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杯,記憶咖啡

Mandy Kuo
【記時】
Published in
3 min readMay 24, 2018

--

報導/ 林修廷 攝影/ 呂月琪

「歡迎光臨!有訂位嗎?請問幾位?」這裡是Young咖啡坊,一個由罹患年輕型失智症的病友們所組成的工作空間。

台灣失智症協會從2012年開始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提供專屬的服務,四年內累積了3、40個家庭個案,這些家庭每每跟著協會四處奔波,在各地租借場地上課、辦講座。直到2016年,在獲得震旦集團陳永泰公益信託的傳善獎經費贊助以後,台灣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李會珍開始了一個「三年計畫」,從第一年為病友成立專屬活動場所「Young記憶會館」開始,現在又開了「Young咖啡坊」,讓病友也能「打卡上班」,從工作中找回自信。

每到週六,Young記憶會館就搖身一變成咖啡坊,由年輕型失智症病友擔任店員,從餐點製作到送餐,全都一手包辦。

這個位於泰順街巷內的靜謐的空間,每週六都傳來陣陣咖啡香,幾位穿著圍裙的店員,緩慢地穿梭在桌席間送餐。這些店員都是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動作雖慢卻不馬虎,沖咖啡、做三明治這些看似容易的工作,其實花了很多時間反覆訓練,也不是每個病友都能通過考核,成為咖啡坊的正式員工。目前咖啡坊的店員以初、中期病患為主,經過不斷訓練與考核、確認能上手後,才會正式任用。而正式上任以後,跟著一套持續修正的SOP與照護員協助,讓員工能專心打理店內事務,例如送餐時,餐盤上會夾上小夾子,提醒這是什麼餐點、要送往幾號桌。沒開店的日子,員工們仍會持續練習做咖啡和點心,不只幫助記憶咖啡坊的作業流程,也對減緩認知功能喪失有所幫助。

做事細心的一申大哥,每週六都在Young咖啡坊服務。

對每一位店員來說,這份工作得來不易。62歲的病友一申大哥提到,他在患病後仍有找工作的想法,但都無法做的長久;而這份工作給了他信心,讓他獲得重視,肯認自我存在的價值。他希望在還能做事時多付出,並幫助大眾更瞭解這類疾病。

李會珍希望,Young咖啡坊的存在不僅是為病友們提供工作機會,還能有示範、教學功能,讓其他機構可以學習、進一步發想還有哪些方式能夠幫助病友,為他們點亮溫暖的火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