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禮記事:告別式的奠母文

飛月
A Slow Traveler's Murmur
4 min readJan 31, 2019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告別式意味著真的要跟媽媽道再見了,我以為經過一連串的儀式、摺元寶和縫蓮花被,漸漸可以接受媽媽已經死亡的事實,但實際上還是很難受。

“「奠文」是指在奠禮,也就是現今我們所稱告別式中,親友們憑弔亡者的追思文章,又稱「哀章」或「弔詞」。家奠文是家屬在家奠禮中,表述對亡者的追思與感懷的文章。”-摘自網路資料<殯葬文書>

即使以為自己做好心理準備,但看到媽媽的遺照在白色蓮花圍簇之中,還是很難克制自己不難過、不掉淚,明明已經有兩週時間可以沈澱,但是在告別式的場域和氛圍內,悲傷是不由自主從內心一波一波湧出。親近的家人陸續到場,在告別式前還有一段時間,要先從小靈堂請牌位和香爐下樓,還要去停棺場地請出靈柩,雖然今天沒有瞻仰遺容,不過還是必須把棺木放到會場,待師父和師姐帶領我們誦經和祭拜之後,才會開始後續的家祭以及公祭。我們穿上黑色長袍喪服,跟我們同輩的嫂嫂、堂兄們也都披上喪服,師父和師姐開始念誦經文,約莫二十分鐘就結束了。司儀和兩位禮生就定位,國樂手也在後面的位子坐下,我們另外請的架設投影幕和音響設備人員,說是途中發生車禍,不過仍然在儀式開始前將所有設備安裝好。

家祭典禮開始。

首先由爸爸主祭,司儀請爸爸到拈香處前站著,看著爸爸孤單的背影,我知道雖然我們是一家人,可是夫妻和父母的關係仍然大相逕庭,媽媽的死去對於爸爸而言,是結髮之情的消滅。由於爸爸沒有準備奠妻文便由司儀念誦制式的文章,雖說是千篇一律,但夫妻間情感看似百百種,說穿了其最核心的就是純粹的愛與陪伴,在司儀充滿情緒和張力的語調之中,我看見爸爸的背影顫抖著,可以想見在媽媽照片前他已不能自己,畢竟從幼時就認識的緣分,一直到結婚生子相伴二十餘年,真的已經變成自己密不可分的「另一半」,現在被命運切割掉一半,剩下的是失魂落魄的一半。

爸爸的眼淚連手裡的手帕也擦不乾,他被其他家人攙扶回到第一排的座位,接下來就是我和妹妹到前弔唁。在前幾天書寫奠母文時,我以為自己能夠在會場平靜地讀完文章,沒想到當場司儀要我們跪著祭拜時,才剛跪在地上低頭看手中的紙,眼淚就自己不斷地落下,拿著麥克風的手也微微顫抖,前面幾行字甚至是以嘶啞的聲音唸出來的,中間的段落雖然勉強恢復了聲音,可是到最後卻又不禁痛哭,最後以女兒叩首結尾,我和妹妹差點無法好好從地上站起身,這是我們和媽媽最後的道別。

親愛的媽咪,沒想到離別的這一天會這麼快來臨,曾以為那麼注重健康的您,會跟爸爸手牽手白頭到老,您們還說好退休之後要一起到處去玩,過著清閒的日子,這個看似平凡的願望,卻在兩年前您癌症確診之後,再也無法如願。即使是如此,堅強的您總是不喊苦地接受各種治療,漫長的診療過程裡從不讓我們擔心,是您的樂觀讓我們能夠從震驚中重新振作,生病之後您也維持一慣作風,把握機會到處旅遊及享受生活,即使病情逐漸惡化,您卻從不願意放棄希望,直到人生最後一刻。自從您離開之後,過去的記憶卻不斷地在我們腦中浮現,想起過去您總是稱呼我為大寶貝、妹妹是小寶貝,雖然您的愛很少用言語表達,也拙於以肢體傳達給我們,但您的愛卻以另一種形式展現,您很早就替我們規劃未來的保險和儲蓄,希望我們長大之後也能夠衣食無虞,就像小時候您和爸爸給予我們的愛和物質,從來不虞匱乏,對於我們要學習的才藝您和爸爸也從沒有拒絕,讓我們在安全又舒適的環境下成長,我們卻是長大之後才了解這番苦心。

在我們童年的記憶中,您常常是忙碌於工作,不過家裡的晚餐時間您很少缺席,四人圍繞著餐桌聊天及用餐是我們成長中溫暖的記憶,除了每日的晚餐時光,假日也常常出外踏青及旅遊,家人的共處時光比課業和補習重要,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曾經走過台灣不少景點,那些過往的點點滴滴都是最珍貴的寶藏。有人說孩子是看著爸媽的身影長大的,您總是樂在工作之中,並以身作則教導我們要能經濟獨立,而您平日定期捐血和幫助弱勢團體,讓我們明白有能力時要對他人伸出援手,甚至您在生命的最後仍教了我們一課,您預立的安寧醫療同意書讓您免受無謂的急救之苦,同時也減輕我們的壓力,連在最後關頭您都設想的如此周到。

謝謝您過去的付出與辛勞,您此生的任務已經提早完成,現在您已無病痛,可以在另一個世界自在地遊山玩水了。但是,如果真有來生,請您答應我們任性的請求,就是讓我們在當您的女兒吧!

--

--

飛月
A Slow Traveler's Murmur

18歲時莫名愛上旅行,從此靈魂無法安分。旅程中鮮少記錄點滴,但回憶卻在返程後慢慢發酵,以書寫探照前方,持續探索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