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蟲類的常見營養疾病】營養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

Yuvic Chen
9 min readApr 11, 2018

--

原始文章來源:

Christoph Mans, Jana Braun,
Update on Common Nutritional Disorders of Captive Reptiles,
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Exotic Animal Practice,Volume 17, Issue 3,2014,Pages 369–395,

介紹

雖然我們現在對於爬蟲類生活習性和營養需求越來越了解了,但是人工飼養的爬蟲還是很容易有營養性的問題。多數的營養性疾病都是過了一段時間並且引起了許多併發症,才被飼主發現並送到獸醫院被診斷出來。因此,教育飼主還爬蟲飼養者到底要怎麼樣才能給予爬蟲類好的飼養管理和飲食需求是很重要的。畢竟,營養性疾病是可以預防的。

由於爬蟲類的種別所需的環境、飲食都不太一樣,要以一個普世的原則來給建議是很困難的。更詳細的知識,諸如:飼養環境、飲食需求,有賴於獸醫提供給飼主。

本文章篇幅很長,所以分段整理。之後會陸續更新。

營養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

營養繼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NSHP, nutritional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常見於飲食缺乏鈣/維生素D的爬蟲中。

維生素D缺乏主要常見於缺乏適當光照(UVB)或是飲食中缺乏維生素D的非草食性爬蟲中。

NSHP是爬蟲類最常見的營養性疾病,通常發生在龜類或是蜥蜴,蛇類因為通常食用完整的獵物(例如:老鼠),比較少見這樣的問題,因為完整的脊椎動物同時具有豐富的鈣質和維生素D3。

動物體內儲備最多鈣質的部位是骨骼,有99%的鈣質都貯存於骨骼中,衛生素D3、降鈣素、副甲狀腺素(PTH)會調節骨骼和血液中鈣離子的濃度。血中的鈣濃度若長期慢性的減少,

會使下視丘釋放PTH,造成副甲狀腺素機能亢進。

PTH的釋放增加會使得骨骼中的鈣離子逐漸釋放到血液當中,造成骨質軟化症(osteomalacia),也稱作纖維性骨軟化;營養性代謝性骨病。

會造成NSHP的因子包含:鈣離子補充不足、飲食中不適當的鈣磷比、鈣離子無法順利地從腸道吸收。由於鈣離子的吸收涉及到維生素D3,因此若缺乏適當的維生素D會造成這樣子的問題。
缺乏維生素D的原因有:飲食中缺乏維生素D、UVB(280–315 nm)的曝曬不充足。
維生素D需要受到UVB的照射才能活化為身體可以利用的形式,由於草食爬蟲的維生素D3主要藉由自行合成,所以光照對他們來說更顯得重要。
維生素D的主要獲取來源是自食物還是自行合成,取決於動物的生長環境、食性;自然行為(日夜行性)。

UVB的影響

在雜食性或是肉食性爬蟲中,是否要給予人工照射UVB還是有爭議的。大多數的爬蟲在照射UVB後,血漿內的維生素D濃度及離子鈣的濃度會提升,
這些物種包含:巴西紅耳龜(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七彩變色龍(Furcifer pardalis)、玉米蛇。然而在球蟒(Python regius)上則看不到這樣的效應,
球蟒為夜行性動物,相較於日型性爬蟲對於UVB的需求可能沒那麼大。此外,對於七彩變色龍來說,體內維生素D3的濃度會影響到曬太陽的頻率,
飲食中D3含量的變色龍會有更長的曬太陽時間。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人工所製造的UVB相較於自然中的太陽光,所提供的效果是比較差的,
在赫曼陸龜(Testudo hermanni)的研究中,野外的陸龜改為使用自然光會使得血漿中的維生素D3濃度較為下降。
在鬆獅蜥(Pogona vitticeps)的研究中則發現,單靠飲食補充維生素D3對於血漿中的維生素D3濃度相較於補充人工UVB是不夠的。

※補充:2018一月也有一篇關於豹紋守宮短期曝曬UVB的報告,雖然豹紋守宮是夜行性爬蟲,但是照光仍可看到血中維生素D3濃度的上升。
相關資料可見:

【豹紋守宮廢文| 到底該不該曬太陽?】 | yuvic.vet

飲食中鈣的攝取

慢性的鈣缺乏或是磷的攝取不平衡(失衡的鈣磷比)也會造成NSNP。以自然中植物為主食的草食性爬蟲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中常常吃到高磷低鈣的食物;
而一般商業化的昆蟲餌料則有著相反的鈣磷比(意味著低鈣高磷)、缺乏維生素D3。所以藉由營養載體(gut-loading)、及裹上鈣粉的方式來做為爬蟲類的營養補充是很重要的,
盡可能的把鈣磷比調整到接近1:1。

針頭蟋蟀的鈣磷比通常是不錯的,但是它太小了,對於大多數的爬蟲類來說無法視為一個方便的食物來源。雖然鳳凰蟲的幼蟲具備良好的鈣磷比(2.6:1.0),
但是否其有辦法良好的被消化仍然是個未知數。如果把鳳凰蟲的外骨骼破壞掉,將會有較良好的吸收率和生體利用率。

鼠婦(Porcellio illucens)是另外一種含鈣量高的節肢動物,其外骨骼甚至有百分之24的含鈣量。雖然對於鼠婦鈣質對於爬蟲類的生體可利用率還是未知數,
但是鼠婦對於爬蟲類來說可以視為是一個良好的鈣質來源。

蚯蚓也是另外一種可考慮的無脊椎動物,鈣磷比為(1.4:1,0)。然商業化的蚯蚓可能跟野生蚯蚓含鈣量有所差異,
蚯蚓的鈣磷比以及維生素a含量可能跟其所攝食的土壤有關。

臨床症狀

鈣質缺乏的臨床症狀有很多種。食物不振、虛弱、便祕、難產、卵滯留都是很常見的臨床症狀,但是這些症狀多不具特異性,
在診斷之前必須排除飼養管理及其他疾病因子。
鈣質缺乏的爬蟲類可能會因為骨骼的去礦物化而有骨折、骨質異常的情況出現。在蜥蜴,骨折最常發生骨折的部位為肋骨和四肢。
上顎骨和下顎骨的去礦化則會出現橡皮下顎。龜鱉目動物的殼則有構型異常的狀況出現。

一旦體內鈣的儲備下降並消耗殆盡,血中的鈣離子濃度也無法維持在適當的濃度,肌肉抽蓄、震顫、癱瘓、神經症狀都可能會出現,
這些臨床症狀與長期NSPH在短時間內未能代償有關。

診斷

關於飼養管理、飲食狀況的病史通常對於辨別NSPH是很關鍵的。

由於鈣離子濃度的調節涉及到多種凝血機制,所以藉由血漿中的鈣離子濃度來評估全身的鈣離子含量的診斷價值是不高的。

此外,即便有NSHP,雌性爬蟲類動物的血改濃度仍會受到動情素的影響而有所提升。因此,在診斷NSHP時需要更進一步的工具來進行診斷:

例如影像學檢查,來釐清對於臨床症狀上的疑點。當動物有肌肉震顫、沉鬱、癲癇樣的活動時,應該要測量其離子鈣濃度。

大部分的爬蟲類的離子鈣濃度是沒有參考值的。綠鬣蜥的平均梨子鈣濃度為1.47mmol/L(±0.105 mmol/L)。

評估整體血中鈣磷比也是很重要的,若鈣離比等於或小於1:1則需要考慮是否有可能有NSHP或是腎性高副甲狀腺機能症。

血漿中活化維生素D的濃度是可以被測量的,參考值也可以見於許多的爬蟲類動物。

陸龜(Testudo spp.)血液中的活化維生素D濃度會隨著季節而有所變化,通常雌性會再比雄性低一些,因此參考價值相對而言較低。

影像學診斷可以用來評估骨質的密度、骨折區域去礦化的程度、骨骼的構型異常。然而,骨質必須要被消耗掉原本的40%~50%才可以由放射學檢查觀察到其變化。

以雙能X 光吸收計量法 (DXA),檢測綠鬣蜥的骨質密度,可以發現有罹患疾病和沒有罹病的動物,其骨質密度有所差別;雖然這樣的結果仍然與體重有關。

DXA這項技術再赫曼陸龜(Testudo hermani)的骨質密度檢測,這項技術用於爬蟲類總鈣貯存的減少量是評估上是很有用的。

正常股骨的密度應該要與等校的鋁楔相等,而這樣的比較方式也與DXA所得的結果呈現高度相關。

治療

腹腔注射鈣離子對於急性低血鈣並已有抽蓄、肌肉震顫等臨床症狀的爬蟲類來說是最有效的。Caicium gluconate(50–100mg/kg)的劑量在稀釋後則可以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不應過度重複以腹腔注射的方式給予鈣離子,因為有可能會造成轉移性鈣化,除非再次發生臨床症狀,要不然不應輕易重複給予。

一旦臨床症狀開始改善、病畜狀況趨於穩定,則可以開始以口服的方式補充鈣離子。劑量為Caicium gluconate(20–50mg/kg)口服q24H。若沒有Caicium gluconate則可以考慮給予碳酸鈣的劑型。

至於補充維生素D3在治療NSHP上是有爭議的,因為可能有中毒和轉移性鈣化的風險,在大多數NSHP的病例中,給予UVB作為治療是較給予維生素D洽當的。某些病例的患畜可能因為肝臟或是腎臟受損而無法合成內生性的維生素D,則可以考慮給予100–400IU/kg的CAICITRIOL,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或是口服七天。由於維生素D中毒的風險很高,本文原作者是不建議給予NSHP的患畜維生素D的。

釐清目前的疾病與繼發性的問題,像是脫水、二次性細菌或寄生蟲感染,對於動物的復原來說是很重要的。

預防

成長與生殖中雌性爬蟲類對於鈣的需求會比較高,此時給予是當鈣磷比的飲食是很重要的。
通常碳酸鈣是不錯的鈣質來源,無論是以墨魚骨或是鈣粉的方式給予。
磷酸鈣(通常來自骨骼和肉)來源的鈣相較於前者沒這麼理想。對於草食性爬蟲(如陸龜)來講,如果飲食適當的話,是可能可以不用給予額外的鈣粉補充的。

在餵食蟲食性爬蟲類時,在餌料昆蟲上抹上鈣粉或是維生素粉末是很常見的營養補充方法。
然而在這樣做的同時也應該考量粉末的附著量以及動物的適口性,這些因子會影響到動物所攝入的營養補充量。

營養載體(gut-loading)的方式使餌料昆蟲達到適當的鈣磷比是較為有效率的方法,給予餌料昆蟲營養密度較高的食物,
這些營養將會留在這些昆蟲的消化道中,然後被爬蟲類所消化。
以蟋蟀來說,餵食不同等級含鈣量的食物,將會增加這些蟋蟀中的鈣含量。對於營養載體的配方是可以找到的。有許多廠商有推出這樣的產品(註:那是在美國)。

過量的維生素D3補充將會造成轉移性鈣化,在青年豹龜(Stigmochelys pardalis)的案例中,
給予混入維生素D(每公斤蔬菜混入400IU),有發現到肺部、胃部、血管的轉移性鈣化(該案例中也給予了的高劑量的鈣)。
由於維生素D的補充無法適當的定量,對於自然飲食中不會攝取到維生素D的草食爬蟲來說是不建議使用的。

曝曬適當波長、時間的UVB對於草食性爬蟲來說是很重要的,不同的飼養箱材質也會影響UVB的效果,因此在UVB與爬蟲類之間不應有任何玻璃或是壓克力阻隔。
UVB的效果則可以由UVB測量儀來得知,如果可能的話,給予照射陽光會是比人工UVB更好的選擇。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yuvic.vet.

--

--

Yuvic Chen

我是Yuvic,是一名獸醫師。所有資料優先更新於https://yuvic-yuvic.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