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黑白講

聊瓜:為什麼“西”瓜不叫“東”瓜?“冬”瓜不叫“夏”瓜?有沒有“北”瓜?傻瓜又是什麼瓜?

Yes!Ginseng
7 min readSep 6, 2020

Hi!我是「蔘寶」這裡是「人蔘蔘藥行」。今天黑白講幫大家抓的食帖是:瓜 (guā / 台語:kue)

圖片來源: https://www.stickpng.com

台灣九月的白天仍然十分炎熱,入夜後開始帶了點秋意。民間流傳有句諺語「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夏天是瓜果類盛產的季節,雖然現在到了夏季尾聲,寶島台灣還是讓我們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不同的瓜。瓜瓜們性寒不宜過食太多,帶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功效,是盛夏消暑的好物。上週,正在學中文的外國朋友問蔘寶:菜市場有東瓜,西瓜,南瓜,為什麼沒有北瓜?對…為什麼沒有北瓜?查了一下後發現:北瓜其實一直存在,這邊來為大家揭曉一下:

北瓜是近年才在台灣開始普及但大家都知道的義式料理蔬菜類的第二把交椅,俗稱藍寶祖基尼的:「櫛瓜 」[jieˊ-guā, Zucchini],外型看起來像是肥美嬰兒小手臂!是不太適合煮中式湯品但煎烤無敵好吃的一型。

「櫛瓜 」[jieˊ-guā, Zucchini] 古早時在中國江湖人稱「北瓜」或「西葫蘆」
圖片來源:https://www.stickpng.com

源於墨西哥,古早時在中國江湖人稱「北瓜」或「西葫蘆」,今日,哥最閃亮的藝名是「櫛瓜」。幾年前還是在台灣得之不易的食材,多以進口為主,且價格昂貴。在台灣先進的農業科技下,做了些適合整體環境的改良,因此近年,櫛瓜和氣泡水有如雨後春筍般同步在超市裡出道,各自累積不少粉。我們常見的台灣自產櫛瓜「臺南1號~4 號」從播種到採收,只需一個半月!顏色有綠有黃,讓喜愛西式料理的各位老饕們在家都可以簡單料理享受這如嬰兒小手般多汁的美味!另外做成雞尾酒感覺也是夏日清爽的微醺選擇!

今晚,我想來杯 “櫛瓜丁尼 Zucchini-Tini”

首先去皮,榨個2湯匙的櫛瓜汁後,加上60ml的琴酒、半杯冰清酒與適量的糖漿,並加入冰塊在雪克杯用力的shake shake 10秒瀝岀,別忘了切片薄薄的櫛瓜當作裝飾就完成了,非常簡單!

圖片來源: https://www.foodnetwork.com/recipes/claire-robinson/zucchini-tini-recipe-2124337

西瓜([xi-guā], Watermelon),顧名思義,它是從西邊引種來的,所以不叫東瓜很合理。原生於非洲,早期由妹妹頭埃及人種植,而後經由歐洲傳入中東印度,再經由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集中…是新疆及中亞部分地區傳入中國。在台灣西瓜可是一年四季都吃得到,大粒小粒有籽無籽黃的紅的要沙要水任君選擇。蔘寶這邊順便提供你幾個在愛人前面看起來好像很厲害的挑西瓜的技巧

「西瓜」([xi-guā], Watermelon),挑西瓜的技巧
圖片來源: https://www.stickpng.com
  1. 西瓜底部那黑黑的“肚臍眼”越小越好,大的肚臍眼表示“皮厚肉少”。
  2. 顏色方面以“青綠”尤佳,霧霧白白的不是好瓜。
  3. 紋路整齊比線條凌亂的好,不甜至少放著也賞心悅目。
  4. 蒂頭(就是看起來很像西瓜綁瀏海的搓)選購時可以挑瀏海捲曲的,聽說越捲越甜喔!
  5. 最後用拍爸爸肚子的力道來拍打西瓜,辨別方式:如果回傳類似拍打頭部的聲音,可能肉質偏硬,還不是個熟瓜。如果回傳拍打腹部的聲音表示水多,可能過熟。完美的回震會是拍打胸部的感覺,一個充滿少女青春的吶喊,會是理想的好瓜。

南瓜([nán-guā], Pumpkin or Squash),一個沒有西瓜甜,冬瓜香的存在,相信不是很多人的愛,唯一受歡迎的亮點就在萬聖節吧…

南瓜在中、南美洲栽培有很長的歷史,傳入中國後,人們誤以為此瓜來自日本,便被當地人稱做「」。有一說當時的人以為其來自朝鮮半島,所以也流傳「高麗瓜」之稱。不過,這不知哪來的瓜在日本,人們以為來自中國,所以在日本南瓜又稱為「唐茄子」或「南京」。不管你喜歡它哪個名字,南瓜瓜體結石形狀圓扁各異,能發展成各種搞笑的燈飾,最後由於這瓜在中國南方找到了適合種植與生長的環境,發展成味道獨特香氣更優只有愛它的人才懂的好瓜,漸漸便以「南瓜」來稱之。

「南瓜」([nán-guā], Pumpkin or Squash),的台語發音是「金瓜」[台語:kim-kue]
圖片來源: https://www.stickpng.com

南瓜的台語發音是「金瓜[台語:kim-kue],在台灣有百年以上的種植歷史,有名的金瓜米粉 ([Jīn-guā-mǐ-fěn], Fried Rice Vermicelli with Pumpkin)在上半世紀經過大廚的調味,成為那時代宴客酒席的必點,是飯店酒樓的佳餚,甚至到現在也是仍是臺菜餐廳會出現的經典口味。

今晚,我想來點 “金瓜炒米粉”

首先水滾後米粉入鍋燙熟。熱鍋,熱油,將南瓜、紅蘿蔔絲炒香味後,加入肉絲、蝦米去炒,加入一些煮米粉的水與適量鹽巴與白胡椒提香,最後將煮熟的米粉拌勻,即可上桌!

圖片來源: https://www.gvm.com.tw/article/29699

東瓜,也稱冬瓜([dōn-guā], White gourd)。它的味是台灣人才懂的好,除了是入菜好食材之外,舉凡剉冰、鳳梨酥、茶飲都會有它來參一腳。盛產於夏天,不過因為成熟時表皮上會呈現著一層白色粉粉的質地,人們覺得看起來就像冬天裡起了白霜,便以「冬瓜」而稱之。另外一說是,冬瓜耐放,可從夏天放到冬天,為了還是給這瓜一個賞味期限,就吃到冬天不要再放了吧,所以叫「冬瓜」!

東瓜,也稱冬瓜([dōn-guā], White gourd) 我矮冬瓜我驕傲!
圖片來源: http://www.51yuansu.com/sc/csefmtczoo.html

忌:不知是否在華人世界都通用,在台灣冬瓜還可拿來損人,雖然長得高沒什麼了不起,不過,要說不喜歡的人長得矮,可稱之為「矮冬瓜([ǎi-dōng-guā], dwarf) 。 “我矮冬瓜我驕傲!”

圖片來源: Chase @jiggliemon Wilson on Unsplash

不管你是愛情的「傻瓜([shǎ-guā], Addle-head) 還是大智若愚的「傻瓜」,這「」經過考證後,其實不是食物的瓜而是古早時代的一個地名…

據說從前,有個叫姜戍氏的部族,被秦人追趕到秦嶺地區的「瓜州」之地,為了在這個新環境生存下去,他們自稱「瓜子族」(裝..可愛?),畢竟是菜鳥新移民,瓜子族規定與人的相處之道要:做人忠厚老實,吃了虧也苦幹實幹。當地人說他們濫好人精神是傻。到了清代,有位文人在他所著的筆記中寫道:「甘州人謂不慧子(不聰明的人)曰『瓜子』(即瓜州的人)。」(延伸閱讀)

好嚕!我是「人蔘蔘藥行」的掌櫃蔘寶,今天的食帖抓到這裡,謝謝你的閱讀,我們下集見!

吃喝玩樂是跨文化最棒的交流 !《蔘利商號》將台灣人最愛的街頭美食解構成一系列兼具娛樂性且保存無期限的”文化餐盒”,來一趟街頭小吃之旅就是認識地方文化最快的方式!

--

--

Yes!Ginseng

吃是一種藝術,更是認識在地文化最快的方式。《蔘利商號》將台灣人最愛的街頭料理與夜市小吃解構重整,包裝成一系列兼具娛樂性且保存無期限的”文化餐盒”小遊戲外,在這裡是我們的黑白共講堂,只想和大家聊聊”吃的文化與文化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