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失速的心

飛月
A Slow Traveler's Murmur
6 min readApr 4, 2019
Photo by Nick Fewings on Unsplash

憂鬱和焦慮就像是心感冒了,你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感染的,只知道症狀突然出現,急躁地揣測或探尋症狀的來源,有時反而讓人更加不安。

以前的我即使面臨考試和某些事件時的壓力,我也不曾想過會發生自律神經失調,或是有所謂泛焦慮症狀的出現。然而,就在今年三月中旬的某一天,我在起床時就發現自己的喉嚨很乾,呼吸也十分不順,甚至伴隨著頭暈,總之就是渾身不對勁。本來我以為是感冒的前兆,到公司時我打開抽屜吞了止痛藥,希望一兩個小時之後,那些症狀可以稍微緩解一些,不過,症狀並沒有改善,我的能量處在很低點,如果身體能量能夠測量,那麼我三月中旬以後的指數,約莫都在底端徘徊。

過了幾天之後,我的腸胃也開始不舒服,會突然打嗝及在吃飽後有酸液向上溢,我以為那些不舒服的感覺是因為熬夜所造成,或是近期吃太多精緻澱粉和醣類導致,我心想再吞個幾天感冒藥,觀察一週之後症狀有無緩解。可是好幾天過去了,每天早上起床時,我都期待奇蹟會發生,我的喉嚨不再有異物感、呼吸極度順暢以及能量回升,然而,這些期待並沒有發生,因為喉嚨的乾澀導致食慾下降也沒有什麼味覺,我還是可以進食甚至吃得比平常多,但是,某幾天當我不想吃或胃怪怪的時候,我甚至可以一整天只吃一餐或是都不吃,也並沒有覺得特別飢餓或不舒服,有時候空腹還是會打嗝,可是沒有像吃飽之後那麼不適。隔了一週之後,我還是跑到小兒科去看診,醫師還是開立緩解上呼吸道發炎的藥物,當我提到有時會感到心臟跳動快和呼吸不順,醫師說如果吃藥之後仍然沒改善,要考慮去醫院做心臟及肺部檢查。

我丟了幾個關鍵字搜尋資料,想知道究竟是什麼病症,我查找到「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是「火燒心」和「胃酸倒流」,而我的不舒服卻比較像非典型症狀,再多搜集一些資料之後,我讀到「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泛焦慮症狀」也會產生類似非典型胃食道逆流的症狀,特別是喉嚨的不舒服常是脖子肌肉對於壓力較為敏感,因此容易緊繃造成呼吸不順暢,以及患者會一直覺得有異物感的「喉球症」。發現自己有可能因心理導致身體不舒服時,我心裡默默鬆了一口氣,也了解有時候腦袋認為「沒有壓力」或是「我可以處理」,並不代表壓力就真的不存在,身體仍會明顯感受到壓力,心也會因為長期承受和忍耐而生病,能量自然盪到谷底。

在那些不舒服及心情很糟糕的日子裡,我還是努力維持在眾人面前表現得正常,特別是在公司上班的時間,然而,我自己知道我的心感冒了,身體也有很多不舒服的地方,隨著年紀的增長對於生活和壓力的因應,已不像從前學生時代,但也讓我回想起高中考大學時,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除了準備考試之外,也常常跑到公保大樓去看診,那時是因為月經不規律,一年常有兩三個月沒有來潮,還有消化不好導致糞便都淤積在腸子,還記得醫師照了腹部X-ray之後,指著片子的黑色部分告訴我和爸媽,那些都是沒排出來的大便,會導致腹部腫脹及食慾不佳,為了讓我可以「暢通腸道」,醫師甚至開立做大腸鏡的一整罐顯影劑,不過,可能是壓力和我堅強的腸胃,喝完之後竟然沒有拉肚子也沒有如預期般排便。後來考完試之後,我的身體機能便逐漸恢復正常,那是壓力跟我身體第一次的對抗。

與喉嚨卡卡的感覺以及打嗝的症狀開始共存,甚至開始習慣這些症狀,明白自己必須「接受」這些不適感,接納當下的自己才能減少焦慮,我可以做些不要讓壓力增加的事情,儘量生活的放慢步調,把因為生活裡各項事務而扭緊的心放得鬆一些,像是不再逼迫自己六點就起床,我可以在床上多睡一些,把本來放到早上做得事情推遲到下班之後,只要早點下班一樣可以完成。之前把自己的發條上得太緊,曾經有好幾週我最幸福的時光是完成所有事情之後,在午夜之前可以躺上床,即使滿足於能夠完成讀英文、靜坐和寫作等自訂事項,但某方面來說,我也把將精神崩得太緊,彷彿沒有完成就貶低自己一天的生存價值,也許不斷前進是我追求的目標,但是,讓身心處於較為舒適的狀態,也沒有什麼不對,如果沒有健康其他都是空談,在我身體對壓力有負面反應之後,這條金律良言更顯得不照自明。

也許這幾週的身體不舒服是來自身體的提醒,也是我29歲最彌足珍貴的體驗,身體告訴我要善待及珍惜健康,因為不佳的飲食習慣和剝奪睡眠時間,並不會讓我朝目標前進地更快,因為即使心志無比堅強,也要配上強健身體的支持,才能夠走得長遠,畢竟人生比較像一場馬拉松而非百米短跑,調配自己做事和生活的步伐,飲食習慣要少量多餐、細嚼慢嚥、多吃原形食物,you are what you eat. 睡眠品質也要儘量提升,創造屬於自己的睡眠儀式,在睡前大約半小時放下手機,看幾頁喜歡的書或是寫寫字,讓自己不再受藍光的刺激,如果睡得好,隔天的耐性比較好也比較能樂觀看待事情。每週抽出一點時間運動,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活動身體,去觀察及發覺身體的奧妙,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發現自己的進步,或是看見自己身體不同之處。

回想這半年來,我的確經歷一連串的重大事件:親人過世、更換工作、有新的職涯決定,特別是媽媽罹癌過世的事件,我原本以為自己能夠堅強且快速地抽離悲傷的情緒,透過工作和參與許多的活動填補心理的缺角,我以為忙碌是最好的療傷方式,但其實並不是,胡亂打包沒有抒發的情緒再次出現,因為它無處可去,就像望著海水向後退潮,然而再次打上岸的是更高的浪花。要能接受自己的難過和悲傷,並沒有人嚴格要求我不能對媽媽離世傷心,也沒有人對我設定離開低潮的期限,是我加諸了許多限制在自己身上,想要堅強想要盡快恢復到正常生活,然而,面臨失去至親之人時又何苦如此強求?對待自己時可以想想,如果好朋友面臨與自己相同狀況時,又會如何去陪伴呢?我們不會嚴厲地要求他要立刻停止悲傷,而是在旁邊鼓勵及安慰,那為什麼我們不能善待自己如同最好的朋友?用溫柔的心好好地和自己說話,而不是一位地批評和貶低自己,就像是一位太過嚴苛的老師,總是嚴厲地說不行、不可以或一定要如何,學會接納就是不帶評價地接受當下的自己。

--

--

飛月
A Slow Traveler's Murmur

18歲時莫名愛上旅行,從此靈魂無法安分。旅程中鮮少記錄點滴,但回憶卻在返程後慢慢發酵,以書寫探照前方,持續探索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