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大人也是一門學問:有效的自我改變課後心得
年紀增長並不等於長大成人
小時候總以為長大之後,就會像電腦升級一樣,自動習得許多活在這世界的技能,例如:報所得稅、與店家交涉或是規劃人生。然而事與願違,離開學校開始在社會打滾之後,才發現人體畢竟不是微軟電腦,時間到了就會強迫升級。於是,由「學生」這個被受保護的身份要成為一個「成人」,各種走跳江湖所需的本領都得從頭摸索。其中,大部分都像是武功招式一樣傳承自家門派,由父母引領指導,或是親近的人口頭傳授、經驗分享。但每一個年代的成長環境殊異甚大,過往的經驗已無法重現,那麼成為一個大人所該具備的能力,能不能也像專業技能一樣,可以成為系統化的知識呢?
尋覓最好的人生策略
工作之後的經濟自立,是作為「成人」獨立的關鍵,然而對於自己該何去何從卻常常迷惘,就如同蒲公英毛茸茸的種籽,脫離了母體自由飛翔,在寬闊的空間尋覓一方落腳處。載浮載沉時書本就成為浮木,我試圖在字裡行間中努力獲取成為大人的心法,即使閱讀的時候有許多想法在心裡激盪,放下書本時滿懷雄心壯志,但在日復一日例行工作的消磨下,又擱置一旁,就像是每年元旦時許下的新年願景,可能在農曆新年前就已放棄。在尋覓各種自助(self-guided improvement)書籍的期間,有時我也看看別人在讀什麼,偷窺別人書架某種程度上,好像也窺探了人的另外一面,好朋友和好書這個組合,絕對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之一。偶然地,在朋友的書櫃發現「大人學選擇」,書裡提供人生中選擇及計畫的十項原則,跟我追求系統化知識不謀而合,其中一個建議是你必須確保現在投入的成本和所執行的策略,都在擴大未來的選擇與機會。雖是如此,要在既有的生活裡將自己不斷往前推行,擴大生命的寬度與廣度是需要改變的動力。
阻礙自我改變的其實是心裡的小小孩?
在即將進入下半年之前,我報名了大人學的講座-「有效自我改變的系統好做法」,這堂課開宗明義就是不一味將改變訴諸毅力、激情及過分激勵人心,而是將自我改變化為人人可以操作的步驟。講師Joe在一開始分析大部份人對於改變或改善自己的幾個阻礙,首先就是無法延遲享樂、無法離開舒適圈、沒有危機意識、將原因外部化,以及尚未完全絕望等,都是讓自己寧可現在泥淖中,也不願往前的原因。舉例來說,新年的第一天下定決心要過得更健康,於是告訴自己每天都要吃很多蔬果、不喝飲料、晚上不吃宵夜,然而當上班提案不順利、永遠做不完的雜事,下班之後面對夜市各種香氣逼人的小吃和手搖杯,大概很少人能夠堅持回家吃水煮餐吧?因為壓力與疲累,人心中的小惡魔或是小孩就會出來賴皮,當理智早在公司被消磨殆盡,感性就會出來告訴自己下一餐再開始努力,先吃完眼前的鹽酥雞吧!
面對現實:改變需要付出代價
要優化自己的生活,必須先認清一個事實: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自我改變看你願付出多少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