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住院醫師,心臟外科總醫師的最後一天…】

--

因為週末要到台北上課,乾脆把今天及下禮拜一順勢請假,所以昨天變成我外科住院醫師,心臟外科總醫師生涯的最後一天

醫學系7年、不分科住院醫師pgy 1 年、外科住院醫師3年、心臟外科總醫師3年,一位心臟外科醫師的訓練時間竟是如此的漫長… 從18歲進入醫學系開始,到了現在33歲終於要升任主治醫師,也過了將近15年的時光。

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好多好多,從不成熟的待人處世、情緒管理到了這幾年能夠走過心臟外科壓力爆表的訓練,只能說時間給了我很多成長的機會。

這邊想給想進入醫學系、外科訓練甚至心臟外科訓練的學弟妹們一點建議:

1. 人際關係的經營

大學在校學習時期,課業固然重要,但是這時是培養人際關係的重要時期。

身旁會有一堆厲害的同儕,互相切磋學習會比課本上教的知識要來的更好。

除了同學,我建議一定要去參加社團,社團裡會有其他科系的同學,千萬不要鄙視或看不起其他科系!這些人,也有可能以後比你過的更有成就。

我自己就在社團裡,得到了超過10年的好友,很常有一些生活中的困難跟問題,都是靠這些朋友的幫助,才能過關。很多時候,醫院工作忙碌、痛苦時,只要跟這些朋友聚聚,就能復活。

超過10年的大學社團好友

2. 心態的轉變

大五以後,進入醫院成為Clerk(實習醫師),千萬不要再把自己當作學生看待。所謂學生,很常只等著老師給功課、餵養知識… 請視自己為已經出社會的獨立大人(其實大五也已經23歲了,很多其他職業已經出社會5年…)

何謂獨立大人?也就是自己為了自己的行為負責,自己要什麼就去爭取什麼。沒有人會再免費給你好處,通常都是互相給予的(互利共生?)

你幫忙老師處理雜事、看顧病人狀況 → 老師傳授知識、技能給你。不要為了老師沒有教你什麼而感到生氣,先問問自己有沒有為老師付出什麼。

Photo by Marten Bjork on Unsplash

3. 取得醫師證書

醫師的生涯中,唯一重要的執照就是“醫師證書”!

只要有醫師證書,基本上在台灣應該不會餓死,有很多診所或是醫院值班有醫師執照,就可以去打工,讓自己有收入。

所以,努力考到醫師執照吧(目前應屆通過率有達75%,只要有花心思時間努力讀書,通常可以過關。)其他擁有醫師執照之後的事,都可以再討論再選擇。

我的醫師證書

4. 管理情緒

一定想辦法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通常被迫離開的人,很常看到是有情緒管理的問題…

一位笑口常開的人,身邊的人通常也都是開心愉快的,只要心情愉快,通常事情都會比較好做。但是很情緒化,很會罵人酸人的人,事情不會比較順利。

在情況危急的時候,還要情緒不穩、花時間罵人,一般來說並不會讓事情可以處理的更好。

Photo by Icons8 Team on Unsplash

我看到認為最強最厲害的外科醫師,通常都包含著怎麼樣都可以工作的能力,就算事情不順,稍微唸個幾句,馬上就可以恢復100%的速度工作。情緒穩定,思考邏輯穩定,通常團隊表現也會一樣穩定。

5. 把工作不當成工作

一定要試著喜歡你的工作環境,喜歡你的同事,找到喜歡做的事。

這樣你才會喜歡工作,而不是每天起床,想著又要去上班了好痛苦。

當然,你要知道並理解,工作上本來就有很多很爛很沒意義的職責、行政流程、雜事… 這些無可避免,但是只要你找到工作上喜歡的事、喜歡並認同理念的同事(包括長官、老師、學長姐、同儕、學弟妹、護理師同事、下屬、甚至行政人員… )那些無聊的煩人事情,只是用來交換你可以跟這些人相聚的機會😊

那些很爛很沒意義的小事,就花一點點點的時間跟心力去打發掉就好!

6. 成長的感覺

試著體悟自己有所成長,每隔一段時間盡量讓自己脫離舒適圈。

要能體悟自己有所成長的前提是,你有在做讓自己成長的事😂 不管是讀教科書、查詢最新論文、晨會報告、不懂的問題請教老師、跟刀練習… 雖然短時間內感受不到成長,但是時間的複利跟金錢的複利是一樣強大的,1年、2年、5年、10年後,你一定會跟過去的你不一樣,外科系常常會在“本來看老師做了100遍的手術,突然有一天緊急要自己先做的時候發現,欸?我居然可以自己完成欸!”的時候發現自己成長了。另外,脫離舒適圈雖然一開始會很不舒服,但是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你如果永遠都在做已經會做的事,那麼要怎麼繼續學會更多能力呢?

Photo by Jeremy Bishop on Unsplash

7. 獨立思考

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思考其實在醫學系的訓練過程中,佔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

因為,我們常常需要判斷一則論文是否為高品質、值得信任的論文,這時獨立思考就非常重要。

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非常多的老師、學長姐給予你指導、分享經驗,有時甚至會遇到完全相反的建議… 也有一些可能是試圖洗腦的言論。

這時,請先照單全收,畢竟這是前人的經驗,對於一個年輕剛進入這個領域的人來說,任何的經驗都非常寶貴。但是,自己吸收了之後,請好好想想,什麼方式、想法、理念對於你自己來說是對的?什麼做法比較適合你自己?甚至你可以融合2、3個人的做法,衍生出自己的做法。

當你都在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的時候,你才能在這個壓力爆表的環境繼續走下去。當你總是做著別人叫你做,但你覺得很不對的事情時,很快就會failure了…

Photo by Kitera Dent on Unsplash

8. 請把自己擺在最優先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請把自己擺在最優先。

自己的快樂、自己的健康最重要,其他都在此之後。如果你自己就不快樂、不健康,又如何讓你的病人健康快樂呢?

外科系常常會遇到臨床工作超時,但是老師需要人手幫忙的狀況,請自己決定是否留下幫忙。不願意、不開心,那就請回家,千萬不要帶著生氣、不情願的心情在幫忙,這樣工作態度、效率並不會比較好。

我常常也是會沒值班但是留下來幫忙的人,但是我每一次的幫忙都是心甘情願的,因為我知道我只有這樣做,我才能學習到更多,獲得更多跟老師的默契、信任,我也能夠讓我們科的病人得到更快的醫療協助。

也呼應了前面所提到的”互利共生“概念,當你為了老師、學長姐付出的時候,我相信他們也更願意教你更多。

記得,我所說的是”自己“願意,如果你不願意,那麼請優先考慮自己!每個人的人生,重要的優先順序都不同,請自己安排分配並負責。

Photo by Sander Sammy on Unsplash

以上就是給學弟妹的建議,也算是我這幾年來的心得?

作為一位在外科住院醫師第一年崩潰離職,但是重新拾起信心並加入壓力爆表心臟外科訓練的人,我想,我的經驗也許可以幫助更多的學弟妹~

以上是我在Medium的圖文並茂版,有興趣的人,也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文章:

有疑惑的人,也歡迎訂閱我一週一次的電子報:

Dr. PY Wu — 開心與開心.小吳醫師

--

--

Dr. Wu - 吳柏俞

Cardiovascular surgeon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 / Techno — Geek 科技愛好者 / Logseq user / Minimalist 極簡主義者 / Optimist 樂觀主義者/ Infinite Gamer 無限賽局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