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思考】進入職場後,覺得大學白讀了?重新思考大學對你的意義

最近美國的娛樂社交網站Reddit,興起了一個熱門討論。

發問者提到:

為什麼所有基本工作都要求大學畢業,但卻只給年薪$30K-$40K的薪水?花費$50K-$200K得到一張大學文憑,這樣值得嗎?難怪一堆學生永遠還不清就學貸款。

底下有近4500多則留言討論,不同行業、不同社會階層的人都出來現身說法,談論他們對於大學以及整個社會及經濟現況的理解。

也許我們跟美國的社會、經濟環境很不同,但「讀大學的意義」是個普世議題,只要經歷過,多少都曾疑惑過或思考過。

在這邊替大家整理了網路上不管是國外或國內,大家對於大學的認知,大致分類成三個方向,來討論讀大學到底是為了什麼,還有值得嗎?

我們的時代講求快速與效率,但如果對讀大學這件事,也要求立即的成效及回報,結果只會是失望。因為大學四年所帶來的東西,並不能馬上反應在你的第一份工作,更別說馬上帶來財富。Reddit上的那則發問,不僅把大學的意義窄化,只看見了短期的利益,也忽略了大學帶給我們長遠的效益。

1. 大學不保證給你好工作,卻給了你門票

如果你認為讀大學是為了找份好工作,那你可能很難找到大學的意義。

因為事實上,大學並不是職前訓練所,是一份學習思維與邏輯的學術殿堂。

我們接受12年教育而來到大學,前面12年,我們學習各種方法。也就是當碰到問題,我們可以直接用前人的方法去解決,無需再花時間推論,大大的提高了知識傳承的效率。而大學裡,我們學習更高級的方法,甚至有機會被培養成發明新方法的人。

Photo by Green Chameleon on Unsplash

大學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增長,也包括對知識的加深;大學將知識細化、系統化,分成科系,我們學的每個科系,都是在學習一種思考方式。

如果讀大學只是為了找工作,那讀大學的用處只剩下學歷。事實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進入職場之後才重新開始「學習」,然而你有學歷不代表你懂得學習,學歷是你擁有的資源,而學習卻是一種能力。

在大學的四年裡,是否能獲得「學習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我們在大學裡學習「如何學習」,而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種門票,這不僅僅是進入職場的基本能力,更是終生受用的能力。職場需要具備的能力,進入職場之後才能學到,然而讀了大學,讓你比別人在「學習」這件事上,更得心應手。

2. 大學教會你思考,讓你發展成你自己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讓我們在修養上有別於他人,並且可以參與改變世界。」

進大學前我們所受的教育,並沒有教我們思考,不管是數學、物裡、歷史,我們都只在學習運作世界的基本規律,然而思考,卻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表徵。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在有一定的知識量後,我們消化、思考出來的東西,是沒有人可以複製的,這也是為什麼迪卡爾說:我思故我在。當你思考,你的主體性便會展現,你可以強烈感受到自己與別人的差異、自己的獨一無二。

大學教我們「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

所謂的思考,是對事物抱持探究與懷疑的態度,並且不依賴外界給我們答案,推展出屬於自己的結論。

而大學也是我們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及人格的最後完善時期,使我們有機會走向更覺醒、更明辨事理、更自在更充實人生的道路。

在優質的教育資源面前,除了更多更深的知識量,大學的環境幫助我們養成思考的習慣,以及建構自己的思維方式,並且完善人格,使我們走向更完整的自己。

3. 大學環境的單純與安全,正是優勢所在

「大學是在被生活壓力吞噬前,有一番思考與反省的地方」 — 學者安德魯.德班科。

大學可以說是第一個脫離原生家庭,獲得自由的時期。然而這份自由並非真正意義的自由,而是擁有完成自我蛻變的自由,以及大量自我分配時間與精力的自由。

大學是第一個階段讓我們認識不同世界的人,以及經歷從未有過的體驗,我們經過大膽嘗試、碰撞,去認識世界、認識自己。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孔子說三十而立,但自立的前提是「自知」,大學給了我們一個單純安全的環境,讓我們去自我了解,達成「自知」,讓我們在通往自立的路上,能夠更順暢。

為什麼大學時期的友誼最珍貴?為什麼大學談的戀愛最美好?為什麼大學的回憶最瘋狂?

那都是因為我們在還不完全認識自己,但卻擁有最多勇氣、真誠、奮不顧身的時期相遇,而所有在這單純環境裡所發生的每件事,在我們成為自己的路上,占了最大的分量。

不管你現在仍是大學生,或已經脫離學生身分,大學這四年,對任何人來說絕對不是只是學習的最後階段而已,大學的意義是由我們自己賦予,因為那是我們最靠近長大,卻又還可以任性的時期,也給了我們最多塑造自己的養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