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輔一個系 ep2 |TFT RE 全記錄

Shirley Shen
11 min readAug 20, 2021

嗨!我是 TFT 研究追蹤組的志工于晴,過了好久終於有時間更新了,上次跟大家分享面試歷程還有簡述一下志工計畫,今天就要來說說志工培訓課程和組別業務到底在做些什麼,我又從中得到什麼收穫和反思。

有別於上篇著重在面試,這次文章的內容會從零開始聊聊我跟 TFT 的關聯、跨入 TFT 的動機,以及在志工培訓、組別業務和跨組別學習機會,一條龍式的超詳細分享,希望大家可以順利消化,也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深入認識TFT!

圖自TFT官方

重新回到原點 | 踏入 TFT

回想第一次聽到 TFT 時,是兩年前參加設計思考工作坊,當時引導我們的教練學姊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除了思考非常縝密,也很會顧及團隊每個人的意見,她說自己一直很喜歡帶著別人一起去共創一些事情,創造一些改變,下學期也即將要投入 TFT 教師計畫的培訓課程,並開始解釋 TFT 的組織….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那個時候的我其實也不大認識 TFT,但我能體會到這個學姊對她即將投入的事感到非常熱衷,可以看到她很期待自己在 TFT 夠創造的改變,我也深深被這份熱忱給吸引到了。

真正開始認識 TFT 的信念和計畫,是在創創學程聽安婷演講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觸發自己高中在社服社的回憶,聽完覺得很有感觸,回想起當時在成長營隊帶的孩子們的背景,再看看自己的學習歷程,有支持自己的爸媽、有好的老師和資源使用,自己真的非常幸運,也在我內心種下對教育不平等關心的一顆種子。

創創學程安婷的演講 ❤️

就決定報名志工了!

後來在一堂課中,我意外開始進行教育議題的專案,更意外的帶入青年迴響計畫實踐行動(真的怎麼想都想不到自己越走越深 XD ),對於我們幾個非教育背景的人,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瓶頸,我們看到的問題其實非常多人在嘗試解決,可是總有那麼一些的孩子還是被落下了,我們想著為什麼的同時,因為找不到能夠著手的切入點,也開始對自己能力感到迷茫。

🔍 關於青年迴響計畫這是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辦的活動,鼓勵大家把心中想法落地,整個計畫有點像是從-1到1的方式,先用設計思考帶你去釐清你想解決什麼問題,之後再鼓勵你實踐行動,是個很不錯的活動!

在那之後的某天,我看到了 TFT 的志工計畫的宣傳文,我想了想自己的狀況,我想更貼近教育現場,想看看孩子的學習與誰有關?TFT 又是如何有結構的剖析這些問題,如何有方法的找到切入點,並且驗證行動成效?

所以,我就火速遞交了我的志工申請,當時填得大多是與執行計畫相關行政志工,第一志願當然就是跟與教育現場分析最相關的研究追蹤組,第二個是可以走入教育現場的培訓發展組。第三志願是招募推廣組的活動志工,這個比較私心,因為我很喜歡辦一些共創、推廣議題的活動 XDD

整個申請過程就如上篇文提到的,其實沒有太著重在硬實力的部分,反而更看種的是你的動機與個人特質,面試官也非常的親切溫暖,但我在不斷被挖深問題時,中間有點腦袋當機,現在想起來也真的蠻好笑的,那個時候還很擔心自己圓的不夠好,不過最後也是順利申請上了!

109–2 志工onboard!

關於RE日常 👓

TFT 志工計畫的 Loading 大概是 8–12小時,對於同時想專心修課但又想探索的大學生來說非常適合,接下來就一一介紹我參與到的 RE 業務與課程吧!

RE日常之一:訪談稿與分析

老實說,剛進來時以為 RE 會是一個充滿量化研究的世界,我還在擔憂已經八百年沒有用 R 跑統計的我會不會跟不上大家,好險這學期的業務是以質化研究為主,量化分析的部分是用 TIMSS的數據庫去分析台灣偏鄉不平等的現況,並且都能跟 mentor 討論自己的發現。

我非常喜歡做質化研究,因為我們可以貼近議題現場的人事物,一步去挖出現場可能存在的問題。很可惜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沒辦法隨著 Mentor 去現場做訪談,但參與了訪談稿的部分,訪談的內容主要是圍著 TFT 計畫的老師們,藉由訪談學校裡的同仁,還有孩子、家長及社區的的人們,可以從訪談中歸納出 TFT 老師如何擴散自己的影響力,如同TFT 同心圓理論,從陪伴孩子開始,TFT 老師也走入社區,將學校和社區搭載在一起。

在這過程中,我們能聽到 TFT 兩年計畫帶來的影響,有好的有可以改善的,但讓我最喜歡的部分是老師跟每一個角色互動的故事,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老師走入社區開始做起樂齡,讓孩子跟社區的長輩們能有深度的交流,學校不再只是孩子們的教學場所,而是每個人的,學習的不再只是學科知識,多了更多不同時代的生活經驗,融合出更多火花。

RE日常之二:了解教育議題!製作大家看得懂的議題包和網站

其實除了兩年計畫,TFT 也希望可以透過提倡教育議題,讓更多人都能意識到台灣教育面對的現況,甚至是投入這個領域。然而,教育議題比我們想的還要複雜,一個教育政策牽涉到的不是只有學校和家長孩子,其實還有更多的要素影響都會影響著目標!那麼如何讓每個人都能知道這些要素跟現況,就是我們要嘗試做的事,我們藉由製作議題包和協助網站 SEO 優化的方式,來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議題、對議題感興趣。

我們要在看似簡單的議題包要完整介紹一個議題,但又不能用太複雜的方式闡述,其實要考慮的事情非常多,不能有偏誤、誤導的描述,也不能過度枯燥無聊,修修改改也花了我們組三個禮拜,但這過程中我們的 Mentor 也不斷給我們會回饋和修正,我們在這過程中也更加認識 108 課綱的素養議題。

📖 推薦 TFT觀點 🌟 🌟 🌟想看更多教育議題的現況,TFT 其實有整理成一個專欄,很值得大家去看看!

RE日常之三:志工月會,更了解TFT也更認識教育的不同面向

志工月會是我們組內每個月的例行分享會,四個組員輪流合作找到一個與教育或 TFT 有關的問題,並且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發現。這是我最喜歡這個活動,除了自己可以去挖掘教育的更多面向,也能聽到來自不同背景組員的經驗和對教育的看法!

  1. TFT 如何運用研究成果作為教師策略參考與改善依據 with 夥伴祈彰
  2. 教師無力感的關鍵要素與分析 with 夥伴姿妘
  3. 重新改善偏鄉雙語學習的體驗 with 夥伴孟婷

每一個志工月會我們都會去找相關的人來做訪談,TFT 計畫的老師、後勤夥伴來幫助我們更深入議題。除了議題本身,可以感受到這些受訪者對教育的熱忱,他們知道自己想做的事和信念,即使遇到問題也會一步步去實踐和釐清,是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每一次的談話都會讓我去反思自己的狀況,以及去規劃自己的下一步。

當然志工月會除了正經的分享,我們也能跟 mentor 隨時提問關於 TFT 的問題,我們也討論過大家對非營利組織的刻板印象、學校生態差異等等的議題,可以無限暢聊,很喜歡這個氛圍!

不只業務!還有更多你想不到的學習

還沒結束還沒結束!還記得上一篇提到的跨組學習機會和志工培訓課程嗎?接下來當然也要一一來分享一下~~

領導力的實踐

領導力一直是 TFT 很提倡的的特質,老實說剛進去的時候我也真的不太知道該如何實踐,但一開始上志工培訓課程就知道了(笑)

我們學了相互學習四大行為:說明想法並好奇提問、對關鍵詞彙建立共識、檢驗假設推論和共同設計下一步。課程中不僅僅有隨機情境演練課,我們也會在每一次的課程和業務中都要去刻意練習,並且反思哪裡做得好,哪裡可以更好。第一次聽到刻意練習時,老實說我還以為這很簡單呢,直到開始反思時才發現自己其實在哪裡忘記要刻意練習了XD 刻意練習加上反思真的會讓人滿滿養成習慣,我很喜歡領導力的概念『從自己出發』,當自己能無意識有這樣的理念之後,帶進團隊裡,讓團隊資訊更透明,有更好的溝通!

📖 關於相互四大學習行為這是TFT的領導力發展出統整出來的,是改編自《打造卓越引導力The Skill Facilitator》,都能對應TFT的領導力喔,讓我們更有方向地去瞭解引導力!
只有拍到講課的過程,忘記拍到演練情形了好可惜><

Learning Group!Be the change

Learning Group 是會與不同組別志工組成一個團隊,是領導力實踐的主要場域,並且用設計思考流程來協助解決現場的問題,不同視角一同挖深問題背後的原因,並且嘗試發想行動方案,期末最後一個培訓也會跟所有志工、後勤夥伴和校友分享。

我們一起經歷了領導力的演練課、實體訪談,原本要開始進入 Define 和Ideate 的那堂課程疫情就爆發了,此時就見證到了 TFT 回應問題的敏捷程度,馬上設計出用 google meet 和 miro 完成了一個60人的設計思考工作坊,也是我第一次線上工作坊的初體驗!原本以為互動可能還是不會比實體好,但 TFT 的服務設計師設計了很多流程來讓共創更順,例如 check-in、事先的miro 導覽啊等等,都讓整個體驗變得更好了。

非常厲害線上工作坊!

回到正題,我認為 Learning Group 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領導力的實踐,也真的很開心遇到一群一棒的組員,不管是分工、開會都很順利!第二個就是聽到了很棒的校友分享他的經驗,讓我認識了教師無力感的關鍵問題,以及如何用系統思維去看待問題,再慢慢去收斂出可行的解方~

可愛的LG洗衣機小組!

跨組學習機會

TFT 的跨組學習機會非常多,從體驗教師計畫的情境演練題、年度企劃共創工作坊、推廣議題遊戲體驗,甚至是參與隔壁的誠致或均一的活動都是有可能的!

我參與的是計畫甄選組的 C8 計畫甄選支援和年度企劃的共創工作坊,在計畫甄選時可以看到 TFT 計畫的實體面試的實際狀況,才發現真的是個不簡單的過程,讓我更佩服能夠通過實體面試參加計畫的老師們!除此之外,我也很喜歡在這個活動後的 Debrief,『每一個活動每一個角色都很重要,看起來很小的任務,只要少了都沒辦法順利完成這個活動』,聽完覺得好溫暖,也意識的確普遍的人都覺得做小任務是無聊的、沒意義的,然而這樣的角色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過程中其實也會有想不到的收穫!

參加年度企劃工作坊是個很特別的經驗,原本要在七月辦年度的實體活動但因為疫情而取消了,因此 TFT 需要重新釐清企劃的目標,我一直很喜歡共創氛圍,再加上自己未來也很想帶領共創工作坊,因此我馬上光速報名啦!

(再次佩服TFT線上工作坊的主持人的引導能力,毫無乾場真的超佩服!)

還有這些!邀請後勤夥伴聊聊

我自己對服務設計感到非常有興趣,當初聽到 TFT 有服務設計師時覺得這個機會真是太難得了,於是就很大膽地寄了邀請訊息給夥伴,我還很認真的寫訪綱,得到很多很有用的資訊~~

想看看TFT的服務設計師規劃工作坊的心得,可以看看這篇全線上的設計工作坊貼文 ❤️

總結:TFT之於我

打到這篇腦袋已經快燒掉啦,畢竟要反思兩個月前(甚至是更久之前)真的很不容易,不過回想完還是覺得在這裡的收穫收穫實在太多了!

還記得最後一次跟 Mentor 做期末 check-in 時,他說『看來你都已經想好下一步可以怎麼走了,就去試試看吧』。確實是,在 TFT 最大的收穫就是會認真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面對未來的態度也變得沒有那麼慌張,多了更多勇氣,更能在模糊之中去摸索方向。TFT 的很多刻意練習也慢慢成為我的習慣,不管是個人的信念、團隊的合作都能慢慢體現到價值,也希望自己能夠堅守著這些信念,影響更多人。

而教育議題,也期許自己能先將自己的專業實力好好的充實好,有一天也能成為一份力量來回應這個議題!

話說 TFT 110–1的學期志工也要開跑了,大家九月可以關注一下喔 🙋‍♂️

謝謝你們耐心看完這篇文章,真的太像流水帳 😂,這篇除了是我的個人反思紀錄,也希望這篇文有幫助到對 TFT 志工好奇的人!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給我拍手 👏👏👏 想要留言分享也可以喔

--

--

Shirley Shen

Product Designer @ Wellell Inc|a NTU economics major and psychology mi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