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La Vie d’Adèle — Chapitres 1 & 2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Colour)”
轟動2013的「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片名實在有夠長,下稱 Blue。
很多電影喜歡把故事結局就埋在開頭裡。還記得 Blue 一開始的文學課在唸 La Vie de Marianne 的一段,一個女人敘述她在教堂和一個年輕人相遇,或許是一見鍾情、是宿命般的相遇,但她沒有把握住這個機會,離開之後內心充滿遺憾。講到這裡電影其實就差不多演完了(喂)。
在劇本寫作裡,通常會不斷要求編劇鋪陳角色的變化,而觀眾會隨著主角一起成長或墮落,Blue 裡 Adèle 真正的改變卻落在非常後面,差不多是六分之五那麼後面。故事裡所有衝突都源自於 Adèle 的逃避和不老實,自我預言的悲劇。從一開始不誠實面對自己的感覺、傷害純情學長,對同學謊稱 Emma 不是同志,向家人介紹 Emma 是她的異性戀哲學家教,堅稱自己的夢想是當老師而不是寫作,最後又是不誠實面對自己的感覺(嫉妒和寂寞)、莫名其妙劈腿男同事,傷害 Emma。如果說 Adèle 以前因為年紀小不懂事而膽怯,還算合情理;但到出社會都是這副德性,那就有點不太厚道了。連最後的對質,Adèle 的坦誠也是被逼出來的。一直到 Adèle 傷透了心,她才認清、並終於主動去做些什麼。我不免去想,假如 Adèle 當時認真出櫃、去劈腿別的女人,說不定跟 Emma 之間還有機會挽回。另一方面,Emma 的改變都是很階段性的,求學、職場到家庭,其實在本質上沒什麼變化。回到片名,La vie d’Adèle 的意思是 Adèle 的人生,Chapitres 1 & 2 則是心碎前跟心碎後 — 這是她的人生故事、Adèle 眼中的世界,她在這三小時裡經歷了很多事,但眼中的愛人始終是同一個。
一般來說,電影都會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節奏。這樣的節奏吻合觀眾的預期心理,在敘述上也能給予足夠的時間去理解。對我來說, Adèle 和 Emma 分手的時間點來得太晚,導致吵架跟療傷的部份有點倉促。這不見得是壞事,對 Adèle 來說的確、與愛人的分離太唐突太激烈,太難以接受;而利用結構的反直觀,觀眾能有效且確實地感受到她的情緒:前一秒明明還在一起,突然間就沒了(爆哭)。
兩人在分手多年後再碰面,Adèle 在咖啡廳試著重燃愛火(原本以為是同志咖啡廳,結果旁邊還有其他客人!),她跨出彌補缺憾的一步,卻已經太遲了。Emma 承認她們之間的遺憾、眼神甚至還充滿愛,卻也認清必須帶著那股痛繼續生活。她會永遠記得 Adèle 無限的溫柔,但她還有其他的責任。Emma 從藍色的回憶中走出,再循著原路離開,留 Adèle 孤單一人。感覺在咖啡廳的一幕就要結尾了,最後又多一段 Emma 獲得崇拜的藝廊老闆賞識,邀請 Adèle 參加畫展開幕。Adèle 認真梳洗並穿上藍色洋裝,裝豁達向 Emma 的朋友聊天,看著自己和其他女人成為 Emma 的作品,腦中浮現相愛的回憶。Emma 堅持自己的夢想、得到豐碩的成功和擁戴,跟另一個女人(而且還是 Adèle 當初吃醋的對象)有了家庭,Adèle 卻依舊在小學教書,沒有自己的時間寫作、也始終沒有去嚮往的紐約。可以理解這段編排的用意,但這樣對比真的太殘忍。Emma 其中一幅畫的是兩個自己 — 舊的藍色和新的紅色,中間連結著一個女人 — 幸福又不安、平靜又迷失。她愛的、有著藍色頭髮的女人很久以前就丟失了,只剩 Adèle 還一個人依依不捨地穿著藍色洋裝。最後遠離藝廊的背影或許意味著跟過去告別、或許不是,但可以肯定的是與 Emma 的回憶會永遠刻在 Adèle 的人生中。
Blue 圍繞在少女 —同時 也是所有在愛裡膽怯又迷惘的人 — 在愛裡的探索與冒險,即使剔除同性戀的部份、它依舊會是個出色的愛情故事。導演 Kechiche 提到電影中有關社會階級的主題。Adèle — 藍領 / Emma — 知識份子,並由此展開兩人的歧異與決裂。Blue 裡也不忘處處強調兩人生活習慣的差異— Adèle 家的萬年義大利麵和主張工作要能賺錢的父親,Emma 家新鮮的生蠔和再婚的開明母親;Adèle 成為老師,Emma 成為藝術家;Adèle 壓抑自卑,Emma 熱情奔放;Adèle 追求慾望的滿足(吃與性愛),Emma 則重視靈性上的提升(藝術與哲學)。成長背景在每個人格養成中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這樣解釋愛情的破裂似乎合情合理,但反面來看、我們是否能接受無疾而終的愛情?這對市場來說是一大挑戰,同時也是個引人入勝的叩問。
讓人垢病的是,電影裡以一種近乎迷戀的方式在捕捉女人的身體、尤其是女主角,幾乎是用鏡頭在飢渴地吸食她的一舉一動。導演曾坦言是因為 Adèle Exarchopoulos 吃東西的樣子才選她當女主角(也太亂來),對 Adèle 有多著迷可見一斑。還是要嘆口氣然後說,某些鏡頭真的沒那麼必要,像是睡覺洗澡脫衣服,然後無限循環 Adèle 狂野的頭髮、嘴唇、和口水。過於「凝視」的大特寫反而挺出戲的,彷彿是第三人在窺探 Adèle、而非她在經歷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