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小編如何挑選保養品?

末三碼983
Aug 23, 2022

--

印堂發黑,總覺得會衰

為了進行外用維他命C的人體實驗
以處理額頭被曬黑的那條
(因為我去潛水了)

昨天經歷一陣 google 大爬文
就突然想來講講

保養產品一堆 !
我會怎麼挑選保養品?

我要怎麼知道吃進去的膠原蛋白粉
敷到臉上的金箔面膜
不是含有足夠成份和功效
而是大量品牌廣告費的移轉 ?

並不是,廣告砸得大的就沒效
而是若是以需求導向去選擇產品
才是往肌膚健康+優化的方向前進

不然口袋稍微深的,
可以去沙龍給人做臉。

口袋唉呀又更深了的,
可以定期做醫美+基礎保養。

口袋像馬里亞那海溝深的,
別管皮膚了,捐款給我。

for 想對症下藥保養的朋,大結論 !!

多長一點成份方面的知識
買啥八九不離十都是你的蜜糖

1. 觀察皮膚需要什麼

一再強調的重點!! 先觀察自己皮膚!!
太乾脫屑? > 保濕
暗沉粗糙毛孔粗大?>酸類
曬黑想要膚色均勻? >美白

2.針對目標查有效成份

已知需求? 不要馬上往產品頁走!
這時候就會直接被各種文案話術帶跑 !
先去搜尋相關成份
Ex :
保濕 - 玻尿酸、神經醯胺、胺基酸...
酸類 - A醇、杏仁酸、水楊酸...
美白 - 熊果素、傳明酸、維他命C...

3.產品成份比對

已知知識? 往產品頁走 !
不管網紅推薦、廣告掃到的,進行比對!
這個品項有中很多你搜尋到的成份嗎?
如果沒有,可針對他推的成份
回查該成份的功能有沒有符合你的需求
Ex :
寶拉 0.3%A醇+2%補骨脂酚精華乳
明顯主打是A醇,那補骨脂酚是三小?

回查發現,補骨脂酚是種抗氧化物
可以舒緩毛孔+撫平細紋
等於double A醇的功效+符合自己目的

反之,如果是單純只有0.3%A醇
或亂湊一個熊果素?
就可以刪除該選項

4.產品濃度確認

保養品不是挑高濃度就好!
保養品不是挑高濃度就好!
保養品不是挑高濃度就好!

如果你是酸類新手,
請從低濃度開始選擇。
如果你是敏弱肌,
美白成分濃度太高的請避開。
Ex :
我要買外用維他命C 以減少光老化
我從YT影片得知同品牌有10%和20%
該網紅表示 20%使用上會有點刺痛
晚上會用A醇換膚的我
決定不要讓臉太刺激而選擇 10%

5.產品基劑確認

基劑就是,水/液/乳/膏/油
這些體感上讓你覺得清爽到油膩的底
有的成份會需要固定的基劑
才能讓它的性質保存穩定或好吸收
雖然如此,
也要使用上覺得舒服,才能用的持久
這邊就會牽扯到該品牌注重的點
(下次再談,TMI)
Ex :
已知我是油性肌膚
膏 or 油類做基劑的我都覺得超黏
寧願用水 or 液狀的成份天天擦
因此豪華旗艦終極精華油,就不考慮

6.比價&評價

這時候終於走到為了荷包的階段
以我的經歷而言,
想不到的平台都可能藏有業配 !
因此會倚賴信任的網紅+自己的知識
業我可以,讓我查得到成份是我熟悉的
有時候去挖一些沒沒無聞的品牌
沒廣告費反而便宜很多 ! 成份也單純

最後恭喜下訂蜜糖成功,
使用時請也持續觀察肌膚狀況喔 !

-

最後講個有點蠢的,

有專利成份的保養品,
不適用以上挑選步驟。

例如: SK?赫蓮?海洋娜?
基本上都是有創始故事、專櫃上千元的
因為這些有效成份,真的很有用
也確定只有該品牌能使用。

上面那些你查得出來的成份
玻尿酸、A醇、熊果素...
各家品牌都可以添加,
只是看該品牌的成本定價策略而已,
剩下即是排列組合,比誰的配方好。

主觀意見 (好孩子勿學!)
口袋夠深,想買也無所謂
面對一罐就要上千到萬元的產品
我寧可拿去做臉或醫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