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育兒▶︎不敢生小孩是因為養不起—國家造成的問題,國家解決

--

年輕人不想生、不敢生,最大原因就是「養不起」

這句話背後隱含著青年低薪、高房價的問題,雖然目前政府正「積極」的想解決低薪問題,但離真的解決問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據財政部公布《由財稅大數據探討臺灣近年薪資樣貌》報告指出,21–30 歲的年輕人平均薪資大約落在 31,000 元,以雙北的私幼學費、物價指數而言,這份薪資能養活自己都不容易,何況養小孩?就算是 31–40 歲的青年平均薪資約在 46,000,也僅是勉強可以負擔而已。

在解決 0–2 歲懷孕婦女就業問題之後,接下來,我們來探討 0–6 歲的托嬰、托幼政策。

我國目前 0 到 6 歲分別有不同的補助,包括托育補助、幼兒園補助、學費補助、育兒津貼。

0–2 歲

  1. 公辦托嬰中心、公共托育家園:每月領 3,000 元托育補助。
  2. 準公共化托嬰中心、準公共化保母::每月領 6,000 元托育補助。
  3. 其它(未簽約托嬰中心/未簽約保母/爺奶/自行照顧):每月領 2,500 元育兒津貼。

2–5 歲

  1. 公立幼兒園:幼幼、小、中班免學費,前提是每月繳費不超過 2,500 元。
  2. 非營利幼兒園:幼幼、小、中班每月繳費不超過 3,500 元(第三胎以上 2,500 元)。
  3. 準公共化幼兒園::幼幼、小、中班每月繳費不超過 4,500 元 (第三胎以上 3,500 元)。
  4. 若是 0–4 歲沒有至托嬰、幼兒園則可領每月 2,500 元的育兒津貼

5–6 歲

  1. 公立幼兒園:幼兒免學費補助,大班免學費
  2. 非營利、私立幼兒園::幼兒免學費補助,大班「每學期」補助 15,000 元或每月繳費約 3,500~4,500元(擇優)

不管制公共或是準公共的托嬰中心、幼兒園,現在的數量都是遠遠不足的,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家長在小孩 0–2 歲的襁褓時期,只能選擇保母中心,2–4 歲的時候,僅能到私人幼兒園就讀。

在台北市之外,其他縣市政府所能提供的補助非常有限,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家長在 0–6 歲這個階段每個月就是領中央 2,500 的補助。

而新北市的日托保母中心一個月的收費大約是 1.2–1.7 萬之間,換言之,扣掉補助,每個月家長的負擔大約是 9,500 至 15,500 元。若國家希望逆轉負成長的生育率,每個家庭需要 2 個以上的小孩,而前面提到的「 21–30 歲的年輕人平均薪資大約落在 31,000 元」,這意味著,雙薪家庭其中一個人的薪水幾乎都花在保母中心。

進入到幼兒時期,如果家長沒有抽中公立或是準公立幼兒園的話,以新北市的私立幼兒園收費計算,大約每個月是 10,000–14,000 元,家長扣掉 2,500 的補助,負擔依然不小。

在這件事上,我們需要分成短期、中期、長期的解決方案。

短期(未來 3–4 年內)

我認為短期策略應該將補助從 2,500 元提高至 8,000 元。以私立幼兒園為例,每月大約需花費 10,000 至 14,000 元。

若是將育兒補助提高至 8,000 元,雖不足完全支付,但可以讓雙薪家庭持續工作,減少後顧之憂。

中期(未來 3–6 年內)

  1. 鼓勵大企業自建或是小企業結盟合作設立私立托嬰中心、幼兒園。而設立托嬰中心、幼兒園企業因此增加的支出給予列計成本、甚至予以減稅優惠。
  2. 鼓勵住宅區、科學園區、商辦區由政府提供土地或是建物興辦托嬰中心、幼稚園,或是公辦民營或是最近推行的準公共化托兒所),又或是在熱點地區給予減租、減稅、電費折扣優惠,降低私托的營運費用。
  3. 偏遠地區可以以用閒置的小學校舍教室改裝成公立托兒中心、公立幼稚園該可以改善偏遠地區托嬰托兒容量不足的窘境。
  4. 新建設的運動中心的第一層應該設立成幼兒園建地,與業者合作,上層可設立運動中心附設幼兒遊樂場地,解決現在土地取得困難問題。

長期(10 年計畫)

  1. 配合都市更新,整合舊校舍、限制土地,重新規劃幼兒學區。
  2. 降低土地取得成本,鼓勵設立私立幼兒園,並輔導公立、準公立轉型,讓市場能夠自由競爭。
  3. 仿效法國,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體系。

最後,短期計畫不是要大灑幣,而是解決家長的燃眉之急,未來若是能透過整合、降低土地成本、鬆綁法規,降低托嬰、幼兒園的成本,進而反應、降低其收費,會逐步地取消托嬰、托幼的補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