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在看各類體育活動時,會發現如果由某一方來制定規則,那這個規則往往就會對他們比較有利,比如日本的格鬥聯盟為了能請到拳王梅威瑟來到跟日本格鬥神童那須川進行決鬥,所以規則上很大的讓步給了梅威瑟
兩個選手平時比賽的量級就不一樣,然後擅長腿技的那須川也被禁止用腳踢,最後的結果是當然神童被電,而梅威瑟輕鬆抱走了900萬美元獎金
行業裁判
那麼,在商業的世界,有沒有哪一些公司握有權力去制定規則,答案是當然有, 而且還很多,比如某些在領先的家用電器公司會積極參與國家的政策制定,比如產品用電效率、產品零件的可回收再利率等等,當新的能效法規被頒發出來時,一定是這間公司能力範圍內能做到的事,所以當公司成為行業規則的制定者,這些規則往往會更偏向這間公司的技術能力,卻也因此排擠其他比較弱小的公司進入該行業。
所以我順著這個思路,開始尋找行業的裁判,最後我注意到了檢測認證行業,他們對要上市的產品進行測試,合格後政府才准許上架,以確保不會對消費者造成危害,比如像是化妝品兒童玩具的毒性測試與安全測試、通訊產品的電磁波,油漆的毒性測試、空氣與水質等等,有非常多的應用空間。
而這些檢測公司需要有足夠的技術實力以及公信力,甚至需要在客戶的新產品檢測沒通過時,有能力去幫助客戶修正,讓產品可以符合法規要求。
最終,台股有一間公司慢慢進入了我的視野,也就是6146耕興
它在國際大廠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如同裁判般的存在,而且不受到影響。
公司介紹
首先我們來看看公司業務內容,耕興是替手機與無線網路產品的檢測公司,也就是替客戶檢測他們開發的新產品,幫助客戶的產品可以符合法規順利上市,而耕新在手機與網通產品測試市場的市占率為全球第一。
比如最新的5G技術,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通過認證的件數中,圓餅圖上佔比最大的sporton就是耕興,而在耕興2023年報中顯示,至2022年底,全球所有5G設備的種類為1709種,而手機就佔了51.7%,等於耕新吃下了無線設備檢測市場中最大的一塊餅,並且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塊。
如果大家還是搞不懂耕興在做什麼的話,這邊我有一顆硬碟,大家都知道電子產品上市前,需要通過政府的法規或各式各樣的規範,避免像是太耗電、電磁波太強、過熱導致火災等等,這邊看到硬碟背面的這些圖示,像是CE、FC,以及後面的圖示都是各種認證標章
我們從耕興法說會的簡報上,上面可以看到各類電子產品認證,右邊就是我們在硬碟上看到的FC及CE,FC是美國、CE是歐盟,兩個都很重要。這些認證門檻有三:
1、強制性法規-也就是政府或官方法規
2、符合性法規-也就是手機通訊協定的法規
3、實網測試-也就是要跟各國的電信公司進行實際測試。
接著在圖片左邊也可以看到,在耕興2023年的營收組成91%是測試報告,而9%的零件收入,是在客戶產品沒通過檢測時,順變賣給客戶可以改進產品的零件。
然後在耕興的年報中也詳細的條列了它們提供哪些認證服務,比如各電磁輻射干擾測試、各國產品安全規範的測試、各類網通產品、4G、5G產品、鋰電池、物聯網產品、WIFI6E等產品檢測,而這些報告的發行,可以延伸到幾個護城河優勢,我等等會提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到這邊我有個感覺,就是耕興雖然作為檢測行業龍頭,但他不需要是科技研發的先驅者,它的任務只需要緊跟新科技的步伐,在後面提供最新的檢測服務即可,這讓我想起投資界的一句話,叫做”西部拓荒掏金熱時期,真正賺大錢的不是掘金者,而是那些賣鏟子跟牛仔褲的公司”,風險由前面的人扛,但利潤由後面的人來賺。
我們接著來看看,身為檢測行業的裁判,耕興會有什麼樣的優勢。
護城河優勢
1、無形資產
剛剛提到這些報告的發行是具有護城河優勢,原因在於要想發行讓市場認可的報告,檢測公司也需要跟權威機構取得報告發行權,比如耕興已經取得多國的直接發證權,不用再經手各國官方,只要耕興認證後就可以直接發證。
但要做到這件事並不簡單,因為要取得發行權,檢驗廠必須有足夠的經驗,比如需要測試過市面上60%新產品或零件的經驗,並且需要成為安規驗證組織的成員,才可以發證,而各種不同的認證有數十、數百種,部分的認證發證權是其他企業難以取得的,原因是有些國家並沒有將發證權授權給境外單位,所以耕興乾脆直接跟該國的其它發證單位結盟,這樣就可以發放該國證書,而不需要轉好幾手,所以當客戶只要送件一次,在你這邊就可以一站式的解決全部認證問題,為求效率自然是願意支付高出一些的價格,否則送給其它認證單位還要轉手好幾趟,錯過產品上市黃金期。
然後耕興也不僅僅是靠認證發行權保護自己的生意,它的實力也不容小覷,比如5GNR毫米波與WiFi6E檢測的第一張美國FCC證書,就是由耕興拿下
在2020年時它也幫助博通拿下FCC全球首張Wi-Fi 6E證書,然後在2022又幫博通拿下第一張FCC Wi-Fi 7證書,這些都是耕興硬實力。而這些全球第一的成績,也讓各線大廠紛紛指定耕興為 5GNR 首選的檢測實驗室
另外,耕興介於官方法規與下游客戶之間,一定比政策方更理解前端科技,同時也比客戶更懂法規,所以它不只是當裁判,還同時成為了幾個制定5G規則組織的主席與副主席職位,而這些組織將在未來主導5G及物聯網通訊標準的制定。
接著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耕興未來一年的發展方向,主要注重在5G設備的測試能力
所以檢測廠取得那些困難的檢測牌照、檢測技術以及公信力都是一種無形資產,你在有形的資產負債表中看不到這些東西的存在,但這些卻是客戶相當看重的要素。
2、轉換成本
既然耕興的產品只是提供一份報告,那報告的準確度要很高,才會被大家認可,關於準確度的重要性,耕興曾在年報與法說會中多次提及,檢測能力差的廠商,經常發生測錯、漏測或甚至出具假報告的情況,導致認證無效,產品上市時間被推遲,或是產品上市後發生安全問題,需要大規模召回或賠償,這對客戶來說都是非常嚴重的事。
除了測試精準度,從耕興的經營方針中以發現,認證種類多寡也是重點,客戶送件一次,能測試越多種類越好,盡量由同一間檢驗廠出具所有報告,就不需要跑好幾間不同的檢驗廠。
另外,耕興為了能夠24小時的即時服務客戶,會就近在客戶的公司旁邊興建實驗室,目前耕興在全球擁有108座測試場。而上述的測試精準度、認證廣泛程度以及就近建設實驗室,這些正面效果會疊加,讓客戶
的轉換成本增加,更難去尋找替代方案。
所以仔細觀察後發現,檢測業有一種大者恆大的現象,當一間檢驗廠能夠穩定服務到一間大廠的單,那其他大廠也會紛紛找上來,因為有能力做到精準測試,並且相當熟悉法規的檢驗廠並不多。
比如耕興的競爭對手,東研信超,在2011年時,想要爭取戴爾電腦的認證機會,但是戴爾的要求非常嚴格,比如輻射干擾測試,戴爾要求誤差的範圍,要比法規要求的小50%,戴爾甚至還會對東研信超的檢測人員進行筆試、口試與實際操作考試,只有通過考試的人才能幫戴爾檢測產品,而不是公司內隨便一個工程師都可以做,所以工程師們經常抱著相關的法規書籍苦讀。
最後東研信超花了三年時間,才取得戴爾認可,而像這樣客戶與檢測公司之間的磨合,都會為雙方帶來護城河理論中的轉換成本,也就是雙方都為彼此投入這麼多了,想換人會變得很麻煩。
另外我又想到,雖然這些客戶大廠的產品種類足夠多,對檢測報告需求量大,可以對檢測廠開出高要求,但量又沒有大到值得大廠自行建立檢測中心,因為自己手上的新產品並沒有多到可以讓這些昂貴的檢測設備產能全開。
然後最重點的是,競爭對手也不可能將新產品交給你檢測,因為裡面都是滿滿的商業機密。所以檢測服務必須是第三方獨立出來的行業,所以該行業並不會被大廠競爭。
不過既然大廠自持著有大訂單,那議價權應該是在大廠手上,為什麼檢測廠還是能賺到這麼40%到50%這麼高的毛利呢?
主要原因是檢測服務相對的客製化,檢測廠要有能力幫助客戶去改進那些無法通過檢驗的產品,甚至是提供材料的更換,然後長期的磨合造成的轉換成本,以及檢測廠的檢測實力。所以大廠一旦合作習慣,就不會隨意變動,並且雙方在長時間的合作下。下來一定能逐漸縮短頒發證書的天數。
上述這些優勢,在耕興法說會資料也有提到:
1、據點多
2、24小時服務以縮短交期
3、國際取證能力強
4、有最新的檢測設備跟技術
要知道這些優勢不只是講給投資者聽的,也是要讓客戶知道他們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價值。而這些價值的重要性都遠高於價格,價格在這個行業,不是客戶最注重的,即時的服務、高效率取證以及檢測精準度才是重點,只要耕興能不斷快速的滿足顧客需求,訂價權就能掌握在自己手上。
事實上,耕興2023年Q1的營業利益率,在整個台股1800間公司中排名第24高,在電子業為第5高,該成績間接證明耕興的訂價權。
3、規模經濟
檢測業為了能即時的對最新的產品進行認證,需要花重金購買最新的檢測設備,另外大量開設實驗室在客戶據點附近,也需要不斷重複購買設備,所以檢測業的固定資產占比經常圍繞在40%甚至更高,而這邊會形成幾個門檻:
1、進入行業的難度,新競爭者如果要加入,必須要有足夠多的資金購買設備,這通常會擋掉一大票有能力沒資本的小競爭者,
2、這些就近服務客戶的檢測廠,提供了客戶極大的便利,對新加入的競爭者而言,在沒拿到客戶訂單前,他們也不可能先花錢在客戶公司旁邊建廠,但不建廠又沒有大訂單,陷入兩難局面。
3、就算競爭者有錢購買設備,往後也要有足夠大的接單量,來平攤這些固定資產的折舊,但我們前面說到要接大單不容易,沒有個半年一年磨合期,別人也不會信任你。所以耕興在既有的市場中,更容易做到護城河理論的規模經濟,有足夠大的接單量來平攤固定成本。
那以上我們所講的幾個護城河優勢,都是屬於耕興的生意模式,但其實理解企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只是我一直很少討論,不過今天我們剛好有機會來談談。
企業文化
我在觀看耕興法說會簡報時,其中一頁不起眼的PPT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之前我經常提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不亞於生意模式,但一般投資者很難有機會認識到中小企業的企業文化,而在耕興的這一頁法說簡報,簡單扼要地說明了公司的企業精神及經營方針
比如左邊的藍字-擔任第三方公正實驗室,這就是他們的企業使命,這也是各個大廠沒有自建檢測實驗室的原因,因為只做自己的單量太小,但對手又不會把設備交給做,所以由第三方做公正的檢測,並且對外保守新產品的秘密就是重點,如同運動場中的裁判一樣,公正的判決也是裁判最重要的任務。
接著是下方的綠字"即時且正確"的測試結果,這是經營方針,而耕興的經營策略確實圍繞即時與正確這四個字,比如就近在客戶旁邊建實驗室、24小時全天服務、一站式檢測都符合了”即時”這件事,其次,有豐富的檢測經驗,有能力取得國際認證,有足夠資本更新新設備,都能讓檢測的準確度提升,符合"正確"這個目標。
如果大家有閱讀過麥可波特關於企業競爭的書籍,討論到企業的策略執行,應該要考慮到綜效,也就是當企業只執行單一且目標不明確的的策略時,效果就會不顯著,這些策略各自為政,事倍功半。
但是反過來,如果每個策略都圍繞著企業的核心目標一起往同個方向前進,這些策略就會形成綜效,並漸漸開始產生飛輪效應。
就像是踩飛輪一樣,一開始很吃力,但到後面想停都停不住。這些互有關聯的策略,會加大競爭對手的模仿難度。只模仿單一策略也許很簡單,但若是要連續模仿好幾個相關連的策略,這是需要企業將整個架構打掉重練的,會產生幾個月到幾年的混亂期,導致更可能看不到對手的車尾燈。
到目前為止,感覺耕興這間公司好像滿厲害的,但是我們都還沒去解析它的經營數據與財報,不過因為這次篇幅很長,所以我分成了幾集,這一集是以定性分析的方式向大家介紹。在下一集我將會以定量的方式,深入去挖掘財務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2023 Aug. by William 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