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Accenture、BCG 項目負責人,現任集團 CTO 專訪 | 擁抱變化、提升自驅力

Yvonne Wu
7 min readJan 10, 2019

--

2014 年離開支付寶螞蟻金服後(在當時還是小微金服),我加入了一間由傳統企業在轉型階段時所投資的設計諮詢公司。去年因為一些因素,在設計諮詢公司告一段落時,有機會認識這位在企業轉型階段時,一路從在 BCG 里擔任諮詢負責人、協助制定轉型戰略,最後被企業 CEO 挖角來擔任企業 IT 轉型重責大任的 CTO。

在上周剛剛訪問了這位 CTO,分享了他在擔任集團 CTO 之前的經歷、從 Accenture 與 BCG 到現在傳統企業來看甲乙方公司的區別、技術崗人員如何培養管理能力以及他如何在企業轉型時打造 IT 團隊。

由於不方便對外公開這位 CTO 的真實姓名,因此下方就以 「CTO」 來指代 CTO 本人,以 A 企業指代 CTO 所在的企業。

能不能跟我們分享您擔任集團 CTO 前的經歷?

CTO:我的本科是飛行航天,因此大學畢業後就在相關領域擔任工程師近 2 年的時間,後來去了埃森哲(Accenture),埃森哲成立數字轉型團隊的時候我就在了,是創始團隊的一員。離開埃森哲後,就到了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負責亞太地區的業務,帶領了許多項目,陸陸續續在十多個國家工作過。

而 A 企業作為 BCG 的客戶,在之前項目合作過程中有許多的接觸,一方面相當認同 CEO 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想跟進規劃的戰略與策略落地,之後就決定加入 A 企業。

過去兩個主要工作 Accenture, BCG 對您最大的啓發是什麼?

CTO:過去十年都是在乙方公司做咨詢方面的工作。接觸過許多不同類型的項目,幫助客戶實現他們的想法。在此期間最大的收穫是思路上的拓展與眼界開闊與提升。而現在來到了甲方公司,比起乙方的多元,甲方專注在一個領域上。甲乙方的區別,除了工作強度與速率上的不同外,甲方更重視方案的執行與落實,乙方則是更強調基於開闊視野下的建議提供。

您之前在 BCG 是擔任怎樣的角色?

CTO:不同項目上會擔任不同角色,在每個諮詢崗位階段 Associate, Consultant Project Leader, Principal, Partner,也會肩負不同性質的工作內容。因此我參與過設計、編程,但大部分的時間還是以專家身份,同時管理 3–4 個項目,為整體大方向的掌舵者。

您從一位編程人員,逐步帶領項目、到管理團隊。在您看來,一位技術人員要如何培養策略規劃與團隊管理能力?

CTO:技術能力必備這就不說了。除此之外,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 對外部新鮮事物的關注:專注於技術的同時,也對商業模式、行業新知等方面進行瞭解,可以多參加行業大會、多看相關書籍。
  2. 培養軟性技能:在技術能力加強的同時,培養軟性技能,如溝通能力等,能夠具有同理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3. 強烈的責任感:對本職工作的認真負責、有良好的工作態度以及對整個產品有責任感。不只是在時間內交付完代碼就好,要從大的角度,產品、團隊、影響的層面等,來看「完成」這件事。
  4. 舉一反三的能力:開發是一個從下到上的執行角色,專注於細節。鼓勵大家,遇到問題時,能有由上到下的角度、更宏觀地來思考,為團隊帶來建設性的建議。與此同時,具備更寬闊的視野。這對於產品崗也是一樣的,不要專注在業務提出的需求,而是要思考需求提出的背後,想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5. 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要鍛鍊將抽象化的概念(比方說一個問題、一個複雜的業務),轉換成可執行、可具體落地的方案的能力。
  6. 在團隊中培養管理能力:管理的藝術就在於發揮人員的優勢,截長補短,彌補團隊其他成員的劣勢。管理能力也需要通過細微的觀察來達成。

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迷思:「管理來自上級的賦權」,當沒有管理頭銜時,如何培養您剛說的管理能力呢?

CTO:

  1. 建立專業領域上的「權威性」:首先要保證個人專業有權威性,在相關領域有建樹。
  2. 增強管理的意識:培養觀察敏銳度,管理主要就是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
  3. 向上級提出個人意向:有意向成為管理者時,可以跟上級的溝通反饋自己的想法與願景,上級依據其潛在特質來賦能(不一定是具體的頭銜),讓具備領導管理能力的人,能夠體現該能力。
  4. 感染力與凝聚力:優秀的管理者具備團隊凝聚力,可以號招、組織整個團隊。
  5. 學習機會與項目激勵:2019 年,我們也規劃了技術相關、溝通技巧等培訓,與此同時,也希望通過項目激勵,來激勵優秀的團隊成員,鼓勵管理人才浮出水面。

從技術剛轉變成管理者後,心態上有哪些轉變?

CTO:之前作為一線人員,只需要把自己任務做好。逐步到小規模管理時,就要慢慢多考慮,除了自己的事情,還要輔導團隊、協助團隊完成整個項目。再到更大的管理身份時,更多站在不同利害關係方的角度考慮,不能只從自身角度出發,甚至要犧牲部分個人權益,權衡後再做出決斷。但無論最終是什麼樣的決定,都要確保在一個透明的基準下來溝通。就算無法滿足需求時,也要說明具體原因,告訴你為什麼我解決不了。最終最好的結果一定是不停溝通磨合後最終產生的。

您覺得傳統公司和其他類型公司的區別?

CTO:互聯網公司比較激進,因為市場變化快,危機意識強,接受變化創新的程度與反應速度相對高。而傳統公司背負著是城市形象,需要考慮很多顧忌,因此不像互聯網公司那樣激進,速度會慢一點,但慢不一定是壞事,有可能更穩健。其實你觀察阿里、騰訊因為公司規模大了,背負的社會責任多了,這幾年的創新的策略較為保守,但整體進步的速度還是很可觀的。

互聯網公司節奏快,其實也與內部工程師本身具備多重能力,比方說商業能力、接受新知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希望我們能和一些大互聯網公司一樣,在大而穩定的情況下,也能依據積累的經驗,相對更快的及時向更好的方向轉變。

對於打造理想的 IT 團隊,您如何規劃?

CTO:基於打造扁平化團隊的准則,職位不會太和薪酬完全掛鈎,可能會有你的工資比你小組長的工資更高的情況,主要是看個人的能力和對項目貢獻的價值。即使不是管理職,都能夠肩負管理職責,尤其是資深的職級,能協調溝通障礙、管理團隊。公司也提供一些上升通道,遵從能力情況和個人意願,在你希望轉管理或晉升技術崗時會有個渠道。

與此同時,從機制上與組織結構上更更契合互聯網文化,培養一個良性的優勝略汰環境,保證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發揮最大的價值,而不要埋沒人才。優勝劣汰不一定是能力差,有可能是不適合當前團隊,在 BCG 也很常見。希望團隊可以增強對變化的接受程度,加強響應能力,可以不停的試錯改變。當然也不能太盲目,雖然鼓勵創新試錯,但一定是合理範圍內的,且要在試錯的過程中可以學習提升。

目前主要的挑戰是如何讓現有團隊認可新的模式,也會擔心大家的適應程度,因此會加強在這些轉變機制下,提升反饋管道的透明度,希望轉型階段,團隊能夠以更開闊的心態來接受轉變,積極擁抱變化,與此同時,對公司變化的有更多的認同,不再是被動完成工作,而是來自更多的個人自驅力。

作者:Yvonne Wu,微信:yvonneyvonnewu ,知乎:Yvonne Wu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明原作者與出處。

--

--

Yvonne Wu

Product Manager at Adobe Stock / MBA at Northwestern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 UX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