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服務設計研究所|申請準備分享

Yu-Hsuan Ho (Sharon)
12 min readAug 20, 2019

身為一個從外交背景轉設計領域的人,當時在準備研究所時真的感到很徬徨,所幸網路上的相關文章給了我許多幫助,所以想紀錄申請研究所的心路歷程,希望也能透過自己的力量協助需要的人。

長文警告

這篇文章涵蓋了:

1. 申請前的動機探索

2. 申請流程與注意事項:申請的時間軸

3. 準備項目及如何準備:分為書面,以及面試準備

4. 面試過程分享

5. 心路歷程與建議

而這篇文章歡迎:

1. 想申請國外頂尖服務設計研究所的人

2. 想在研究所階段轉換領域至服務設計的人

如果有興趣,就閱讀下去吧!

在此提醒,本篇文章真的很長,如果沒有充裕的時間,可以透過標題找到相關答案。

申請研究所前要問自己的問題

清楚的動機

  • 為什麼要讀研究所?先工作還是先讀書?國內還是國外?想要進修的科系?

偏好的研究所地區

  • 可以考量不同的國家學習環境、產業趨勢、工作機會

了解自己的優勢

這點很重要,關乎到你在 Pesonal Statement 與 Portfolio,以及面試時,如何展現自己,知道自己的優勢、劣勢,也能讓你能儘早補足。

以上的問題務必釐清,也能讓你更有動力地往目標邁進。過程中除了搜集資料外,也可以多跟前輩、教授、朋友討論,都能幫助看清楚未來的輪廓。

申請歷程

申請時間軸

要注意各學校的申請截止日期,英國學校多半沒有確切 deadline,採先交先審,多數前輩提醒要在 11 月底就完成申請,因為 12 月他們開始放長假,不建議像我一樣到 1 月底才全部提交申請。

我一共申請了 7 間研究所:

  • UK | Royal College of Art: (MA) Service Design / 有面試 (Accept)
  • UK | 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MA) Service Experience Design and Innovation / 有面試 (Accept)
  • UK |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User Experience Design (Reject: the background is not appropriate.)
  • UK | Kingston University: (MSc) User Experience Design (Accept)
  • UK | Brunel University: (MSc) Digital Service Design (Accept)
  • Italy | Politecnico di Milano : (MSc) Product Service System Design (Accept)
  • Denmark | Aalborg University: (MSc) Service Systems Design (Accept)

時間軸如下:

  • 1/20 提交 RCA ; 其餘約 1/25 前送出
  • 2/9 收到 Brunel 的錄取通知
  • 3/1 收到 LCC 的面試通知
  • 3/14 收到 Loughborough 的拒絕信
  • 3/18 收到 RCA 的面試通知
  • 3/19 收到 Kingston 的錄取通知
  • 3/19 LCC 面試
  • 3/21 收到 LCC 錄取通知
  • 4/2 RCA 面試
  • 4/8 收到 RCA 錄取通知
  • 4/11 收到 Politecnico di Milano 錄取通知
  • 5/22 收到 Aalborg University 錄取通知

可以看到整個過程真的拖的很長很長,希望提供時間軸能讓大家參考,不會跟我一樣那麼焦慮。記得每天確認信箱,會有驚喜等著你!

準備方法

書面申請資料準備項目

基本上每間學校要提交的文件大同小異,我自己有開一份 Excel 整理學校的地點、學系名稱、申請 deadline、申請文件項目、英文檢定標準、就讀期間、學費、排名、網站連結等等,並用不同底色分類,讓自己了解一眼就能知道申請進度。

  • Personal Statement (SOP)

「個人申請動機」可說是所要提交的項目中,最重要、準備期間最長的一部份,需要花時間構思以及不停的修改。每年學校會收到數以萬計的申請文件,因此只會花很短的時間審件,建議篇幅不要超過一頁半,要如何將個人動機緊扣過去的經驗,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真的需要下點功夫!

以下提供我的構思過程(不一定是最好的寫法,建議大家可以多方比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第一段:因為我想透過服務設計解決台灣的教育問題,在一開頭提及我所看到的問題以及為什麼它需要被解決(問題多大),而我為什麼認為服務設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在看過一些文章以及與教授討論後,了解到國外研究所偏好開門見山的寫法,在文章開始就簡潔清楚表明自己的動機,吸引教授們的注意力是很重要的!

第二段:我怎麼發現這個問題的(提及經歷一),以及為了解決問題做了什麼努力(提及經歷二)

第三段: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我如何轉向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centered design,並且如何將我本科系所學結合這個領域,運用在使用者經驗設計中。(經歷三)

第四段:如何從使用者經驗設計的領域中,聚焦到服務設計,及為何相信服務設計能解決教育的問題。(經歷四)

從第二段到第四段,從發現問題、挖掘問題、發想解方、測試迭代,以設計思考的雙菱形研究方法來講述自己的經歷,循序漸進地堆疊出自己想要就讀該科系的原因,希望可以讓教授在審件的過程中,經歷了我過去的人生旅程,一起挖掘問題、找到解方。

此外,我覺得很重要的是說明大學所學如何運用在服務設計,在這個領域中,跨域交流往往會激盪出不同的設計火花,看似與使用者經驗設計不相關的學科背景可以是你的優勢,記得好好展現你的特色,讓教授眼睛為之一亮!

第五段:鋪陳到這裡,可以開始拍學校的馬屁了 XD,講述為什麼選擇這個學校(如學校有什麼課程、特色吸引你),未來你希望學到什麼,來解決你發現的問題,帶來改變。

要注意的是,拍馬屁不要太浮誇,可以用一些實質的例子來表示對這個學校的喜愛,讓教授知道你有做功課以證明對就讀這所學校的決心,而不是到處撒網。

  • Portfolio

身為這領域的菜鳥,我並非製作作品集的專家,僅有一些小建議提供參考:

  1. 緊扣自己的 Personal Statement:在上述提到的經歷一到經歷四,就是放在作品集裡的素材,讓教授在作品集中可以看到你的人生故事。
  2. 除了呈現成果,設計過程也是審核重點:我知道視覺設計非自己的強項,在作品集中,我花了更多心力講述自己為什麼選擇利用這些方法來解決所看到的問題,清楚說明脈絡,並搭配視覺呈現,讓教授能在短時間內理解重點。

架構如下:問題概述 → 我的角色 → 研究過程與方法 discover, define, develop, deliver → 成果展現 → 學習與反思(這個很重要)

  • Study Proposal

這份僅有 LCC 要求提交,而這也就是專案研究計畫,以下分享我的撰寫架構:Project Summary → Problem Background → Why is This A Valuable Project → Project Stakeholder (利害人關係圖)→ Study Progress(圖表呈現)&Methods(說明為何選擇這些方法、如何運用、以及預期得到的研究結果) → Possible Outcome(如何被執行、帶來的影響)

  • IELTS

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準備雅思的小技巧,在這裡就不再贅述,僅提醒大家 Personal Statement、Portfolio 才是關乎入學的關鍵,不必花更多時間準備雅思,也可以早點考雅思,之後把時間都投入在上述準備文件中。

  • 推薦信

記得最晚在繳件前兩個月前,找到心儀的教授撰寫推薦信,找到合適教授也是加分的一大條件,考量點可以是「與就讀科系有相關背景的教授」、「過去職場上的 mentor 或上司 」、「SOP 所提及人生重要的系上老師」等,並附上所要申請學校的繳件日期,方便教授掌握進度,也要體諒教授很忙,過程中提醒教授時要注意禮貌呦~

面試準備

面試可說是能不能錄取學校的關鍵,在我收到面試通知後,就開始馬不停蹄的準備,方法如下:

  1. 勤練考古題

面試雖然令人畏懼,但每一年的題目其實都大同小異。我準備的方式是將網路上所有能搜集到的考古題,整理在 evernote 上,依題目分門別類,並在每一題都打上答案,不用背答案,僅需要記關鍵字即可,因爲我沒有把握與外國人對答時能頭腦清晰,而把回答寫下來能幫我梳理架構,並且能夠重複修正盡善盡美,減少語助詞。勤練後能幫助你把回答的脈絡烙印在腦中,面試時即使遇到再難答的問題都可以舉一反三。

面試的問題可以分為幾個大方向:

  • 自我介紹 / 大學科系?為什麼要轉領域 / 為什麼選這學校、科系 / 為什麼不先工作在讀研究所 / 你可以帶給這個科系什麼 / 我們為什麼要錄取你 / 過去的經歷 / 介紹作品集,作品集的優勢劣勢 / 你未來想為你國家做什麼 / 服務設計對你而言是什麼 / 要問教授的問題
  • 介紹作品集可說是必問的題目,回答時可以依照 what-why-how 去介绍,並且在最後加上在專案中你遇到了什麼困難、學到了什麼。
  •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教授很重視學生是否能將所學回饋家鄉,不妨多看看身邊有什麽需要解決的問題,思考透過設計能為社會帶來什麼改變。

2. 蒐集學校資料

對學校深入了解能展現你對申請學校的重視,在面試時可說是一大加分喔!建議可以去學校網站研究課程規劃的特色與重點,了解目前學生所進行的專案,以及院長、每位教授的背景與研究領域。如此在面試時,不管是遇到哪位教授,都能侃侃而談。而在最後提問的環節中,也可以針對教授的背景請教問題,增加自己的印象分數。

3. 模擬面試

除了閉門造車,多找朋友練習面試,訓練臨場反應、展現自信、練習 eye contact 都可以幫助你在面試時能更加自然地應對。

面試過程

LCC

主要是透過 Skype 面試。在面試前五分鐘,窗口會傳一個訊息提醒面試即將開始。當時面試我的是一位研究政治領域的教授 Poala(或許與我大學科系有關),人非常好,總是面帶微笑並且認真傾聽。

問題為:

  1. 攻讀服務設計的動機?
  2. 為什麼選擇 LCC?
  3. 希望我在 LCC 學到什麼,LCC 可以怎麼幫助我?(具體說明)
  4. 我有很多在團體合作的經驗,在團體中我擔任的角色是什麼?以及如何與團隊討論?
  5. 介紹一個 project,並具體說明自己在過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得到的成果。
  6. 你覺得你的作品集哪裡做得好,哪裡不好?
  7. 想問的問題

面試共進行約 30 分鐘,過程中 Poala 會點頭、微笑,並且給予正面回應 (ex. sounds awesome, you’re right, great answer…),讓人感到非常舒服自在,需要注意的是,回答不能太過籠統,需要提供具體實質的回應,建議多舉例並分為不同面向列點陳述。最後提問時,因為事先研究了每位教授背景,我針對 Poala 的研究領域問了服務設計如何在政治領域有更多運用,以及未來的可能性等等,Poala 聽了後似乎很開心,笑著鼓勵我做了很多功課,應證了上述針對學校深入了解真的是一大加分的秘密武器喔!

RCA

同樣也是在 Skype 進行,當時面試我的有兩位教授,一位是 Dr. Qian Sun 過程中一直看電腦(可能是在看我的 Personal Statement 與作品集)比較不會有眼神交流,另一位則是 Carolyn,總是面帶微笑,並適時點頭回應。

問題為:

  1. 攻讀服務設計的動機?
  2. 為什麼會想要從外交系轉領域?
  3. 你對服務設計似乎有深刻的了解,能不能說說你所理解的服務設計為何?
  4. 介紹你的一個 project(中間有提一些作品集的深入問題,依照上面的方式準備作品集的介紹,都不會太難應答)
  5. 介紹另一個 project(中間有提一些作品集的深入問題)
  6. 想問的問題

面試一樣進行約 30 分鐘,雖然教授們總是微笑,但不會給予太多反應,只有偶爾追問問題,過程中不像 LCC 那麼自在。最後只跟我說會盡快給予答覆就說掰掰了。結束後其實心情七上八下的,因為感覺過程中教授沒有什麼正面的回饋,心想是不是答的不夠好。面試後五天仍沒有消息,以為應該是落榜了,想不到第六天收到了錄取信,心情真的從谷底衝上雲霄。想跟大家說千萬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失去希望,在黑暗的深處總會找到光亮。

心路歷程

轉領域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 資源怎麼找:我覺得身在台灣是幸運的,身邊有很多的資源可以好好把握,不管是自組讀書會、參加工作坊、線上文章與知識平台(如: AAPDUX 四神湯 等 Medium 平台),都是精進自己的好方法。而如何在這廣大的知識寶庫中,有效率地整理、吸收資訊,我認為更是值得培養的能力。
  • 找到資源後,可能會遇到的瓶頸:一開始想要鑽研 UX 領域時,我自己遇到最大的困難是:資訊真的太龐雜,不知道從那裡下手。網路資源固然多,但因為對這個領域沒有概念,每看完相關文章總有「寫得有點道理,但為什麼要這樣做,要怎麼運用,用在哪呢?」,似乎總在這些方法論裡繞圈圈,不知道怎麼累進所獲取的資訊。
  • 所以,要如何有效吸收所獲資源:以我而言,我覺得最有效自學 UX 的方法,就是「做中學」,一開始可以先修讀 UX 的課程(能夠動手做的那種),在老師帶領之下進行專案,實際走過 UX 的流程,培養基礎概念,有了框架之後,在閱讀文章、網路資訊時,也更知道怎麼將知識放入 UX 的架構之中,學會如何運用。
    再者,可以針對想要做的主題,自己發起專案或參加比賽,找隊友一起努力互相砥礪,在不同領域的思維交流下,可以激盪出多元的想法,也能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溝通。這些都是學校很看重的能力。

透過專案除了為自己的作品集增色,更重要的是累積自己的經驗與能力,讓自己在面對不同的問題都能活用所學,而不是受限於既有思維,用同樣的方法去應對所有的 case。

過來人的建議

一路走來,除了有強大的心臟,以下也是重要的心態:

  • 做就對了:當你心裡有個念頭,就以行動讓他萌芽吧!如果不踏出第一步,就會被漸漸湧起的懷疑念頭所淹沒,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可以在每個可把握的當下拼盡全力。當你踏出第一步後,你會發現一切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比結果更令人惋惜的,往往是過去沒有付諸行動的自己。
  • 懷抱信念:勇敢踏出第一步後,就請相信自己做得到!在申請學校的過程中,總會發現自己許多的不足,但只要申請死線還沒到,就有彌補的機會。以自己的步調踏實地往前,用努力去壓過質疑自己的聲音,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努力。每件事在達成之前,都看似遙不可及,但永遠不要去想自己不可能,只要你還在路上,只要還在往目標前進著,就會有抵達終點的那一刻。

希望這篇文章對各位有幫助,也預祝看完文章的你們都能完成自己理想的目標,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往前邁進。

--

--

Yu-Hsuan Ho (Sharon)

Senior Service Designer at Royal Borough of Greenwich. Writing about my journey and reflection in the design 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