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創產品中制定無障礙設計策略?

新創產品獨特的挑戰為何?如何建立無障礙策略?有哪些實際的設計策略?

A11y新手村🏕
a11yvillage
Jun 2, 2024

--

封面圖片
Photo by Anastasia Petrova on Unsplash

在新手村推廣無障礙兩年多,本來覺得自己對無障礙領域已經小有理解的我,作為 Design Lead 之後開始遇到一個困境:不知道怎麼將無障礙融入設計與開發流程當中😳

怎麼會這樣呢?

這篇文章可能跟以往新手村的文章有所不同,並不是所謂的「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而是我自己在過程中的一些經驗與思考總結,有些內容也會更多站在產品的角度去考慮,希望透過這篇文章來記錄,也希望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思考!

魚與熊掌的困境:新創產品獨特的挑戰

我過去的經驗主要負責的是「10到100」階段的產品:產品已經確立了目標客戶與使用者,核心功能已經大致成形,設計團隊主要的工作以優化現有產品為核心。在這個階段,如果團隊有共識,儘管有許多在初期階段留下的技術債,無障礙的需求與優化方向相對明確。

在加入新的產品團隊後,我逐漸意識到與過去所經驗的產品有很大的不同。

新創產品中,在還沒有明確的目標客群,連功能的定義都仍然很模糊、需要多次迭代的情況下,要如何將無障礙融入設計與開發流程呢?

假設是同樣開發雲端硬碟產品的團隊,如果是一個已經成熟的產品,我可以對使用者上傳檔案的流程進行設計優化,這時候也可以考慮到無障礙使用者的需求。

但是當產品仍處於新創時期,我們還需要一邊考慮需求(我們的目標客群都上傳什麼類型的檔案?需要在第一個階段允許複數檔案上傳嗎?),而這些需求許多並不只是探討易用性,而是這個產品的價值與解決的問題、以及牽涉到未來是否能獲利的關鍵,有時候甚至突然就不做雲端硬碟了。

而我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體會是,這是一場時間與金錢的賽跑。

作為設計師當然都希望可以去完善更多的細節,但是正如下圖有名的三要素悖論一樣:高品質、低成本與快速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高品質,低成本,快速三個維度的悖論

在這種情況下,我觀察到新創產品大多會傾向「低成本與快速」在市場快速迭代原型以獲得反饋,因此很多設計細節也會在這個階段中被不斷精簡(aka 砍掉)。

圖解:從產品初期更重視低成本與時間,到後期更注重品質

我們必須要在這個現實前提之下思考無障礙如何有效地融入進產品設計的流程當中。

「那我們還需要考慮無障礙嗎?」

也許這時會有人想:「那我們何不就都不要考慮無障礙就好了呢?」

修但幾勒!迷因圖

老實說,有許多產品確實是這樣做的。這很看產品策略、公司與領導階層是否有相關意識等因素。因為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所以我們不會去談如何去說服領導層開始投資無障礙(想看的話請留言告訴我們!)。

以我們團隊來說,法規就是最大且幾乎是唯一的理由。簡單而言,如果未來有考慮在美國或海外推行產品,那麼考慮ADA(The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美國殘疾人法,美國無障礙與網路無障礙的法律依據)等法規會是許多公司開始考量無障礙最直接的因素。

另外考慮到產品之後會產生的技術債,有沒有在初期將無障礙意識納入考量,儘管沒有做到完美,也會很大地影響到產品做大了之後再做無障礙的難易程度。

建立無障礙策略:80:20 法則

我深知無障礙,正如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其他部分一樣,想要創造真的好的體驗,除了需要去深刻觀察真實的使用者之外,也有許多設計與工程上的細節要注意。

但是我觀察到對於無障礙不熟悉的人對於這件事的反應會是:「好麻煩喔。」、「雖然很重要,但好像很複雜,之後再說好了」,從而直接放棄整件事情。其實這也能夠理解,尤其是在產品開發初期有許多要素要考慮的情況下,我們都會選擇捨棄難以理解的部分。

無障礙其實如同產品設計一樣,都需要建立策略。

策略乍聽之下似乎很抽象,但我很喜歡的一個定義是:「策略就是選擇不去做的事情」。

無障礙同樣適用於80:20法則:20% 的努力可以帶來大約 80% 的結果。

80:20法則的圖解

所以我們需要去找出20%是什麼,並首先聚焦在那些項目,這樣一來我們除了可以利用這個槓桿來達成整體更好的無障礙體驗外,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團隊成員認知到無障礙是具有可實踐性的。

下面介紹幾個我們團隊中,以及我個人採用的判斷框架:

1. 建立無障礙檢查清單

清單最重要的幾個原則中,可操作性與簡潔易懂是其中兩項。尤其當我們大部分的資源仍專注於產品理念迭代、以及團隊對無障礙這個主題不熟悉的情況下,我認為保持清單的簡短是很重要的事情。
在不斷地刪減與排序後,我在設計相關的清單中留下的幾個項目為:

  1. 確保圖像要素有替代文字(尤其是像 icon按鈕等操作型元件),並有團隊共識如何去溝通這些替代文字。我們目前是集成在一個表中,讓工程師在遇到相關圖像元素時可以參照。
  2. 確保顏色對比度
  3. 不依賴單一視覺要素呈現
  4. 確認鍵盤的可操作性
  5. 如果是複雜的介面或元件,需要標注聚焦順序(focus order)

相信有看過新手村文章的朋友會覺得很熟悉,這些要點都是我們常常提起的部分😆(例如我們帶領大家認識 Focus 的焦點系列)

但是清單的作用就在於不會漏掉重要內容。很多時候不是不知道,正是因為都是基礎,而是在習慣性的引力之下,往往會忽略與忘記一些要點。在設計的不同階段中去檢查這些要點,可以有效率地讓設計師們掌握最重要的部分。

2. 善用重複性設計元件

由於我們有建立設計系統,因此特別重視在設計系統元件的時候的無障礙體驗。如果元件的體驗有做好的話,做無障礙也會輕鬆與有效率許多。

我們公司因為無障礙需求有自己客製化設計系統,如果是一般採用Opensource或是外部的設計元件框架時,也可以特別看看他們有沒有標注無障礙相關的內容,例如 Tailwind UI 的文件中就有關於無障礙的章節,可以深入了解。

3. 建立判斷優先順序的思考框架

這一點比較像是自己在做設計時的判斷框架,幫助自己在不確定性高且速度快的開發環境中判斷優先順序:

檢查清單雖然可以保證我們有最低限度與基礎的考量,但是正如設計一樣,許多考量點並沒有辦法事前作為檢查清單項目,也會有很多需要個別判斷的意見被提出來討論。

如果舉幾個我常常使用的思考框架:

  1. 單向門與雙向門:決策是否可逆或容易修正?如果可逆的話,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討論;反之如果不可逆且會影響到後續更多決策,則可以花更多時間討論。
  2. ICE模型:從三個面向去量化評估一個想法ーー對目標的影響程度(Impact), 自信度(Confidence),可行度(Ease)。

我認為這些思考模型在任何設計決策上都很有幫助。

我們在文末附上了框架的參考資料,你可以透過它們來了解上面提到的思考框架。

這是一場持續的旅途

從來沒有覺得已經做得很完美,在這個過程中有遇過同樣認同無障礙卻有著截然不同做法的人,也常常煩惱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也有許多跟開發可以更密切合作的進步空間。

但我其實很享受產品開發0到1過程中的混亂美,也在開發過程中認識到不論是無障礙,乃至更大的設計或開發都很難有盡善盡美的時候,但也因如此迭代與進步才能慢慢使一個產品更成熟與美好,而不是追求一簇可及的完美狀態。

你有在產品團隊中推廣過無障礙嗎?試過哪些方式,有什麼樣的經驗呢?歡迎透過留言、社群跟我們交流!

你的支持是我們的最大動力 💪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按下拍手👏來支持我們
也歡迎追蹤我們的medium跟Facebook粉絲專頁,讓我們提供你更多優質的無障礙知識跟新知!

為A11y新手村拍手50下的示意圖

本文作者:Sam

社科出身的產品設計師,關心包容性設計相關議題。喜歡探索社會、人與設計的交互關係。在日本奮鬥中💪

Sam的Linkedin

--

--

A11y新手村🏕
a11yvillage

每週分享Accessibility相關原創文章,實用性內容包含原理,UX/UI設計到開發實作等,也會訪問障礙者與正在Accessibility實踐路上耕耘的人,邀請你入村跟我們一起創造包容友善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