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唯一的建築模型藝術館

為何一家貯存企業會與建築設計拉上關係?

AaaM Architects
建築日常
4 min readApr 30, 2020

--

作為建築師,AaaM的成員去旅行都總會安排到訪不同的建築物。朝聖學習之餘,其實也是一種比較另類的旅遊模式。最近日元持續創新低(筆者寫稿當日已經是6.5算,估計美國加息後仍然仲有往下跌的空間),相信人類已經無法阻止香港人瘋狂飛去日本的了。日本這麼大,所以杜如風的日本攻略系列仍然越做越有。但當九萬幾人去日本也是食買訓的時候,我們打算介紹一些比較另類的地方,希望豐富關於"旅行的意義",也順度開闊一下大家的眼界。

上個月到了東京休息了五天,需則是休息,但都凖備了幾個建築要到訪,而其中就是今年六月才開幕,日本唯一的建築模型藝術館:建築倉庫,archi-depot。建築倉庫是由一間提供專業貯存業務的企業,寺田倉庫 ( Warehouse Terrada)所營運的藝術空間。寺田倉庫創立於1950年,於二次大戰後以儲存糧食作為核心業務,連日本天皇的大米也是經由寺田保管,絕對是日本貯存業務的龍頭。但為何一家貯存企業會與建築設計拉上關係呢? 可能要由現任社長(即CEO)中野善壽開始說起。

寺田於1975年開始了藝術品貯存業務,至 2011年主要股東第二代的中野先生返日接管業務後,以藝術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現代貯存業的路向,與一眾藝術文化界的持份者互相交流,最終把業務現代化,時尚化。把寺田倉庫的角色由一個服務提供方轉化為文化藝術產業的其中一員,在五年間創立了年度寺田藝術賞,向年輕藝術家提供藝術工作室,由Kengo Kuma設計的日本傳統顏料作畫店PIGMENT,舉辦藝術講座與課程,紅酒貯存,影象檔案復修等多元領域發展。寺田倉庫更加把品川區天王州約七萬平方尺的倉庫改建成藝術街區Bond Street, 真的難以想像一家貯存業務的企業竟然涉獵到城市再開發! 這一切由中野先生策劃的企劃令寺田倉庫在短短五年內獲利增長升了七倍,是一個文化創意產業成功營運的好例子。

說回建築倉庫,美術館方面認為東京地少人多,建築設計事務所的空間較為擠迫,難以擺放建築模型。於是便改建了寺田倉庫的其中一部份成為建築倉庫,以相宜的出租價格為建築設計事務所提供貯存的空間;同時把該空間向公眾展示。這個一石二鳥的概念得到了不少著名日本建築師的支持, 例如青木淳,隈研吾,日建,坂茂,丹下健三等等。展示的建築模型更加會定期變更,大大增加了到訪的吸引力。建築倉庫展示的建築模型並不是一般市民大眾認識的售樓模型,而是建築師日常以模型的形式去研究空間,形態的一種工具 (大家可以理解為概念模型)。

我們做設計的,經常會提到設計是一個過程。平常人可能難以理解呢句說話既含意,因為他們普遍都只是看到設計的最後結果。其實,設計講求獨特的概念,具突破性的設計往往不是一步登天的事情,反而是反覆思考論證,不斷重複嘗試的結果,這便是以過程論去看待設計。至於建築設計,更加可以話係一趟旅程。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曾經哥哥寫過一本書,書名叫「安藤忠雄連戰連敗」。書中記載了安藤在成名前多個落敗建築設計競賽的經歷。在不斷戰敗的過程中要重新振作,再度上路,是安藤走上建築大師的一個非常慘痛,但又影響巨大的過程。

那些所謂概念模型就是在漫長設計過程中產生出來的東西,它記錄了建築師在設計過程中的思考變化,設計的高低起伏。以青木淳的展品為例,單一個項目就已經展出了十多二十個類似的概念模型! 美術館的地方不大,但相信有興趣了解建築的人都能夠在館內待上幾個小時,之後也可以考慮到訪Bond Street的 T.Y. Harbour River Lounge,在品川河上食個晚餐, 才返回東京中心區。品川區的建築倉庫及周邊天王州的藝術街區都可以算是杜如風風格以外,另一種日本旅遊攻略。

<原文刊載於Esquire雜誌>

--

--

AaaM Architects
建築日常

結合本土議題, 傳播建築文化。 建築是一個媒介。我們從事城市研究。文字寫作。空間設計。藝術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