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3–3):永慶房屋與政大,聯手推全臺房地產菁英卓越計劃
除了慈善活動之外,永慶集團也透過產學合作,發揮了徽商重興學教育的精神。
2020年,適逢《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立法通過二十週年之際,永慶房產集團捐出三千萬元給政治大學,由政大跨院、系、所共組專業團隊,展開各項產學合作及實習計劃。雙方第一個專案就是由政大地政系主辦,推出《全臺房地產菁英卓越計劃》,提供免費課程造福學生、社會人士,提升臺灣房地產業專業,更在社會科學研究院成立不動產研究中心。
這個公益培訓課程,開放給全臺房地產從業人員、大三以上且對房地產有興趣的青年學子或社會人士,提供為期一年的基礎課程及專業進階課程,包括「不動產(仲介)營業員」新訓、換照課程及「不動產(仲介)經紀人」換證等課程,預計先從雙北優先舉辦,陸續擴及全臺各大都會區,目標一年開設一百個班,預計將募集百位師資並造福至少六千名學員。這是永慶與政大產學合作的第一階段,後續將進行包括與社科院、傳播學院、商學院等合作與實習計劃。
產學合作,CSR與USR相乘效果
「孫董事長對這次產學合作的定位,是一個全然公益的行為,讓我們房地產的交易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歷史將會記住這一天,經由這樣的計劃,CSR跟USR(大學社會責任)將緊密地結合,不只是相加,而且是相乘。因為這樣的發展,我們社會可以變得更美好,」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說。
選擇跟政大合作,部分原因正是因為政大地政系是培養全臺灣地產專業學術及產業權威的搖籃,許多政府相關部會的官員、不動產業的經營者,多是出自政大地政系,包括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在內。
「我常說,房地產這個體系一旦穩定了,這個國家、社會至少安定一半,我相信透過政大跟永慶的合作,讓這個根札得更深,讓台灣可以走得更穩。」花敬群說。
從股東至上,到關照所有利害關係人
企業善盡CSR,無疑是讓產業茁壯與社會安定的重要支柱。不過,CSR不光只是講究慈善公益而已。事實上,當今CSR的思潮,已經跟以前有著根本性的差異。
在1970年代,以鼓吹自由經濟思想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曾說過:「企業家最大及唯一的責任,就是賺錢」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幫股東賺錢」,這讓「股東至上」成為企業服膺的經營守則,也讓CSR被視為只是功成名就的企業家的個人慈善事業。
然而,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與經營思維的演進,擁有龐大資源的企業在社會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CSR的觀念也逐步演進。2019年8月19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用兩個版面,刊登181位世界上大企業CEO們共同簽名的一個宣言。在宣言中,他們公開聲明放棄傳統上所謂擴大「股東權益」(shareholder value)的經營者信念,認為企業應當為員工、消費者、社區、環境和股東,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創造價值,並以此做為企業經營的使命。
這就是說,現今的經營思維,認為企業要負責任的對象,不光只是股東而已,還包括員工、消費者、社區等等。企業不光只是替股東賺錢,還要兼顧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除了「造橋鋪路、興學蓋醫院」這樣的CSR公益慈善,企業更需要把友善、造福利害關係人的做法,融入企業營運中,才能發揮更正面的影響力。
看房子用摸的,視障者買房的困境
據此來看,永慶從創辦第一天起,就秉持著落實新式仲介的初心,希望創造「客戶滿意」、「交易安全」的「仲介楷模」,並與產業「創造共好」,正呼應了當代的CSR思維。
永慶房屋敦南遠企直營店業務協理郭俊輝,替一位視障者找到房子的暖心故事,正是永慶CSR的縮影。
三年前,黃小姐透過朋友介紹,來永慶房屋尋求買房協助。身為視障者的她,已經碰過很多其他房仲經紀人的軟釘子,因為這樣的案例必須花費很多心思,才能找到適合的房子。「很多房仲經紀人只帶看屋一次,就嫌麻煩不願意再服務我,心裡實在很受傷。」黃小姐說。
父親就是視障者的郭俊輝,能夠感同身受這樣的痛苦,因此接下了這個案子。視障者跟一般人的需求不同,幫忙找房時除了要考量物件本身是否具備基本的無障礙空間之外,在帶看房時還得格外費心,因為視障者無法用視覺來了解房屋的格局、大小、動線、裝潢家具的位置等,所以必須一邊口述、一邊引導她用手觸摸來感受,也必須用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說明所有物品的外觀顏色、大小、材質、有無防撞措施等細節。
「第一次帶客戶看房要用『摸』的!」郭俊輝說。
不只室內空間有很多考量,門外空間也一樣。
你是我的眼,替視障者找到合適房子
由於黃小姐會搭捷運上班,因此郭俊輝還得仔細評估從屋子走到捷運的路線。他甚至親自矇眼走過一遍,體會沿線環境對視障者而言是否安全且友善。等到屋裡屋外的狀況都確認好後,他才會約客戶到較熟悉的捷運站服務台碰面,且一定提早30分鐘前抵達,等她一抵達就立刻上前打招呼,避免現場沒人接應、造成對方心裡的疑慮。
因此,雖然帶黃小姐看屋,比帶其他客戶多花了五倍以上的時間,但郭俊輝客戶需求為最大考量的同理心,卻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帶看了四次、看了超過十間房屋後,黃小姐決定下斡旋金與屋主議價,當場就請郭俊輝協助幫忙到自動提款機,幫她提出十萬多元的斡旋金。
「站在提款機前,她把金融卡給我,並當場給我密碼,請我幫忙領錢。這是多大的信任,那一刻壓力真的很大,因為我知道,這不僅是單純的一個協助,更是一份客戶賦予的信任與責任,也帶給我更明確的目標與使命,一定要幫這名客戶完成買房的夢想。」郭俊輝說。
完成交屋時,黃小姐緊握郭俊輝的手說:「感謝你願意帶我看第三次、第四次的房子,其他品牌的經紀人都只帶我看一次就嫌麻煩,只有你願意當我的眼睛,帶我找到最合適的房子。」
與客戶、員工、社區、社會共好
「好好的服務客戶,也是我們的社會責任。」回想起這段故事,郭俊輝淡淡地說,彷彿這本來就是應該做的事。
提供客戶最好的服務,確實正是企業落實社會責任的最根本工作,絕不只「仗義疏財,施善鄉梓」的做公益,更重要的是在經營業務本身時,就懷抱一種責任感和抱負,將「與客戶、員工、社區、社會共好」的概念,融入到企業文化與日常營運中。
從這樣的觀點來看,自引入新式仲介到協助產業建立法度,從保障消費者產權到推動實價登錄,進而把維護「居住正義」的理念擴展到全台1,200家店、18,000永慶人身上,並創造「彈性工作八小時」的幸福職場,永慶所走的每一步,當然是經營策略,也絕對是社會公益。
這正體現了孫慶餘從小的家訓「做人要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以及其創業的初衷「許消費者一個公平的房產交易平台」。
謝謝閱讀,本書完結。歡迎分享連結給想認識台灣房仲歷史發展史,或是想多認識永慶房屋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