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Y新手村村民與旅人:訪談障礙者系列

移動無障礙-交通篇(上):訪問視障者小安平日上班時的通勤過程?會使用google map導航嗎?

訪問視障者小安的外出情形與台灣無障礙措施

A11y新手村🏕
a11yvillage

--

photo from Unsplash by Kristina Knut

只要戴上眼罩,便瞬間遁入漆黑無名的世界,頓時對於方向、距離感都會感到十分陌生,就算是熟悉的場域可能也要花一段時間去適應,遑論要去開發一個新的陌生環境。

對於視障朋友而言,說服自己跨出腳下的那一步其實需要極大的勇氣,就算手持「白手杖」可以讓人稍稍探測前方,仍可能無法讓人昂首闊步前進。

每一天,在我們起床那一刻就開始「前往」大大小小的目的地。今天我們想透過訪談小安,請他與我們分享他如何獨自通勤上班、週末去教會等等外出活動的經驗,並看看資訊科技能帶來哪些創新可能。

小安 — 是一名開朗健談的全盲視障者,在社福單位做專案執行與管理工作,業餘時也會安排時間擔任視障資訊講師,透過個別與團體的教學課程教導視障朋友操作資訊輔助科技軟硬體,希望有更多視障者也可以活用3C產品為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站內人員的引導、轉乘站音景與到站廣播陪伴著我的乘車旅途

Q:想請問你平日上班時的通勤過程,大約路線或交通工具?

A:整個通勤過程大致分為從家裡步行到附近的捷運站、捷運站間移動、下車捷運站步行到辦公室三段。家裡離附近捷運站大約需要 3–5 分鐘,中間會經過馬路、天橋…到了捷運站之後就會到服務台申請視障引導,這時捷運站員就會請保全或清潔人員協助,基本上都會有人力能幫忙帶領我上車。

引導人員會先詢問我目的站,當帶我到車門等車時就會通報給目的站我在哪一節車廂的哪一個門的資訊讓對方作準備,到目的捷運站後該站的引導人員就會在車廂門口接我。目前通勤的捷運路線是中間會需要轉乘一次,我不會一開始就說我要到最終的目的站,一開始把目的站設為轉乘站,到了轉乘站後再跟下一個引導人員說我接下來要去哪個站,轉乘過程中下車道上車間都會有引導。通常引導人員會找座位給我坐,但如果遇到通勤尖峰等人比較多的時候,偶爾也會站在靠近門口的地方。

Q:一般來說,窗口申請到引導人員到場需要多久時間?

A:通常都滿快的,基本上五分鐘以內就會來帶。甚至有些引導人員熟了以後,知道我大概什麼時間會出現,就會直接來帶我,那時候就很快(笑)

Q:聽你說起來感覺捷運的引導做得滿好的,有遇過難忘的經驗嗎?

A:目前為止的體驗確實都還不錯,要說難忘的經驗的話,曾經有遇過引導人員可能因為忙碌,忘記通報目的站或通報的車廂門錯誤,導致下車時沒人來接我的丟包小意外,這時通常會尋求路人幫忙。整體來說台灣的路人其實還算友善,如果等一陣子沒有人來主動詢問我也會直接隨機找個路人詢問是否能協助我。

Q:以上是捷運的部分。可以請你稍微分享一下其他大眾交通工具像台鐵或高鐵視障引導服務的情形嗎?

A:通常是去外縣市才搭台鐵或高鐵,我覺得他們也都做得還不錯,與捷運引導方式大同小異,也都是有完整的從站外到車廂定位引導服務。

台鐵或高鐵我大部分都是買對號票,所以他們會直接引導我至座位,台鐵有滿多對應的人員,等候的時候也跟捷運一樣滿快的。

相對而言,高鐵需要一個小時前先登記,要提早到有點麻煩。另外,台鐵或高鐵的車廂比較長,相對所在位置離車廂門會遠一些,而且兩站間路程也較長一點,有時候比較擔心會不會被遺忘,但目前還沒有被丟包的經驗,都有順利下站。

麵包店的香氣、便利商店的自動門聲和車流氣息等描繪出我的腳下地圖

Q:大致上了解你平常乘車經驗了。那你步行的狀況如何?

A:大部分是人行道與騎樓。一開始也是要靠別人帶我並使用手杖去辨識路況來熟悉路上的線索,例如麵包店的味道、便利商店自動門的聲音、磁磚地與柏油路踩起來觸感是不一樣的;用手杖敲牆壁時,也會因為材質不同而有不同觸覺或聲音,像是大理石或玻璃就不太一樣。

另外就是由明眼人事先提醒「經過 〇〇 店以後路會變窄喔!」,我可以反覆在腦海裡面複習這些生活的線索對我來說是比較有趣也實用的。

一般來說,如果知道將來需要自己常常去一個新地方,例如公司、教會等,會請家人先帶我走、陪著我練習大概三天至五天,我慢慢去暗記途中線索與熟悉路線。

另外的方法是請受過專業訓練的定向行動老師做訓練,一開始老師確定我的需求後,透過勘查路況為我規劃「好走的路線」,接著就會帶著我實際走走看,一邊訓練我怎麼走。

Q:何謂好走的路?

A:對我來說好走的路就是有線索可循的路。例如我走在騎樓我就很清楚判斷我在哪個位置,例如我走在花圃旁邊我可以沿著花圃去追蹤,這些算是好走的路。假如騎樓障礙物很多、亂停車等,亦或是路上太空曠,沒有線索可供判斷時,這就屬於不太好走的路。

Q:關於定向行動老師是否可以多做說明?

A:好的,那我舉上大學時的例子。因為大學對我來說是個陌生環境,上大學前的暑假我就請定向老師來上課。一開始先釐清我要去哪裡,我的宿舍在哪、系館在哪,或者餐聽這些地點,定向行動老師會幫我規劃一條路線,接著帶著我實際走看看。實作時老師會評估我的狀況,包含用手杖的能力、判斷線索的能力,例如我敲到某個水溝蓋要知道轉彎,過馬路怎麼聽車流的聲音等等的,根據我的需求然後實際一起練習並確認我能夠很熟練、很安全並很有自信地獨立行走。

Q:通常請定向行動老師協助感覺是你已經預知你之後可能會常往返或使用這些地方,那如果今天要去一個陌生地方,無法即時申請協助時怎麼辦?

A:其實第一是會先「評估」適不適合去,假設對我來說太陌生加上無人可以協助時,我就會考慮用其他方式。像是搭復康巴士*直接到那個地方,

另外我之前有跟一個全盲的朋友一起去餐廳的經驗,那次我們事先查好位置與方向,捷運出站後應該往哪走,等到餐廳附近時再請路人協助或打到店裡請他們來引導。

*復康巴士:專為身心障礙人士設立的接送服務,價格為一般計程車的 1/3 左右,車體也專為身心障礙人士設計,上下車都有機器與受過訓練的司機協助

Q:請問你出門時會使用google map導航嗎?

A:其實使用的機會比較少,因為他只能告訴我大概方向並不能告訴我路況,通常還是會比較習慣請定向行動老師或家人朋友實際帶我走幾次去辨識路況。除此之外,最怕遇到下雨天或者施工等會降低線索辨識度的情況。

Q:可以請你再具體說明一下嗎?

A:好,其實就是會降低線索的辨識度,例如下雨我就不容易聽到車流的方向,街頭的氣味也會被稀釋,其實會影響滿多的。以下是小安進一步具體說明的三個例子:

【狀況一】路上施工

如果遇到施工的話通常會有圍欄或臨時路肩等障礙物。之前有個例子是在南京復興附近,為了施工他們把整個人行道圍起來,導致我必須走得很靠近馬路,當時滿不安的。另外施工時通常也會重劃路線,雖然可能只是小小繞路,那與我們腦海中的地圖就不一樣了,對於視障者而言就是新的路。雖然施工難免但還是希望能顧安全,台灣較多情形是設置警吿標誌,但其實對我來說很難辨識,如果有多個人力可以引導的話是最直接的方式,也比較放心。

【狀況二】過馬路

我通常聽車流來判斷紅綠燈的方向,車子起步的聲音其實很好判斷,與我同向就是綠燈;過馬路時往往因為不知道綠燈秒數,所以通常會等下一個綠燈才過。

對我來說,比較不擔心紅綠燈問題,因為聲音是個相對好辨識的線索。我最擔心的其實是在馬路上走歪的問題。因為斑馬線上通常相對空曠,並沒有辦法利用敲擊周圍物體去尋路,所以我盡量跟著人的聲音一起過,比如講話或腳步聲等,依聲音去判斷之間的距離避免自己越走越遠。最近一些縣市開始有導盲斑馬線,可以防止走歪的問題。

圖片取自三立新聞報導

【狀況三】凌亂或不全的導盲磚

導盲磚有分兩種:

  1. 直線=為了引導方向
  2. 顆粒=通常在街邊、樓梯間、水溝蓋邊等

其實導盲磚的設計在世界有共通的法則,但不只在台灣,綜觀各國也常會看到引導人去撞壁或突然沒路等令人有點哭笑不得的鋪設案例。

如果遇到沒有導盲磚但要過馬路時,我習慣透過斑馬線前的斜坡去辨識。雖然本來是設計給輪椅使用者使用的,卻也嘉惠了視障者。

結論

沒了視覺,就用聽覺、嗅覺、觸覺等去辨識,所有進到感官裡的線索構成一張張心智地圖,手杖所到之處能幫助判明,就算不夠自信也能避開危險。最近在台南開始有智慧有聲號誌的服務,以聲音提醒視障者過馬路時不只能得知路口資訊,也能掌握步行秒數,當成是否要通行的評估參考。

另外以國外的例子而言,在日本依國土交通省的規定,必須在車站出口樓梯附近設置鳥鳴聲,或者在改札口設置 「 pin-pon 」類似門鈴的聲音去提供線索,讓視障者能通行順暢。在瑞士也以自動駕駛為發想,發明了一種掛在肩膀上的裝戴機器,以前方的相機代替眼睛、輔以聲音即時回報路況給視障者,同時也期待取代了手杖的功能。

不論是國內外,都正在嘗試以科技打造出一個更友善的環境,希望各種善意與行動能散播更廣,讓視障者出門不需要太多評估,能有更多獨立自主的可能,透過科技的力量拓廣與障礙共存的平衡。此外,從這次小安的訪談中分享到的在捷運站被丟包或是施工迷路的經驗,我們也體認到雖然資訊科技的發展逐步的能克服一些障礙,但其實生活中有不少情境仍需要身旁的明眼人協助,對於視障者而言這些協助十分重要。所以如果下次在路上遇到視障者時,請不吝以「問拍引報」的方式和他們互動,看看是否有需求並適時的給予幫助喔!

愛盲基金會發布行動語言 4 步驟,並拍台灣首支視障交通安全微電影。圖/愛盲基金會提供

這一篇討論完實際生活的移動狀況後,下一篇我們要請小安告訴我們他平常都怎麼使用線上訂票系統。

敬請期待〜〜

--

--

A11y新手村🏕
a11yvillage

每週分享Accessibility相關原創文章,實用性內容包含原理,UX/UI設計到開發實作等,也會訪問障礙者與正在Accessibility實踐路上耕耘的人,邀請你入村跟我們一起創造包容友善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