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公共住宅開箱文

Zh Tai
34 min readAug 22, 2018

--

─公共住宅居住體驗與「青年創新回饋計畫」

前言:為什麼寫這篇開箱文

最近幾年,「公共住宅」或「社會住宅」成為熱門的關鍵字,這陣子很夯的「一日幕僚」影片裏頭可以看到「萬華青年公宅」的介紹,以及柯P對於公共住宅的政策理念,後來更是直接找來Youtuber Joeman來拍了一支「興隆公共住宅二區」(下稱興隆公宅二區)的開箱影片。今年林口世大運選手村也轉型為公共住宅開放招租,公共住宅正式進入大眾視野,受高房價和混亂租屋市場所苦的一般民眾,多了一種可能的居住選擇。以台北市為首,包含新北市、桃園市在內的幾個北部直轄市,都端出興建公共住宅的政策,台北市最為積極,訂下四年20,000戶,8年50,000戶的目標。¹

但儘管如此,公共住宅對於多數青年族群或小家庭而言,仍然像是一個虛幻的存在,隱約知道有這個資源,但看不清也摸不著,更遑論覺得可以申請得到。這種感覺是與現況符合的,事實上,若檢視台灣目前公共住宅的數量,即可以發現公共住宅占全國住宅總量的比例低的可以,總存量才約0.121%左右,連1%,甚至0.5%都不到。台北市的情況好上許多,目前共有將近8,000戶的公共住宅,但也僅佔台北市住宅總量的0.803%而已,²這其中還須扣除部分保留給弱勢族群或為保障特別需求族群的公共住宅類型,如早期的平價住宅,或婦女中途之家、老人住宅、中繼住宅等。

也就是說,真正對外開放一般市民申請的公共住宅可說是僧多粥少,以去年剛完工的「健康公宅」來看,總共507戶,開放371戶進行抽籤,最後總共收到高達8,549份的申請,³中籤率相當低,約4.3%。

因此,除了透過新聞或其他管道得知有關公共住宅的資訊外,相信多數人對於公共住宅的實際樣貌以及居住體驗仍然模糊不清,有些人更存在如居住安全、治安等疑慮或刻板印象。

筆者的一個朋友M,在過去將近三年的時間,非常幸運的能使用這個極度稀缺的公共資源,他申請到台北市的其中一處公共住宅:永平公宅。

筆者希望能藉由這篇開箱文,傳達來自公共住宅住戶的M的第一手真實資訊,分享台北市公共住宅從申請、簽約到實際居住的體驗,盼能讓公眾更為貼近居住公共住宅的真實感受,並破除部分人對於公共住宅潛在的負面印象。誠然,M所申請的「永平中繼國宅」(永平公宅)有它的特殊性,其申請條件、方式、流程乃至於租金與其他公共住宅可能較為不同,但關於公共住宅本身的居住體驗,仍然可作為參考。

並且,必須要強調,台北市近年完工招租的公共住宅,申請門檻更低、更彈性、更多元,也更為強調設計美學、智慧建築、無障礙設計、公共空間與社福設施、專業物業管理團隊等元素,所以在台北有住房需求的青年族群及家庭,相較於M申請時的時空環境,應可更為輕易的申請到居住品質較佳的公共住宅。

另外,台北市從健康公共住宅(下稱健康公宅)開始,在抽籤制度以外,設計了另外一種申請公共住宅的機制,稱為「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申請人必須提出一個回饋社區的公共服務計畫,若通過兩階段的評選,即可取得入住的資格,並且可以優先選屋,入住後台北市政府會提供資源和經費協助執行計畫。

對於有興趣投入公共服務的年輕人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管道,而且藉由這個計畫,在目前公共住宅中籤率仍相當低的情況下,只要能有好的、具可行性的公共服務點子,就能夠大大提升入住公共住宅的機會。筆者本人這次很幸運的透過「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申請到興隆公宅二區,本文的後段也會介紹這個計畫。

因此,這篇開箱文的內容將會有筆者整理自M所提供的永平公宅相關資訊和居住體驗,以及筆者申請並通過的台北市公共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

在這邊先講本文的結論,筆者認為,在大台北地區房地產市場如此高不可攀,而具正常居住品質且可負擔的租屋物件難尋,房客權益又長期受政策忽視的現況下,「只租不售」的公共住宅是一個正確且必要的政策,且設計規劃完善的高品質公共住宅亦有助於提升首都圈整體的居住環境。

永平公宅申請過程

先來談M是怎麼申請到公宅的,他說其實完全是出於偶然。

M表示,他在2015年底正在尋覓下一個台北的租屋落角處,準備放棄在台北市尋找附有廚房可負擔的租屋物件而將目光轉移至新北市時,偶然注意到「永平中繼國宅」開放申請的新聞,且是採取開放申請後「隨到隨辦」而非抽籤的方式辦理,所謂「隨到隨辦」即是符合資格者備妥相關文件後直接到台北市都發局櫃台向承辦人申請的意思,只要確認符合申請條件即取得入住的權利,簡單說就是先搶先贏!

當時,永平中繼國宅總共才釋出7戶開放申請,M和M妻搶在開放申請日的第一天即前往辦理,過程是出乎意料的順利,承辦人核對申請資格後當天就確定取得入住權利,承辦人再安排一天時間讓M和M妻前往看房並挑選要入住的房型,待挑選完房型後,過一陣子等都發局的行政流程跑完,即發公文通知M辦理簽約,且有公證人將契約公證,整個過程不到一個月,該月月底左右M即已拿到鑰匙,打掃、陸續添購傢俱,隔月1日,M和M妻正式搬入永平公宅。

永平公宅的申請條件

那麼,這個永平中繼國宅當時的申請條件是什麼?又為什麼只有釋出7戶呢?

具體的申請條件如下:

  • 設籍台北市
  • 申請者年齡在20歲以上至45歲以下(未滿46歲)
  • 申請人為新婚(申請日前2年內辦理結婚登記)或育有子女(未滿20歲之子女)
  • 家庭成員(申請人及其配偶、戶籍內之直系親屬及其配偶)無自有住宅
  • 家庭年收入在50%分位點以下(最近1年度之標準為新臺幣144萬元以下)

也就是必須符合年齡區間,家庭年收入在144萬以下,並且設籍在台北市,本人及配偶和戶籍內的直系親屬與配偶無自有住宅,最重要的是要在申請日前2年結婚,不然就是有子女的狀態,以上的條件全部符合始能申請。M和M妻為新婚狀態,彼時尚正準備進入職場,家庭年收入符合規定,亦符合戶籍與自有住宅的條件,因此辦妥相關證明後,很快就通過申請了。

至於「永平中繼國宅」作為開放承租的公共住宅,為什麼一次只釋出7戶?

其實這與它的性質有關,原本「中繼」住宅的功能,是讓都更戶在都更案進行期間,能有暫時中繼的棲身之所(M表示,後來住進去那一棟的很多鄰居即是同一都更案的住戶)。然而基於各種因素,中繼國宅並沒有完全租出去,因此都發局近年便逐步將閒置空屋轉型為公共住宅開放申請,M也才有這個入住的機會。

也因為是安置都更住戶以外的剩餘閒置空屋,因此開放申請的戶數不多。而或許也是因為永平中繼國宅建造時所預想的功能性以家庭為主,它的所有房型都是三房型,室內坪數30–32坪不等,所以在開放申請時才設下申請人必須為已婚或育有子女的限制,單身族群無法申請,當然對於未婚的年輕人來說比較可惜,因為台北市的單身青年租群應是最具住房需求的族群,不過這個門檻已經不是未來台北市公共住宅的常態。

台北市近年新建的其他公共住宅,其實都有考量單身族群而規劃坪數較小的套房房型(一房一衛附廚房),且如健康公宅和興隆公宅二區都有各規劃35戶辦理「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申請人可以組成團隊來執行社區回饋計畫,如此一來便可以申請二房或三房的房型,也就是說同戶的室友不一定必須是家庭成員,讓居住的型態可以更多元。

另外,在大法官釋字748號作成之後,健康和興隆公宅也讓同性伴侶準用配偶的規定,也就是可以夫妻的形式申請二房的房型,行政機關率先在住宅政策層面保障同性伴侶可與異性伴侶享有相同的申請權益,值得肯定。

還有一個對於在台北市求生存的青年族群來說難以跨越的申請門檻就是「戶籍」,由於租屋市場對房客保障制度的長期不健全所致,許多在台北租屋的人都無法設籍在租屋處,形成雖在台北市居住與就業就學的事實,卻無法享受市民福利的現象。因此,從健康公宅開始,包含即將開放申請的興隆公宅,都已不限定設籍於台北市才可申請,只要可證明是在台北市就業或就學,就可申請,讓公共住宅的資源能夠被更多需要的人有機會使用。

回到永平公宅,關於M所簽訂的租約,市政府給M的是2+1的包裹,也就是先簽2年約,2年約後可續1年約,最多總共可住3年,其實不久。這個租期和近期新建的公共住宅或捷運聯開宅差異比較大,一般而言,現在的政策都是3+3,先簽3年約,3年後若承租人仍符合承租資格者,可再續約一次,³總共6年的租期,筆者認為這是較為合理的租期年限。

永平公宅屋況與環境

永平公宅為兩棟14層樓的電梯公寓,前段有提到,它的房型都為三房型,而M所在的那一棟(B棟)房型坪數含公設有46、47兩種,扣除公設的室內坪數即為30和31坪,每層3戶,兩戶30坪、一戶31坪,每戶都為「三房兩廳兩衛」的配置,其中一衛附有浴缸。

剩下的差異在於屋內房、廳的格局和景觀,由於M是第一組申請,因此M取得優先挑選房型的權利,當時M看到後來選擇的房型就非常喜歡,主要就是因為位於高樓層客廳陽台開闊的淡水河岸美景,以及主臥室窗戶的基隆河水岸和陽明山地景,唯一糾結的點在於兩間衛浴都沒有對外窗。而另一個31坪的房型則是兩間衛浴都有對外窗,但是陽台的景觀是凌亂的鐵皮加蓋屋頂,因此沒有考慮多久就作出選擇。

至於屋況,屋內是完全空屋,除熱水器、廚房設備以外,並沒有附帶任何傢俱,洗衣機、冰箱、沙發、床架這些都沒有,牆壁則是已經重新粉刷過,交屋時整體還算乾淨,設備也都沒有損壞的狀況。

客廳與陽台
餐廳
餐廳與組裝中的餐桌
主臥室
主臥室與窗外的陽明山
房間1
房間1與窗外景色
房間2與對外窗
走廊
走廊上的第二間衛浴,附浴缸
廚房
廚房與陽台門
簡易系統廚具
簡易系統廚具
剛整理好的廚房
小陽台;尚未放洗衣機的模樣
熱水器與瓦斯錶
主陽台景色;可看到往返淡水與大稻埕的渡船
陽台附設園圃
樓梯間
電源總開關

永平公宅座落於延平北路六段,位處台北市邊陲的郊區:「社子」,就在社子島旁邊不遠,這是它通勤的缺點,但同時也是環境的優點,社子與社子島一帶,被台北市兩大主要河川「淡水河」「基隆河」所環繞,形成得天獨厚的雙河水岸景色,是台北市少有的地貌,沿著「雙河」河岸可一路通往社子島,風景優美、視野開闊、人煙稀少,是相當愜意的生活環境。永平公宅本身更是享有水岸第一排的景觀。

淡水河、重陽橋
河岸景觀

生活圈的範圍,如果以機車車程15分鐘內抵達為界,則是以士林、天母和台北市西區舊城區為主。社子跨過百齡橋即可抵達士林鬧區,士林夜市、兒童樂園、科學館都很近,假日想爬爬七星山,25分鐘內就可到小油坑登山口。美術館一帶也不遠,若沿著延平北路往台北車站方向,則陸續有延三夜市、迪化街大稻埕、寧夏夜市等去處。

淡水河岸、觀音山
淡水河、觀音山、社子國小、基隆河
社子島頭公園,淡水河基隆河交匯處
社子島看夕陽
社子島頭公園望陽明山
基隆河與陽明山系

公共交通的部分,捷運站基本上不在步行可抵達的範圍,最近的士林站大約是騎車7–10分鐘的距離,不過公宅所在地的巷口即有公車站,接駁捷運紅、棕線的班次路線如紅10, 紅15, 紅7、2 , 9, 215等選擇都還算多,也有營運到深夜的路線,不會有缺乏私人運具即難以移動的困難。

永平公宅租金與費用

M和M妻選擇的室內30坪房型的租金為11,600元,再加上每月管理費900元,總共12,500元,簽約時都發局就會給每月的繳費單,在每月20號之前到超商繳費即可。

水、電、瓦斯都是直接由台水、台電和瓦斯公司照錶收費,自行另外繳納,加上M另外申裝的wifi,就是每月要繳納的全部費用。包含水電瓦斯網路費計算,每月的租金與費用總合大約介於14,000–15,000之間,取決於當月的水電瓦斯用量。

有台北租屋經驗的人都知道,12,500元租金,在台北市可能只能租到10來坪左右、或是更小的套房,多數還都沒有廚房,若能夠找到20坪以上的整層公寓,若不是位處偏遠郊區,就是安全與品質堪慮的頂樓加蓋,或兩者皆是。還要加上不按照台電計費的電費收費模式,再被房東剝一層皮。M透露,他上一個在金山南路和平東路口附近的租屋處,六坪左右的大小,沒有廚房,含水費每月要價11,500,電費1度5元,6至9月還漲至1度6元,吹冷氣都要定時,盛夏時若稍微奢侈一些每天多開個幾小時,當月電費就準備爆表。

12,500的預算在台北市根本不用肖想能租到三房兩廳兩衛含廚房的電梯公寓,更遑論還附帶水岸第一排的景觀,這樣的租金絕對是遠低於市場行情的價碼,M表示,這大大減輕正值生涯起步的M和M妻的經濟壓力,配有全套廚房的設計讓喜歡下廚的M可以自己料理三餐,省下餐餐外食的花費。

公宅居住體驗

綜合來說,在永平公宅居住兩年半的體驗,相較於在外租屋,M給予公共住宅很好的評價,分別可以歸納出以下幾個原因:

1. 法律保障

首先,最基本的、卻也是許多人在外租屋都難以確保的一點:一份合法、公平、合理、透明的租賃契約,且出租人違約的風險低。第一、房東為台北市政府,不會有房屋產權不清的疑慮;第二、契約不會有一般租屋市場常見不合理甚至違反法律規定的條款,例如不得報稅、不得遷移戶籍等;第三、租金價格透明化,不會面臨續約時房東任意漲租的情況;第四、契約都由公證人公證,具體保障雙方權益。

再來,若房屋遇到需要修繕或任何問題要房東處理時,不會發生找不到人或推託不處理的狀況。且由於行政機關受公共監督的性質,承租人行使合法權利的武器更為對等。比如前一陣子媒體報導健康公宅的設施設計蓋造不良造成住戶困擾,都發局即馬上公開回應會立即改善。若是自行在外租屋,遇到違約擺爛的房東,則要嘛花費時間金錢的成本自尋救濟管道,要嘛自認倒楣被坑殺。

2. 公共安全

政府出租的公共住宅較令人放心的一點就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消防設施,如高樓層消防灑水系統、住宅警報器、滅火器等的配備,並且都有安排消防隊進行定期檢修。其他的公共安全設施像是電梯、水塔、室內瓦斯熱水器系統等都有專業人員實施定期檢查,大樓電梯幾乎每月都張貼各種不同設施的檢修公告。在只租不售和契約規範的保護下,也不會有同棟大樓住戶自行增搭違建造成公安疑慮的狀況產生。

消防灑水系統
公共區域的滅火器和消防栓,消防隊定期檢修

3. 租金低廉

如前文所述,12,500的租金,在台北並非找不到住處,但若是以同樣的價格,要找到有電梯大樓、廳房格局、附陽台廚房、電費合理計價、契約公平等各種條件的物件,應是非常困難。這樣的租金確實遠低於(不合理的)市場行情。

另外,筆者在此補充,台北市公共住宅從健康公宅開始推出「三階分級租金補貼」的政策,只要申請戶的年收入低於台北市當年度的家庭年所得40%分位點以下,就可依據其年收入分別適用三種不同級距的租金補貼,可再減輕收入較低的住戶的租金壓力。

4. 物業管理

永平公宅因為歷史較為悠久,不像近期的捷運聯開宅或健康、興隆公宅二區等引入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並沒有24小時輪班的管理員,但還是配有日班8小時的管理員和清掃人員。像是申請停車位、修繕服務、機電設備檢修、環境維護、社區資訊公告等都有專人定時處理。

另外,為維護居住品質,在契約皆有載明生活公約,如不得在公共空間推放雜物等,如違反生活公約則會被記點處分,若累積達一定次數,則會被市政府解約,這部分也是由管理員管理。這種管理制度有發揮效果,為了避免受到解約的懲罰,大家都很遵守生活公約,共同維持社區的生活環境。

5. 生活品質

以上幾點點即為承租政府公宅在法律、公安、租金、管理層面可獲得的確實保障,在台北失控的租屋市場與政策長期忽視的情況下,能找到可完全符合前2點這種最為基本的合法條件的租屋物件都已是奢求。

若租屋整體市場連合法都成為難以達成的底線,更不用期待能以合理的價格找到居住品質良好、符合人性需求的正常租屋環境。許多年輕人因受限於預算,尤其單身族群,只能屈就於如空間狹小、頂樓加蓋、地下室、無對外窗、超收不合理電費、拒絕報稅遷戶籍、無廚房設備拒絕開伙、木板隔間、壁癌等各種差勁的租屋物件,稱不上有什麼舒適的生活品質。

以M和M妻喜歡下廚為例,兩人在台北所租過的物件都沒有廚房,因此只能選擇外食或是承擔在廁所洗菜備料洗碗盤並另付高額電費的條件下開伙,還只能製作簡易料理。

在永平公宅居住的期間,M最滿意的其中一點就是一個完整的廚房,不用再餐餐外食或是在套房廁所洗菜洗碗,M可以自行製作上班的便當、平日的晚餐、假日悠閒的早午餐,在與外食花費差不多的金額時,可以吃到健康豐富許多的食物,亦可常邀請朋友至家中聚會用餐。能夠開伙自煮這件事,既省錢也替M和M妻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

另外,陽台配置花圃的設計讓M可以在此種植花草與新鮮的香料,體驗一些園藝的悠閒。由於M還沒有小孩的關係,平時多出來的1房就當作客房,提供朋友上來台北時的一個落腳處。

而室內寬敞坪數與獨立的廳、房格局,不像之前M和M妻兩人在外租屋時那種狹窄擁擠的環境,各種事務都只能侷促的在同一個地方處理。

在這裡,M和M妻得以安排管理生活起居的空間,家裡成為一個舒適的場所,可以心情愉悅的進行工作、閱讀、休閒、與朋友交流等不同的活動,讓他們在台北忙碌奔波的日常有個喘息放鬆的小天地,住處也不再只是只能睡覺的遮風避雨處而已,作為在台北求生存的普通上班族,M表示,這個居住環境對他們在上班以外的生活品質,有明顯的提升,是一個真正像「家」的所在。

以上便是筆者針對M過去兩年半左右居住永平公宅的開箱介紹。

公宅申請的秘訣

接下來分享的相信是許多人最為關心的部份:

有關公共住宅的申請方式,包含如何取得公共住宅招租資訊、如何申請、申請的資格條件,以及如何提高抽中公共住宅機率。

包括昨天公告招租的興隆公宅二區在內,目前台北市新建的公共住宅主要都以「公開抽籤」方式決定入住資格(像M這種隨到隨辦的案例是特殊情況),但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的確只有少數運氣好的人有機會中籤。

但其實,台北市政府從健康公宅開始,提供了一種抽籤以外的申請方式,也就是「青年創新回饋計畫」,透過這個管道,入住公宅不再全憑不可預期的運氣,並且大為提升入住的機率,筆者即是用這樣的方式申請到興隆公宅二區,以下也會詳細介紹:

1. 留意台北市都發局資訊

想要入住公共住宅,第一要務就是隨時留意台北市都市發展局的最新資訊,很多人從頭到尾不知道有公共住宅可以申請,就算符合資格,等注意到時已經錯過申請時限。就像M若不是正好注意到新聞,M也不會有機會申請到永平公宅。筆者也是從健康公宅開始,就持續的主動留意並搜尋和公共住宅有關的消息。

台北市關於公共住宅的最新資訊,多數都會從台北市都發局的網頁公告,筆者建議可用RSS訂閱的方式追蹤,這樣一來有任何最新的資訊都不會錯過。另外,也可以參考台北市公共住宅招租網,這裡有台北市公共住宅出租的最新消息和房型、房租、申請方式等相關資訊。

如果你錯過最近幾次的公共住宅申請,想要知道近期還有哪些公共住宅準備完工、位置地點等相關資訊的話,可以參考台北市公共住宅興建工程戰情中心,這裡有台北市所有已完工、施工中、發包中的公共住宅地點、戶數、開標與興建進度、預算執行等總體整合資訊,並且透過視覺化方式呈現,清楚明瞭、相當透明,甚至還有24小時的工地影像直播。

2. 確認申請條件

前文有提過,台北市公共住宅的申請條件從健康公宅開始已拿掉戶籍的限制,只要有在台北市就業就學的事實即可申請;關於家庭成員無自有住宅的條件,也已限縮至「位於」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或桃園市的自有住宅;也不限定已婚身分才能申請,只有年滿20歲的條件;家庭年收入條件則是維持50%分位點以下(即145萬元以下)。

詳細的申請資格規定,可前往台北市公共住宅招租網查看,筆者在此要強調的是,由於每一次的公共住宅申請條件都可能不同,像M之前所住的永平公宅和近期開放申請的健康、興隆公宅就相差甚遠。

所以若想要申請公宅,一定要特別注意申請條件的規定,之前資格可能不符,但隨著申請條件的放寬,或許就能取得申請資格,不要馬上就下定論覺得自己沒有辦法申請。

另外,筆者也要提醒,申請條件的確認,一切都要以台北市都發局公告的內容為主,不要輕信媒體或網路轉載的各種二手資訊(包含本文在內)。若對於申請條件或流程有任何疑義,例如有些人可能卡在戶籍、有些人可能卡在家庭成員年所得限制,就不用客氣拿起電話直接詢問承辦人,問到答案為止。

誠然,如果都符合申請條件,取得抽籤的機會,最後能真正抽到公宅的機會仍然相當低,從興隆公宅一區的不到8%,到健康公宅的4%左右,這次興隆公宅二區有一區和健康公宅的前例,注意公共住宅的人多了,再加上youtuber的宣傳效益,雖然文山區位置較為偏遠,但從目前收件統計的數字來看,中籤率可能也是相去不遠的低。

抽籤申請這種完全交由運氣的不確定性還是太高,根本難以預期結果,筆者以下將介紹另外一種申請的管道:「青年創新回饋計畫」,透過這個管道申請,入住機率將瞬間由5%-10%提升到30%左右,而且運氣的成分大幅下降,能否取得入住資格,取決於申請人的專業、創意、企劃執行能力,以及公共服務的意願。

3. 青年創新回饋計畫

青年創新回饋計畫是台北市政府從健康公宅開始推出的實驗型計畫,此計畫會挪出開放申請戶數的10%左右,「以提案(回饋計畫)方式替代抽籤入住管道,除讓有心回饋社區之提案青年得優先取得租住權,同時為公宅與社區搭起互動橋樑以達「公宅好厝邊」之政策理想」。⁴目前實施此計畫的健康公宅和興隆二區公宅,都是挪出35戶的戶數。

也就是說,符合申請條件的青年申請人,只要提出一個回饋社區的公共服務計畫,便可以藉由評選而非抽籤的方式取得優先入住公共住宅的權利。

評選的機制共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是書面審查,書面審查首先會汰除申請條件不符以及形式不符的提案,接著,評選委員會根據計畫內容推薦優秀提案進入第二階段;

興隆公宅二區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出租申請書
興隆公宅二區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出租申請書;申請人須符合申請條件

第二階段是簡報,申請人必須到台北市政府會議室對於提案進行四分鐘的簡報,並有三分鐘的問答,簡報期間全程現場直播。全部簡報結束後的當日晚上應就會評選出最後獲選的提案,並在十日內公告名單。⁵

從健康公宅和興隆公宅的經驗來看,整個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的徵件與評選流程會在公共住宅開放申請進行抽籤之前進行,所以沒有獲選的提案申請人,仍然可再行透過抽籤方式申請。反之,獲選的申請人,在該公宅開放抽籤以前,就已取得入住的資格。

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申租房型志願表;申請人可優先選擇房型

這樣的申請管道,獲選的機率具體有多少?競爭有多激烈?

這可分別由健康公宅和興隆公宅二區的統計數據來觀察:

  • 健康公宅第一階段共收到196件提案,再經由評選委員推薦後,有51組提案進入第二階段簡報評選,第二階段簡報評選最終有33組提案獲選。⁶
  • 興隆公宅二區第一階段共收到170組提案,符合資格者為121組,再經由評選委員推薦後,有50組提案獲得進入第二階段簡報評選,第二階段簡報評選最終也是33組提案獲選。⁷

筆者目前找不到健康公宅第一階段「符合資格者」的提案數字,若以興隆公宅二區來看,真正符合資格的提案只有121組,從這121組提案中選出33組,獲選的機率約為27%重點是,此計畫的評選機制和抽籤完全由運氣決定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提案的獲選與否取決於計畫內容的優劣與完整性,以及第二階段評選時的簡報和問答的應對能否足以說服評選委員。換句話說,提案的內容品質才是真正的關鍵因素。

筆者觀察,最終能夠獲選的提案多數是具公共性、結合申請人專長及經驗、符合社區住戶或在地需求、完整性高、具備可行性的計畫。

提案的內容要是什麼?

按照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的目的,提案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類型和其他:

(1) 社會福利推動類

(2) 活絡社區空間環境或凝聚居民情感類

(3) 社區營造類

(4) 其他類

健康公宅興隆公宅的計畫說明文件中,可以找到有關上述類型的具體解釋,綜合來說,無論申請人提案的內容是屬於哪個類型,最重要的原則是必須具有回饋社區與增進社區福祉的「公共性」「公益性」

換言之,提案最根本的問題意識在於:這個社區需要什麼?缺乏什麼資源或協助?你又能夠為社區帶來什麼、做些什麼?其中,社區所指稱的對象也不僅只是包含未來公宅內的居民組成,也可將公宅基地週遭的地區納入想像,每一個公宅基地的周圍社區或都存在不同的社會服務需求。

青年創新回饋計畫提案計畫書格式
青年創新回饋計畫提案計畫書格式
青年創新回饋計畫提案計畫書格式
青年創新回饋計畫提案計畫書格式

在這樣的基礎上,評選委員會再根據提案的公益性」、「可行性」、「適切性」及「需求迫切性」等四個面向進行審查,至於評分的具體判斷標準,也可以參考這次興隆公宅二區所公告的提案徵選評選說明

觀察兩次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的評選結果,獲選的提案豐富多元,涵蓋各層面的服務需求,許多提案筆者都覺得相當有趣、創新與具執行的價值,自己都很想要參與,這些提案包含:法律諮詢、幼兒托育、親子塗鴉、菜圃園藝、劇團、新移民服務與文化交流、學童課輔、樂器教學、健身營養課程、媒體素養教育、美學……等等,實際的獲選提案可參考台北市都發局所公告健康公宅和興隆公宅的獲選提案團隊名單。⁸另外,這兩次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的簡報評選都有進行現場直播,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台北市公共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的臉書專頁查看各申請團隊的報告內容和問答進行的模式,從中分析有獲選與沒獲選的差異。

獲選之後,台北市都發局也會提供計畫執行所需的資源和經費補助,在入住之前即會有專業的顧問團隊舉辦培力工作坊,協助各提案團隊修正與補強計畫方向,並整合各團隊的資源。提案計畫的執行期程為3年,3年執行完畢若檢核通過後即可再續約3年,反之,若是計畫沒有確實執行,則會喪失續約資格。

青年創新回饋計畫的優點

總體來說,筆者認為台北市都發局所推出的「青年創新回饋計畫」,作為一種新的居住模式,有以下幾個優點:

1. 免抽籤,公開評選機制

藉由青年創新回饋計畫這個申請管道,可大幅提升入住的機率,且入住與否不再取決於不可預期的運氣,而是申請人或申請團隊所提出的計畫品質。整個評選機制和流程筆者認為基本上都符合透明和程序公平的原則,評選標準也很清楚。

評選程序中,一些形式上的細節都發局也都有注意,例如第二階段的簡報評選當天,因簡報時間限時4分鐘,但為務求公平,當報告人上台後,主持人都會讓報告人再次確認簡報筆、麥克風聲音是否都正常,確認後經主持人再次詢問報告人是否可以開始,報告人開始發言才正式計時,讓每個報告人都在公平的情況下競爭。

其他像是簡報繳交時間、繳交格式、簡報當天不提供當場修改等規則都有事先告知。因此,只要申請人或申請團隊能夠提出一個符合評選標準的四大面向且具足夠創新與可行性、並考量到在地或社區需求的社會服務計畫,那就有很高的機率可以獲選。對於在台北市有居住需求且具公共服務意願的年輕人來說是非常值得嘗試的機會。

2. 可與情侶、朋友同住

目前一般開放抽籤的公共住宅,除單人以外的套房房型外,申請的單位必須是「家庭」(包含已登記的同性伴侶),原則上只有配偶與直系親屬才能是2房以上房型的家戶成員。但青年創新回饋計畫打破這個限制,同戶的成員不用是配偶或直系親屬,朋友或未婚情侶可以共同提案同住一戶。

3. 可多戶組成團隊提案

有些人可能有公共服務意願、專案企劃執行、公關、行銷等技能,但卻沒有一個可直接服務他人的特殊限定專長,如法律諮詢、程式撰寫、音樂教學、物理治療、營養知識等等,這樣要獨自構思、規劃並執行一個社區回饋提案計畫可能就有難度。

不過,青年創新回饋計畫除個別提案以外,鼓勵團隊提案,並且可以「多戶共提一案」,一個提案下最多可以申請3戶,共同提案人最多可有10人,也就是可跨戶組成團隊提案。舉例來說,若今天有3個好友想要參加計畫,但這3人都沒有特定的專長,因此找上另外一對具有音樂專長的夫妻,共同提出一個以樂器教學為服務主題的回饋計畫,這樣就是一個團隊提案,在此團隊提案下可有2戶,1戶3房型、1戶2房型;也可申請3戶,2戶2房型、1戶1房型。

但筆者在此要提醒,健康公宅和興隆公宅二區的青年創新回饋計畫最終獲選名單目前都沒有「3戶共提一案」的案例,只有「2戶共提一案」的案例,健康公宅和興隆公宅二區各有2個2戶的團隊提案。

青年創新回饋計畫提案申請表

4. 實踐公共服務的場域

青年創新回饋計畫,讓有意願實踐公共服務,能夠替公宅住戶和周遭社區帶來正面回饋的青年,取得優先入住的資格。對於參與公共生活有想法、有熱情、有創意的年輕人,這個政策提供平時仍需上班賣命的青年在工作之外一個實踐理念、回饋社會的公共服務場域,使公共住宅不會只是另一棟住戶本身及周遭社區鄰里都互無交集的都市集合式住宅,藉由這樣的社會服務能量,結合公部門的軟硬體資源和民間的創新活力,促進社區融合、提升社區參與,凝聚社區鄰里的共感,體現公共住宅的公共性。

因此,筆者要提醒,若是你本身對於公共服務沒有特別的熱情或意願─沒有批評的意思,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價值選擇─就沒有必要為了提高入住的機會而硬是要湊出一個計畫來申請。

若對公共服務沒fu,就用抽籤的方式就好,否則這樣自己將來執行起來也痛苦,畢竟入住之後有伴隨的計畫執行義務和文書作業要作,必須要犧牲自己上班以外的自由時間。且這樣對於其他認真實踐提案計畫的住戶,以及周遭的居民都不公平,最重要的是違背這個政策的意旨,浪費公共資源。前面有提過,青年創新回饋計畫是要受監督的,台北市都發局會逐年檢核執行成果,第30個月還要繳交成果報告,若沒有通過逐年檢核,會有退租解約的機制。⁹

首都居住正義從公共住宅開始

筆者寫作此文同時,正逢興隆公宅二區開放申請與參觀的時候,筆者也循著排隊人潮到現場看屋,在酷熱的周日午後,現場等候人數多到必須排隊至少一個小時才看得到。

從室內格局、硬體設備到公共空間、設施筆者都看過一輪,確實從中感受到台北市政府欲開創公共住宅新典範的企圖心:美觀具設計感的新穎建築、寬敞的公共開放空間、齊全的社會福利設施、人性化無障礙環境、智慧科技驅動的家用及公用電器設備、舒適的居住面積、可負擔的租金,這些遠優於一般租屋市場的條件,再再都看得出台北市政府有意藉由設計完善、品質優良的公共住宅帶頭改善首都居住環境的政策格局,在失控房價與失序租屋市場的困境中,提供一個長期困擾青年族群居住問題的務實解決方案。

興隆公宅二區樣品屋;臥室
興隆公宅二區樣品屋;臥室
興隆公宅二區,空中跑道
免治馬桶、乾濕分離衛浴
衣櫃
廚房與陽台
陽台、熱水器
陽台一角
廚房
客廳
餐桌
客廳一景
陽台設計與風景
興隆公宅二區建築外觀

最長居住6年的設計,雖然意謂著6年後住戶又必須另覓住處,屆時房價與租屋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可能也尚未解決。但是藉由這6年的居住保障,筆者認為已足以滿足生涯剛起步,有經濟壓力的青年族群的階段性需求,住戶得以暫時緩解物質生活的壓力,舒適的居住環境也有助提升生活品質,維持健全的身心狀態。在這樣的生活條件支持下,6年的時間已經提供機會讓人在自我發展、職場或財務生活取得一定的基礎,可負擔在外租屋甚或買房。

並且在公共住宅數量佔總體住宅存量仍然稀少的現況,6年更換一次住戶的條件,能夠讓公共住宅的效益最大化,使更多青年或家庭能夠受惠。

另外如「24小時物業管理」、「家具家電選配出租」、「三階分級租金補貼」、 「混居」¹⁰、「智慧電網」也都是近年隨著新型態公共住宅推出或即將推出的政策,隨著未來幾年內又會有多處公共住宅完工,¹¹台北市公共住宅出租的配套措施正逐步朝向更加成熟與規格化的管理制度。

興隆公宅二區三階所得級距表
興隆公宅二區三階分級補貼實付租金對照表

筆者作為受惠於公共住宅政策的住戶,認為台灣在房價與薪資收入不成正比,租屋品質惡劣的住宅商品化困境下,由首都帶頭推動「只租不售」且具備完善管理制度,搭配公共服務和社會支持系統,開放中等收入居民皆可申請的混居型公共住宅,有其重要的示範作用!藉此讓社會大眾理解並支持公共住宅這項具公共利益的政策,扭轉「有土斯有財」的既定思維,重新定義新的居住模式,改善首都圈乃至於台灣都會的整體居住環境。

而事實上,若要達成這個目標,台北市政府喊出的4年20,000戶,8年50,000戶的公共住宅興建戶數還是遠遠不夠,即便真的50,000戶達標,也不過佔總體住宅存量5%左右,才勉強符合亞洲週邊先進國家的水準,但這樣的公共住宅普及程度帶來的影響力還是有限。

筆者認為,若真的要徹底改善台灣住宅環境及抑制高房價,我們需要更多公共住宅,台北市再蓋200,000戶到300,000戶都不為過,這樣的戶數會不切實際、難以實現嗎?其實,若參考和台灣土地面積相仿的荷蘭,就有高達34%左右的公共住宅存量比, ¹²另外再看鄰近同樣受高房價所苦的香港, 也有28%的人口比率,也就是約200萬人左右,居住於公共住宅(公屋),¹³這都是值得效仿的先例。

在這個年輕人必須承擔學歷貶值、低薪、高房價、勞動條件差勁的沮喪年代,公共住宅的推動,開始從最基本的、與每個人都切身相關的居住環境著手改善,解決青年族群的集體居住焦慮,雖然現階段而言還是僅有極少數人能夠享有這樣的居住品質,但從今年接力完工招租的健康與興隆公宅引發的正面反應來看,或許我們真能期待在可見的未來,至少在首都圈內,能夠更加的往居住正義的理想邁進。

參考文獻:

1. http://www.udd.gov.taipei/pages/detail.aspx?Node=38&Page=11243&Index=4

2. 請參閱「台灣社會住宅數量統計表」,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該表統計至2018年6月29日,http://socialhousingtw.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3164.html

3. 關於健康公宅之戶數,可參閱台北市公共住宅招租網中健康公宅之空間規劃與租金頁面,https://www.public-rental-housing.gov.taipei/Rental/Site/Jiankang/1;另關於健康公宅之申請人數,可參閱台北市都發局新聞稿,https://www.public-rental-housing.gov.taipei/News/Detail/11

4. 臺北市公共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06年8月,頁1,可取得自:

https://goo.gl/swZoMZ

5. 關於評選流程的細節,可參閱「台北市公共住宅青年創新回饋計畫」臉書專頁:

https://goo.gl/FBBzx7

6. http://www.udd.gov.taipei/pages/detail.aspx?Node=38&Page=10776&Index=3

7. http://www.udd.gov.taipei/pages/detail.aspx?Node=38&Page=11221&Index=3

8. 健康公宅獲選名單請參閱:http://www.udd.gov.taipei/pages/detail.aspx?Node=38&Page=10776&Index=3 ;興隆公宅二區獲選名單請參閱:https://goo.gl/J5Y8P3

9. 請參閱台北市都發局興隆公宅二區青年創新回饋計畫徵件說明會簡報:https://goo.gl/zb4kLY

10. 按照住宅法第4條規定:「主管機關及民間興辦之社會住宅,應以直轄市、縣(市)轄區為計算範圍,提供至少百分之三十以上比率出租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混居的居住型態即是在公共住宅中混合不同階層、收入、背景的住戶,避免因單一弱勢族群集中形成的社會排除,以及因此所衍生的各種社會問題;可參閱張子午,新混居時代──社會住宅的共融挑戰,報導者,2018年7月24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pei-public-housing

11. 2018年底前,台北市預計將有31處公共住宅基地同步施工,http://www.udd.gov.taipei/pages/detail.aspx?Node=38&Page=11354&Index=3;南港東明公宅和萬華青年公宅都預計將於明年招租,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986172185703.html ; http://estate.ltn.com.tw/article/5082

12. 請參閱「荷蘭社會住宅國際交流活動成果集」,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崔媽媽基金會,頁2。可取得自:https://goo.gl/R25bp2

13. 請參閱香港房屋委員會2016/2017年度報告,頁13,可取得自:https://www.housingauthority.gov.hk/mini-site/haar1617/common/pdf/HKHA_Annual_Report_2016-2017.pdf

其他參考資料:

  1. 黃怡潔、江穎慧、張金鶚,臺北市公共住宅對周圍住宅價格之影響,都市與計畫,第四十四卷3期,頁277–302。
  2. Ray Rorrest演講,黎德星譯,社會住宅:過去、現在和未來,住宅學報,第二十一卷2期,頁91–99。
  3. 劉皓仁,住房制度與策略:荷蘭與英國公共住宅發展經驗的啟示,國會月刊,第四十四卷2期,頁5–25。
  4. 陳品嘉,大家都來租好宅 融合共好的公宅家園,台北畫刊,第598期,可取得自:https://www.travel.taipei/zh-tw/featured/details/13054
  5. 李又如,台北不是我的家!?租屋黑市大揭露,鏡週刊,2017年10月26日,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rent-hous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