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散策 傳統再生術

以共生、傳承、尊重、重構等途徑詮釋多樣的再生方式。

AaaM Architects
建築日常

--

翻查過日本的文字解說,原來“散步”與“散策”是有不同意思的。 “散步”是散心,無目的性,相對比較隨意,在家附近走走,稍稍運動一下的意味。相反,“散策”帶有較為濃厚的意識流,於一般散步的同時,也欣賞四周的風光景色,是一種隨行留影的心態,也是一種生活的浪漫情懷。對於不再追逐新興建築物的人們來說,京都無疑是散策的最佳地點,因為這裡不是只有古寺老街,更充滿令這座城市在今天韻味與活力並存的文化再生智慧。

日本經濟自1980 年代後便開始乏力,但這情況沒有令文化發展停滯。剛剛結束的里約奧運閉幕式中,來自東京的8 分鐘錶演滿滿地展示出日本人對自身的美學、傳統、音樂及流行文化的深厚認知及融會貫通的哲學,令全球對4 年之後的東京奧運會充滿期待。經濟與文化發展未必相輔相承,而文化進程主要貢獻的因素,常常恰是民族性本身。文化再生是近二十年來國際社會的焦點議題,而日本可能正是最好的參考對象。文化再生的意味並非指單一的活化項目,也不是口號式的吸睛策劃,而是全方位的深耕細作。與日本朋友言談間,了解到進入京都的品牌都會更改商標顏色,去配合京都的古都氛圍。在這座古城漫步時,我們遇上了五個不同層面的城市再生案例,它們以共生、傳承、尊重、重構等不同的途徑詮釋了多樣的再生方式。

長岡賢明成立了以“Long Life Design”為概念的D&DEPARTMENT 置身於有著800 年曆史的佛光寺內。

佔領古蹟:D&DEPARTMENT KYOTO by 京都造形芸術大學

1997 年, 長岡賢明成立了以“Long Life Design”為概念的D&DEPARTMENT,由最初的中古舊物再造與銷售,發展至今天的持續挖掘日本當地優質長青設計單品。長岡先生曾說明,成為“Long Life Design”商品所要考量的各項因素,包括修理、價格、銷售、製作、機能、安全、生產、使用、環境及設計。 D&D 透過商業銷售手法向客人傳遞其關於物品的設計哲學,並教育消費群什麼是長青、耐用、超越時間、優質、 不追隨潮流的日常用品。他獨自創出了一套奏效且永續的商業模式。

大隱隱於市,位於繁華的四條河原町,D&D KYOTO置身於有著800 年曆史的佛光寺內。 2014 年它與京都造型藝朮大學聯手合作,通過與學生一同開發這個地區性項目,引入京都獨有的工藝品, 也不時邀請當地的百年老店舉行工作坊、藝朮展等等。在商店一側的D&D 食堂則利用京都及周邊的食材烹製出京都風的食物餐點。雖然說D&D 是以外來人身份“佔領”了佛光寺,但他們並未有騎劫寺廟的意圖,反而是踏踏實實地與當地進行文化聯繫,安分守紀地發掘當地的生活藝術。

創立於明治45 年川端滝三郎商店,以提供“生活上令人滿足”的產品為宗旨。

百年好生活:川端滝三郎商店

創店於明治45 年間,這家百餘年的川端滝三郎商店,宗旨為提供“生活上令人滿足”的產品, 是一所“生活問屋業”店鋪。 “生活問屋業”,是指直接向生產者買入貨品再轉售給顧客,是一種代銷的行為,在江戶時代頗為流行。由於生活問屋業與生產者關係緊密,發展至今,問屋業傳承了一種對生產藝朮與生產者的尊重,也可以說是協助傳承了工藝製作的傳統。當天遇上的是位於京都的著名的錦市場附近的直營店。兩層的商店有大約一百多平方米的店鋪面積,售賣物品的種類精而多,從陶磁器具到風呂用品一應俱全。雖然川端滝三郎商店只是一家雜貨店,但它售賣的商品都是簡約風格的,令人感覺到日本大眾對生活都帶有強烈的美學追求。

Pro Antiques Com 古董店的宗旨是“充滿活力地重塑老家具”, 他們希望售出的古董物品可以延續物品本身的用途,而非僅僅作為裝飾。

復修尊嚴 :Pro Antiques Com

舊,是殘念,要珍惜,其實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過去的美好意象,通過舊物投射出感性緬懷是正經事;但Pro Antiques Com 骨董店( 也可理解為古董店) 則持相反的態度。同樣也是對舊物的尊重, PAC 的宗旨是“充滿活力地重塑老家具”。他們希望售出的古董物品可以延續物品本身的用途意義。 PAC 也有復修古董的支持服務,但復修的出發點是希望協助客人能再次使用而並非使它們停留於簡單的擺設。 PAC 的這一概念延伸出獨特的商品銷售策略:店內一層出售的商品價格都非常親民,但同時每一件單品也承載了獨特的歷史背景,而二層則是價格較高的古董家具及復修工作室的所在。

“基於日本傳統創造新的文化詮釋” 是集品牌與店鋪於一體的Sou Sou 的營運哲學。

再造新傳統:Sou.Sou

脅阪克二於1968 年成為Marimekko 的第一位日籍設計師,於1980 年回京都與辻村久信(建築師)、若林剛之( 製作人) 成立Sou Sou, 其店鋪佔據了京都河原町四條附近的一個小街區。 “基於日本傳統創造新的文化詮釋”是Sou Sou 的營運哲學。 Sou Sou 把日本獨有的伊勢木棉、地下足袋、作務衣等日本傳統衣物重新設計出昇華版的時裝,通過現代工業設計對抗由全球化帶來的單一化生活危機。其中Sou Sou 的地下足袋 ( 外型仿似忍者鞋的兩趾膠鞋子) 更是成為紐約MoMA 藝朮館的收藏品。可見Sou Sou 並非只是日版Marimekko,而是真正的現代和風時裝佼佼者。

遺產二度生命:世界遺產宇治平等院鳳翔館

建築師栗生明設計的博物館“鳳翔館”, 在世界遺產的條規約束下建成現代簡約、兼顧和諧的建築空間。博物館位於京都近交宇治市的平等院內。平等院是日本最早期的木構建築,也是古代佛教建築,其中的鳳凰堂更保存了古代繪畫、建築、工藝與雕刻等國寶級收藏,是世界文化遺產。在世界文化遺產場地內興建新建築物存在特定的限制,也受UNESCO 約束。建築師栗生明為避免破壞平等院的風景格局,選擇了把建築大部分空間埋於地下,並於外露的建築部分以簡約的設計語言用大量綠化圍合,在平衡各項限制下設計出具有獨特空間經驗的歷史博物館,在良好的狀態下收藏和展示了國寶級工藝品。

<原文刊載於 IDEAT雜誌>*部份為網上圖片

--

--

AaaM Architects
建築日常

結合本土議題, 傳播建築文化。 建築是一個媒介。我們從事城市研究。文字寫作。空間設計。藝術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