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問題的Total solution- USPACE 共享車位

✨新創面面觀✨
6 min readApr 24, 2019

--

前言

共享經濟可謂近五年來新創界最火熱的話題之一,此次我們邀請到 USPACE的營運長 Eugene 進行訪談,從其在 USPACE 的工作經歷來深究共享車位產業中的 know-how。

共享車位產業的緣起 — 未被充分利用的供給端

台灣每年汽機車數量都在持續增加,台北市身為首都,雖非汽機車數量最多的縣市,卻是汽機車密度最高的縣市。機車因體積小、機動性高,停車較為方便;但汽車停車可就沒有這麼簡單了。過去的五年中,全台約增加了50萬輛登記車輛,台北市則增加約4萬多輛。

汽車數量越來越多,但台北市面積就這麼大,能供給的車位數有限,該如何解決停車位一位難求的問題呢?

你可能會想:廣設車位不就好了嗎?或是將平面停車場改為立體停車場,進而增加單位面積可容納的車輛數,然而這麼做也會遇到以下問題。

  1. 若將土地拿去蓋停車場,綠地或其他土地的利用面積就會下降,不可能毫無止盡地擴大停車場面積
  2. 興建立體停車場的成本並不低,而這些成本都將由納稅人所繳納的稅金支出。
  3. 台北市目前共有95座停車場,但其中有16座處於虧損狀態,其原因包括停車場地點過於偏僻、離峰時間無人使用等。

USPACE 的執行長 Allen 有一天跟往常一樣,在台北市的大街小巷裡為了停車位繞來繞去,有很多空的車位但這些車位總是無法被利用,於是他發現了這問題的關鍵台北市所有車位中,公有車位僅佔1/5,私有車位佔剩下的4/5。早上車位主開車出去上班後,這些私有車位在車為主回家前就維持閒置卻又無人可停的狀態,讓其他車主「看得到,停不到」。

所以問題並不是車位不夠多,而是「能停的車位」不夠多。與其不斷興建新的車位,不如將「不能停的車位」轉換成「能停的車位」。換句話說,雖然車的數量比車位多,但造成一位難求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供給面沒有被有效率地利用」,只要能將1/4的私有車位數在尖峰時刻釋出,就等於釋出接近所有的公有車位數,將能大大地改善現今一位難求的困境。

USPACE 的成功秘訣 — 持有成本低、不傷害既得利益者

USPACE 創立於 2016 年底,短短兩年半內就開發了一千多個共享車位,成為共享車位產業的龍頭,並多次獲得經濟部、科技部的獎項。究竟是什麼樣的秘訣使得 USPACE 繳出如此亮眼的成績?

第一個成功要點在於 USPACE 本身持有成本較低,舉 Airbnb 與 Uber 為例,他們並不需要持有實際上的資產(車、房)也可以運作,而 USPACE 也一樣,不需負擔實際的土地成本,智慧地鎖的成本則是從車位主的收益採取分期扣款來支付,因此在成本上勢必比傳統停車場業者來的低。

而這也正是平台經濟的特色之一,平台經濟的本質在於打造一個具有公信力以及網路外部性的平台,平台本身並不需要真的持有資產,只需將零碎的資產從零碎的供應商整合進而提供給消費者即可。

平台經濟指的是服務或商品提供的模式,是由一個大規模的第三方來整合供給及需求兩端。而共享經濟代表的是一種精神,將閒置的資源釋放出來給有需要的人使用以創造更大的價值。不過共享經濟能夠實現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平台經濟的出現。

USPACE的另一優勢在於,不會像 Uber 或Airbnb 受到許多法規或既有供應商的阻撓;其根本原因在於USPACE選擇與既得利益者合作,而非正面交鋒。Uber 使計程車業者客源減少、Airbnb 瓜分飯店業的部分房客,但USPACE 並未搶走傳統停車場的生意。相反地,USPACE 選擇跟與傳統停車場業者,如:嘟嘟房、台灣聯通等合作;讓月租車位主在白天上班時能將自己的車位提供出來成為共享車位,而 USPACE 使用者便可在車主外出時使用此車位;且這部分收益可分給 USPACE、嘟嘟房、月租車主,達到三贏局面,這也正是 USPACE 成長如此快速的原因之一。

下一步該解決的問題 — 釋放大樓車位、提高誘因、提升技術

儘管 USPACE 取得優異的成績,但要達成明年「開發五千個共享車位」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總的來說,其有三個方面必須努力。

首先,共享車位雖然立意良善,不過若要開發在大樓裡的車位時,便會遇到「社區安全」的問題,必須不斷地與管委會協商,溝通成本極高、曠日費時。此外,建置大樓適用的車牌辨識系統也需投入大筆經費及時間研發,且須確保系統足夠穩定才可上路,否則一旦故障則整棟大樓的車輛將無法進出。

儘管已經開發許多平面車位,但仍有大部分的大樓私有車位待開發,且精華地段的閒置車位也很多位於大樓停車場內。因此要能真正提高車位數及收益,開放大樓底下的車位是一定要完成的目標。

第二,許多精華地段的車位主其實並不缺錢,而共享車位能帶來的收益對其而言實在不多,有部分還須讓平台抽成,收益對於這些車位主來說並非吸引人的誘因。想想如果你是地主,擁有台北市最精華的地段,你會在意每個月幾千塊的額外收入嗎?因此如何強調參與改變社會過程的榮譽感,或其他誘因來促使這些車位主願意將車位共享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最後,目前藍牙技術並不穩定,不僅會有與車用藍芽干擾的問題,也不方便搜集數據加以利用,加上未來可能會導入車牌辨識系統以解決社區安全的問題,如何建置IOT技術、系統亦是一大挑戰。

未來展望 — 萬物皆通的 IOT、成為 Total Solution 的一環

IOT 可說近十年來最火紅的 buzzword 之一了!試想一下這樣的未來:系統經過搜集你的數據後得知你常用的車位,於是讓你能在抵達前十分鐘預先訂購你常用的車位;又或是透過得知你車位的所在地來跟附近的商家合作,自動推播廣告或是發送 coupon 給你;又或者透過車牌辨識系統,大樓管委會可取得車主個人資料,解決社區安全的問題。在 IOT 技術下,這些情境都有機會實現,只不過是技術、成本以及時間的考量罷了。當然在這些功能的背後,是否有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的確有待商討,亦需要訂下規範。

除 IOT 外,也有一件大事相當值得探討,那就是台灣在 2035 年將全面禁用燃油車改用電動車。電動車必須充電,因此就需要建置充電站;另外,若將來自駕車技術成熟,亦需要有車位來停放這些自駕車。USPACE 若能跟電動車、自駕車的產業結合,勢必將成為交通 Total Solution 的一環。

現今科技進步的速度之快,我們的確很難去想像 10 年、20 年後的世界是什麼光景;就像 10 年前,我們不曾想過僅僅靠著一台智慧型手機,就可以完成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交易。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您能對不久的未來有點想像、激起您的好奇心並一起參與推動社會前進的過程。下次當又於路上繞來繞去找不到停車位時,不妨拿出手機、點開 USPACE,USPACE got the space for you!

--

--

✨新創面面觀✨

我們是一群對新創發展有興趣的大學生,在這你會看到 #startupstory #entrepreneurship #newinsights ,來看看我們眼中優秀的創業家,及他們將帶給台灣什麼樣的改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