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解:地方創生的核心問題

yi-zheng zhou
6 min readJul 23, 2018

--

一個相關政策推出,一定有很多正反意見。但我總覺得,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地方創生」的主要意義。而許多官方文件,甚至包含我們自己出版的幾本書,在強調重點的時候,也有點不夠用力(?)因為「重點」沒有被強調,所以我覺得很多討論也跟著變得沒有重點。

不廢話。

一、「地方創生」問題的來源:人口

我想說的是,「地方創生」是在面對人類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人口危機(特別是日本與台灣),所採取的應對方法。

這裡所謂的「人口危機」就是:人類文明有很多面向都是靠著人口成長而支撐起來的,當人口無法成長,而且急速下滑的時候,許多嚴重的狀況會開始發生。例如生產力與消費力大幅變弱、社會及教育支援系統快速倒閉、很多企業也必定跟著無法營運等等。

日本學者和合雅司在《未來年表》一書中,根據普查資料,日本一百年內,人口會降至5000萬以下(對半砍)。台灣國發會則預估,在2040左右,就會低於2000萬人。(這裡真的忍不住強調一下:台灣30年內就會少掉400萬人,請問有多少企業、機制會受到嚴重影響?

「人口下滑」只是描述整體現象,「社會人口老化」是其中影響對大的關鍵變化。

那,「人口」與「地方創生」的關係是什麼呢?

首先,日本的討論脈絡就是從偏鄉地方開始的:總人口往下降,首當其衝的就是「地方」,地方人口會率先下降,甚至消失。所以人口危機,對「地方」是存亡之秋、是第一前線。

人口問題五子棋

另外一個討論脈絡,是從「東京是人口黑洞」開始的:日本創生本部調查發現,人口下滑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多數人口會往都市走,而進入都市的人會變得不愛生小孩。所以,都市就像黑洞一樣,走進去之後,生育就停滯了。所以,政府如何讓地方重新擁有活力,吸引年輕人「不要離開地方」,甚至「往地方走去」。這時候,「地方」是第一解答。

雙軌交會,因此,安倍政府提出了「地方創生」的政策,因為「地方」是前線,也是解法。

再整理一下:

日本與台灣是全世界人口下降最快的前幾名,再加上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全台灣的各種政策、各種商業規劃,都應該大幅調整,否則未來真的難以想像。為了減緩此趨勢,台灣跟著日本的研究結果,希望以「地方」為第一「前線」及「解法」,因此也提出「地方創生」的戰略。

以上。

以下是延伸討論。

二、「地方創生」與「社區營造」

因為一些理由,讓大家覺得「地方創生」與「社區營造」兩件事似乎都一樣。原因可能有幾個:首先、因為很多論述都直接切到「如何振興地方事業」,沒有從「人口問題」開始。再來、因為很多「地方創生」的工作者,做的事情根本就像是之前的社區營造。第三、一些原本社區營造的政府補助案,現在好像開始分出去給地方創生了。

雖然有這些情況,但我自已覺得,這二者真的是在不同脈絡下推出的,而且兩者有很大不同的意義與功能。

A.地方創生更重視「商業」與「工作機會」

因為「地方創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吸引年輕人去地方生活工作,所以,「地方創生」遠遠比「社區營造」重視商業一百倍。社區營造如果沒能開展出真正的商品,我們會覺得它依然有其價值;但是地方創生沒能創造商業的話,那就等於白忙一場。這也就是為何木下齊有點刺眼地一直強調,不要靠補助金,要做出商業成績。不這樣,地方沒有商機,年輕人如何移居?如何生活?

B.網路發展是一道門檻

網路是一個顛覆世界的發明,而它的影響也不會一夕造成。社區營造是在網路融進我們生活之前就已經開始運作了;雖然社區營造者也大多能善用網路的功能,但由於網路發展過快,很多更新的使用方式與態度,真的只有新一代年輕人才能做到的。從我自己的角度,我很期待年輕族群能藉由各種網路工具,開展出我們這一代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C.新概念迎接新族群

每個新觀念出來,或者說,每個新的流行觀念出來,通常都不可能是全新的。有時候,很可能只是某種鬥爭工具。比方說,Ajex出來的時候,一堆網路專家也覺得只是舊瓶新裝。作為四十多歲的老人,我覺得我們在某些領域已經建立了某些遊戲規則,某些事情無法做成,很可能就是這些遊戲規則本身的限制了。如果新的概念,吸引一群年輕人跑來採取新的做法。就算不在我們的遊戲規則裡面,也應該稍微寬貸。但相對的,年輕人應該將社區營造的成果與社造人,當成重要的資源,妥善利用(而非直接忽略)。

三、閱讀指南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從木下齊的著作開始理解地方創生,很可能就會沒搞清楚目前地方創生的核心問題。因為木下齊的作品就是從他高中時(約1998年)的街區活化做起,那時還沒有安倍政權現在意義的「地方創生」。雖然我們自己出版木下齊的作品,但為了期待讀者的正確理解,所以還是建議從別本書開始理解:

第一本:未來年表。清楚說明人口問題。

這本書明確說出人口減少的恐怖衝擊,日本因此最後很有可能亡國。雖然他不全然同意安倍政權的面對方式,但也提出滿有想像力的對策。搭配閱讀的也許是台灣少數的人口議題作品《台灣人口大震盪》,由馬政權時的薛承泰先生所著。對我來說,裡面的數據整理很重要,立論我不是全都能同意。

《未來年表》博客來連結。《台灣人口大震盪》博客來連結

第二三四本就可以讀木下齊了吧

這部分容我引用之前在行人臉書專頁的介紹內容

《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 2015年作品,原書名《稼ぐまちが地方を変える 誰も言わなかった10の鉄則》。
這本書是木下齊第一本專著,建立了許多他認為「地方創生」的「基礎原則」,特別是「不要拿補助金」、「一定要獲利」等原則特別引起爭議。

《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 2016年作品,原書名《地方創生大全》。
這本書是木下齊針對「各種案例」,依照事業項目、資產、人、金流、組織五大面向,舉出實例討論。

《地方創生戰鬥論:地區營造從活動到事業,必備的思考、實踐、技巧!》 2016年作品,原書名《まちで闘う方法論:自己成長なくして、地域再生なし 》。
這本書,則是著眼於地方創生的「實際參與人」的角度,我們應該擁有哪些能力與技巧。

簡單說:第一本書從其自己的經驗,歸納出他認為十個地方創生必須遵守的原則,第二本書從案例提供28個營運原則,第三本書從「人」的角度,告訴我們該如何成長。

我們自己認為,木下齊先生寫的書,除了跟大部分日本人一樣,書寫上相當口語之外,更有一種很強大的第一線實務工作者的風格。即便讀者知道他提出的種種原則,但是閱讀到內文的時候,更會因為他舉出的各種實際例子,而獲益許多。而這些小例子,乍看可能小到不行,但是對於實際操作的時候,真的會發揮作用。絕非那種「原則」、「原理」書,可以取代。請大家務必閱讀!!

(透過以上連結購買任何書都不會讓我賺到⋯⋯。)

以上(第二次)。

--

--

yi-zheng zhou

Editor in Chief of Flaneur Culture Lab, Founder of Fork.work, 文化編輯者, and a patient of brain cancer./行人文化實驗室總編輯、支流文化創辦人以及步行愛好者、嚴格生酮飲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