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禮記事:死後旅行套裝組

飛月
A Slow Traveler's Murmur
3 min readJan 15, 2019
Photo by Michael Mouritz on Unsplash

媽媽過世以後,我們翻出不少舊照片,她稚氣、青澀、青春、成熟、變胖、消瘦、生病的模樣。看著看著,越發覺得這真的是我們熟悉的媽媽嗎?她的樣子怎麼和記憶中不太一樣?

這一天,我和爸爸到了禮儀公司去協商媽媽告別式、火化及入塔等事宜,由於是親戚認識的朋友,因此,媽媽過世以前就有口頭同意由該公司承作,而服務就從媽在醫院斷氣之後啟動。媽媽離開的前幾天,我們並沒有再與他們聯繫,就是全心全意在病房裡陪伴和等待,然而,等到我們助念完畢通知禮儀師,他們的靈車又迅速地到達醫院,將我們和媽媽的遺體載往殯儀館,並且下訂停棺場地和靈堂的祭拜品。這樣的服務在我們手足無措時,顯得格外的珍貴和有效率,每一個儀式和程序都得到適當地提點,我們家屬內心的疑惑和需求,也能夠得到解答和滿足。

禮儀公司的喪禮套裝組分成幾種價位,主要的差別在於告別式當日的排場,花台的規模樣式、座椅及桌子、淨水台、國樂隊、出殯的車輛等,雖然說不要太鋪張,但爸爸也堅持說不能過於寒酸,因此,就選擇中間價位的全包套裝組合,包含出殯時的黑頭車、致贈來賓的毛巾、較體面的椅套和訃聞,不過,禮俗中送給娘家舅舅的青白巾則另外計費。由於附贈的骨灰罈是個死板板的黑罐子,我們又再加錢選擇了顏色溫潤的紅玉罈,作為媽媽最後的棲身之處。在選骨灰罈時,瞧見旁邊陳列的紙紮附雙車位雙層豪華別墅動輒三萬元以上,那精巧及奢華的程度令人咋舌!

然而,這套喪禮組合並不包括台灣人慣有的「作七」儀式,亦即每七天為亡者誦經祭拜,以利其能在陰間順利通過七殿冥王的審查。亡者嚥氣的當天即起算一天,因此,過世後第六日就作「頭七」,第一、三、五個七又稱為「大七」,第二、四、六個七則稱為「小七」,七個七天共計四十九天,第七個七又稱為「滿七」,每個作七禮俗上都由一位晚輩負責,如:兒子、媳婦、女兒、姪女或孫輩。不過,現代社會不如以往喪事都在家中舉辦,停棺時間可以長達四十九天,加上我們家人口單薄,因此,我們採取「頭七」按時作,告別式前一日則直接定為「滿七」另外加作「藥師功德寶懺」,幫助媽媽脫離病痛,這是爸爸交代不可以省略的部分。媽媽只生育我和妹妹兩個女兒,所以,我們在頭七及滿七之間再擇一日作「三七」,是由女兒準備奠品又稱「女兒七」。頭七及三七需聘用三個師姐前來誦經兩小時,而滿七和藥師功德寶懺則共計四小時,需一位師父和三位師姐來助念才行,如果要搭大型的祭壇,費用又要另外計算。

禮儀公司販售的是旅行套裝,由生者購買送亡者往另個世界的旅程。

--

--

飛月
A Slow Traveler's Murmur

18歲時莫名愛上旅行,從此靈魂無法安分。旅程中鮮少記錄點滴,但回憶卻在返程後慢慢發酵,以書寫探照前方,持續探索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