一間會議室開始打仗,而我也必須重新製作 Slide。準備期間每個 Team 的面試官會穿梭各小組的會議室間,如參觀動物園櫥窗觀察眾生,然後默默寫東西做行為觀察。

如上圖,面試官就在各會議室晃跟觀察

三個小時過後回到大會議室發表,前排坐滿各 Team 面試官。每組各有七分鐘的發表時間以及五分鐘的提問時間,而提問時間由面試生先發問幾題,再由面試官總結發問。

腥風血雨的殘酷舞台正式上場。

怎麼說? 因為你們的案子曾經是別組的心肝寶貝啊,生父母對他的強弱優缺可是寥若指掌 ! 所以繼父母如果沒有分析透徹或 debug,那可就被血淋淋的提問了。也因此每組針對曾經的親身骨肉都展現更多的關愛與呵護。氣氛再次瀰漫著又緊張又興奮又肅殺又歡樂又要面帶微笑的狀態….五味雜陳。

大家真的思緒都非常敏銳犀利(幾度問答變成追殺大會,主持人得趕緊適時切入)。而各面試官的問題也是毫不留情、單刀直入,就是一個殘酷舞台!!!(搭配選秀節目音效)

分表完之後休息 20 分鐘進入總結,各面試官給予每組不同的評價、建議並且頒發獎項,他們對許多提案其實感到非常驚艷(但剛剛我們大家發表時都板著臉)。然後現場瞬間轉化為一片派對氣氛(一整天情緒雲霄飛車、心好累)。我們每個人都獲得一包 LINE 福袋,裡面有 LINE 角色的隨身硬碟、枕頭、馬克杯等。最後跟熊大拍大合照,結束這一回合。

後續:

Thank You Letter

一個禮拜後,我收到感謝信,LINE 的面試本來就是一個非常競爭過程(當年 design 只徵一位),既使最後沒拿到 offer ,我認為這次過程也是非常值得。(很開心我們這組有人有拿到 Offer 猛啊!)。整個面試的過程如同雲霄飛車,雖然耗腦傷神,但真的讓我認識了許多非常傑出的各種神人,能夠一起合作真的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經驗。我學習到了非常多商業知識,開啟了不一樣的視界。後來有聽業界的前輩說,LINE 在台灣的 Design Team 並不大,做的大部分都是線下活動輸出、線上視覺宣傳居多,UI/UX 相關服務大部分還是在日本總部。但近幾年 LINE 在台灣重新佈局、積極推出各種新的服務內容。說不定未來有一天 LINE 會有專門 UI/ UX 相關的實習機會釋出也不一定。

但對於本來就想往視覺傳達、平面設計相關為實習目標的同學們,我非常推薦去嘗試看看。心態也可以把它當成 去參加 workshop 工作營,跳脫設計舒適圈,走出城堡見識外面世界。

最後 …

寫了兩篇過程中,回想起當初面試過程中許許多多的回憶跟心情。

給猶豫觀望的新一代設計師們:

建議真的該衝一波,學校、書本、網路雖然資源豐沛,但戰場實戰是完全不同的經驗。及早接觸職場環境有益無害,除了能逼自己生出一份像樣的作品集、履歷自傳,最後既使沒拿到 offer 也能反省明白自己的劣勢所在,重新再戰。是時候要去開眼界了!

再來,如果你是準備上戰場出征的新一代設計師們,甚至更是收到 email 準備前往面試的勇士們:

希望這兩篇經驗有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與啟發。當初我也是每天拜 google 大神,半夜還在翻找希望能夠找到經驗分享安點心。

此外我想強調的一點是…看完我的經驗後也請別一直流連忘返、熬夜空想、慌張擔心,因為我的經驗不可能全然複製在你身上,而你只要準備好,做好你自己就沒有問題了。

最後面試完有空可以打一篇分享,繼續幫助後面的人。

如果你還不離開、還要在這裡耗,那我分享我前往 LINE 面試前,Spotify 神來一筆建議的歌 ,聽完心情突然變很正面,歌詞莫名安撫我當時忐忑的心。

--

--

Wilson Wu

UX Designer @ Verily (Google Life Sciences) / MDes. in HCI @ CCA / Taiwan → San Franci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