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遊大江戶:不在品川區內的品川駅

Hong Lam 林奕康
途安人記
Published in
Oct 13, 2019

一年去幾次日本的香港人對品川應該毫不陌生,亦是很多旅客在東京的住宿地點之選。

無他,全因交通相當方便是也。

雖然品川距離東京的中心區域稍遠,但品川站除了是位列於大部份香港人非常熟悉的山手線上之外,從成田機場出入境的話,也可乘成田快速Narita Express直達品川。而從羽田機場出入境,乘京急線很快就可以到達品川駅,非常便利。

晚上的品川駅(攝於2019年10月2日)

另一方面,從品川到橫濱、橫須賀以及湘南,也是多條鐵路都匯合點,交通選擇非常多,很適合會在行程安插一、兩天到神奈川縣來回的旅客。

有趣的是,品川駅的行政劃分竟然並不在「品川區」內,而是在「港區」。這當然不是日本獨有,例如本港就有位處「灣仔」的「中環廣場」。不過,品川駅所處地區的發展史,跟中環廣場也是很不一樣。

東京古稱江戶,而「江戶」名字的意思就是「江河入海的門戶」。現在的東京都心本來是海灣及有很多濕地,是名為「日比谷入江」的海灣。至室町時代中期的上杉家武將太田道灌在品川湊建立居館,然後待江戶城修築完畢入再搬入江戶城,江戶就從淺草港、品川港及江戶港幾個繁榮的港口,慢慢的開始發展成一個頗為繁榮的城下町小都巿。

1590年,在小田原之戰消滅關東的北條氏後,豐臣秀吉把德川家康從三河移封到北條舊領的關東地區。據說,秀吉的想法是想把德川家康遠離政治中心的近畿地區,加上當時關東戰後比較殘破,修復需時。而且一時間,秀吉還在關東上洛的東海道上,安排移封了一批自己最信任的「直系大名」,以防備家康。

成為關東一國之主的德川家康進入江戶後,首要做的就是修揖江戶城。當時的江戶城仍然臨海,海岸線直逼江戶城的總構外側。也就是說,現在的東京駅、丸之內、新橋等等繁華地區,難以想像地本來是在水平線以下。

江戶城的大手門跡(攝於2013年12月2日)

江戶城是德川家康打造關東的政治中心,靠海而言,水路的威脅太大。尤其在室町、安土桃山時代,東京灣已經有很多歐州的船隻出沒,對江戶城帶來威脅。

更重要的是,當時江戶城一帶因臨海而濕地太多,難以建造廣大而繁榮的城下町,以及用作分封家臣的土地。因此,「在一籃子因素」下,德川家康便開始了江戶及東京都長遠的填海歷史。

品川車站在明治5年(1872年)開業,還是一個臨海的車站。在填海、台場的建立等等的發展下,現在品川駅週邊已經變得大不相同。

「品川」其實就是位於品川區內經天王洲進入東京灣的「目黑川」的舊稱,目黑川作為賞櫻名所,香港人可說是毫不陌生。

晚上的目黑川,位置是近荏原神社前向天王洲方向(攝於2019年10月2日)

臨海的品川車站在明治五年開業,當時的東京分為十一個大區,車站理所當然的是位於品川區內。

明治政府於明治十一年(1878年)制訂及實行《郡區町村編制法》,現今的東京地區被重構為十五區六郡,當中的十五區構城東京巿。現在的品川區地區在當時被編入了荏原郡,品川車站則編入了東京巿內的芝區。

品川車站仍然靠近河流「品川」,雖然品川流域可說都在荏原郡內,但起碼當時沒有另一個以「品川」為名的行政區域。

品川區內的荏原神社(攝於2019年10月2日)

在昭和七年(1932年),東京巿因發展而把當時的五郡(原六郡中有兩郡早已合併)分成二十區,合併回東京巿,變為東京巿三十五區。

當時的荏原郡就被分成不同的特別區,如荏原區、世田谷區等等,當中還包括有品川所流經的品川區。

就是這個時候,位於芝區內有長遠歷史的品川車站,演變成不存在於「品川區」內。

作為東京都心南向的交通轉運站,品川駅人流在高峰時段也是相當誇張(攝於2019年10月2日)

二次大戰後,東京巿因在東京大空襲中被嚴重破壞,人口急劇下降,各區的財政俱陷入困境。東京為了重建而重新行政劃分,把三十五區變成二十三區。荏原區跟品川區合併,成為現在的「品川區」。

港區則是從芝區、麻布區及赤坂區合併而成。因此曾經劃入芝區的品川駅,現在位於國際化的特別區「港區」之內。

所以「自古以來」便以品川為名的「品川駅」,並不是在建成時就不在「品川」,而是因為東京都內的行政劃分發展,「不幸」地出現了地理靠近、名字相同卻被劃分開了的特別區之內,這也可說是無可奈何之事了。

--

--

Hong Lam 林奕康
途安人記

Software Engineering / Rock Music / History of Japan 軟件工程 / 搖滾樂 / 日本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