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體驗設計-NFC篇
這篇文章,要談的是 NFC 支付。我覺得比較容易懂的說法,是「嗶一下」支付。凡是用到一張卡片,在支付的當下要在某機器上「嗶一下」的,都是用到了 NFC 支付。像大家比較常用到的「悠遊卡」、「門禁卡」就是用到了 NFC 技術。
所以如果把悠遊卡貼在手機背面,是不是就是一種行動支付?老實說,我個人覺得算是,雖然大多數人可能覺得不是。但是如果以消費者實際上要產生的行為來看,我覺得「悠遊卡貼在手機背面」可以算是行動支付。
不過若嚴正討論 NFC 支付,必須包括以下角色的互動:
- 商店收銀台上的非接觸式 NFC 讀卡機。(要知道,讀卡機也有分好壞。有些讀卡機,非要裝置/卡片近乎或已然接觸到讀卡機才能感應得到)
- 有 NFC 天線的智慧型手機。
- 一顆防止被破解的安全晶片。這顆晶片可能被手機內建了,也可能利用電信業者提供的特殊 SIM 卡內建。
安全晶片 (secure element) 主要用來儲存「機密資訊」。例如:信用卡資訊、個資。
問題來了,一顆好的安全晶片能防止他人用暴力演算、Side Channel Attach 等手機來竊取資料,可是若需要把機密資訊向外傳出時,還是可能消息走漏的。走漏其實不可能免,但是可以讓走漏的東西不被看懂。例如一段看不懂的文字,或是一張看不出原圖為何的圖。這涉及加密演算法,演算法保證了只有合法方(真正該知道資訊原貌的人)可以解讀原來的訊號為何。
如果手機本身不具備安全晶片,而使用電信公司提供的特殊SIM卡的話,一般稱之為 TSM (Trusted Service Manager,信託服務管理)架構。這種 SIM 卡除了有安全機制外,也提供服務提供商藉由電信網路(3G, 4G) 對 SIM 卡的 Java 程式進行變更的能力。
接下來我們來針對「行動支付體驗設計 — 科技生態」提到的維度來進行分析:
一、速度
NFC 快嗎?如果使用悠遊卡,就不用先去買單程票;如果使用悠遊卡,就不用數零錢。
理論上NFC的感應只需要 0.5 秒。如果大家有在捷運站因為悠遊卡感應不夠快而被卡住、沒被感應到的經驗,要知道:這是捷運站的讀卡機爛。有在日本搭過地鐵的人會知道,兩邊的體驗爽度有差多少。
二、安全
有安全晶片的保護下,一般人想像不到的保全方式已經被包括在內。安全是個相對值,在有防護的情形下,當然比沒防護來得好。
此外,一般會做「妨害安全」這種事的人,也很挑對象的。像筆者這種 noman ,其實真的不會太擔心會被成為對象。(擔心也沒用,因為若高手要來找麻煩,我也不知道怎麼做)
三、網路
NFC 機制下,所需要的只是讀卡機與卡片/手機之間的通訊,而通常要攔截那 0.5 秒、這麼短距離的通訊,是困難的。比無線網線、電信網路都要來得難。何況,一般不用交出卡片/手機就可以感應到,沒有像是信用卡盜刷的可能性。
四、成本
高呀。再怎麼說,安全晶片、NFC 感應線圈、Java 程式都是要成本的。不過更方便、快速、安全的支付方式(或其他任何服務),總是能吸引不少人的。用了就有可能回不去。
五、行銷計劃
配合可以隔空更新的 Java 程式、智慧手機APP上的功能,商品渠道對於如何讓消費者知道自己的商品為何?有什麼好處?是愈來愈 "如影隨形" 了。
要注意的是:要讓消費者覺得「被吵到」?還是讓消費者知道「你真懂我」?這是此項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