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風險識別】關於旅遊,你會出的那些事…… 旅平險有用嗎?

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

--

Photo by Shopify Partners from Burst

出去玩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不管是任何活動都會存在風險,沒辦法完全避免掉這些不可預知的事件。(除非不要去,但在家本身也有風險 XD)

旅遊風險」無所不在,對風險感受的高低程度也因人而異。

我們可以提前「確認(識別)」這些風險,找出如果發生會對自己或親人造成重大影響的風險事故,並且透過充足的準備,把事故會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或是將風險移轉給第三方來承擔。

旅遊風險確認(識別)Travel Risk Identification

下方簡單將旅遊會遇到的風險分成 6 大類,涵蓋了風險的對象(如人身、財務)以及風險的原因(如外在環境、突發事件)。

1.人身風險

#身故、失能
#傷害(醫療)
#疾病(醫療):水土不服、突發疾病、疾病復發
#失蹤
📍 戲水時不慎溺斃身故。
📍 旅遊途中心臟病發,緊急送往醫院治療。

2.財務風險

#個人財物損失/遺失(行李、證照、文件)
#犯罪:搶劫、竊盜、詐騙
#資金短缺
#居家安全
📍 行李托運遺失、不小心弄丟護照。
📍 走在鬧區街上,包包連同現金被快速騎車而過的陌生人搶劫。
📍 旅遊完回到家中發現財物遭竊。

3.交通/行程風險

#交通:飛機(延誤、取消、無法轉機)、交通工具狀況
#行程:更改、延誤、取消
#住宿:違約
#活動行程:違約、裝備不足、突發事件
#個人狀況:臨時事件、親友出事
#旅行社狀況:無法出團、行程更改、倒閉
📍 因天候因素(起霧、暴雪)造成班機延誤,連帶造成行程延誤。
📍 旅遊途中突然接到電話得知家裡親人變故,須立即返國處理,導致行程取消。

4.社會/經濟風險

#政策法令
#政治:政變暴動
#社會:罷工、治安狀況
#宗教、種族:不熟悉當地文化、潛規定
📍 遇到罷工事件而影響預定交通行程。
📍 因不熟悉當地宗教規定,不小心觸犯而引發紛爭。
【實際案例:卡達世界盃賽事
世界盃賽事眾所矚目,然而 2022 主辦國「卡達」奉行嚴格伊斯蘭教法,官方強調活動期間嚴禁在公共場合飲酒和一夜情、未婚人士禁止發生性行為,違反禁令的人最高會面臨 7 年監禁。若不熟悉該國文化與政策法令,容易誤觸而陷己身於麻煩。

5.自然/環境風險

#惡劣天氣:暴雨、暴雪、熱浪
#天災:風災、地震、龍捲風
#傳染病
#動植物威脅
#衛生情況
📍 暴雪造成旅遊當地交通大打結,旅客寸步難行。
📍 旅遊途中地震發生,劇烈搖晃造成跌倒受傷或是財物受損。
📍 前往非洲體驗野生動物之旅,卻不慎被動物踢傷。
【實際案例:林志玲摔馬事件
林志玲 2005 年在大連拍攝廣告時摔馬摔斷 6 根肋骨,當時只有保意外險(理賠項目包括身故、殘障以及重大燒燙傷),無法針對醫療的部分進行理賠,以及填補因受傷無法工作的損失。

6.責任風險

#人身:死亡、傷害
#財物
📍 租車自駕出遊不小心出車禍,造成對方駕駛受傷需支付醫療費用。
📍 不慎撞壞飯店擺設之藝術品,被飯店要求財物損失賠償。

一趟永生難忘的旅途(純屬虛構):

📍 小明和新婚太太小花預計前往日本度蜜月(自助旅遊)六天。沒想到在出發第一天就因為濃霧影響飛機的起降、造成「班機延誤」4 個小時。終於順利抵達北海道新千歲機場,並前往滑雪勝地富良野滑雪度假村。第二天,小明在滑雪時不慎摔跤造成骨折,緊急送往鄰近小醫院治療,醫療費用支出 5 萬元。第四天,小花出現頭痛、發燒症狀,立刻前往附近大醫院治療+確診為 COVID-19,因症狀嚴重繼續住院 2 天,支出醫療與住院費用共 10 萬元。後轉至防疫旅館進行隔離,待解隔離後才回台,結束這趟多災多難的旅途。📍 不幸中的大幸是,兩人出國前均有投保旅行平安險(附加海外突發疾病)及旅行不便險。在「班機延誤」的部分獲得定額 5 千元之理賠金(兩人共 1 萬元);在骨折的部分支出 5 萬元由國內健保及保險的「意外傷害醫療」實支實付完整涵蓋;確診 COVID-19 支出的 10 萬元,因為未超過保險金額上限而能完整由附加的「海外突發疾病健康保險」理賠。

海外突發疾病險買不到了?

(2022/06/27 更新)

有了防疫保單的前車之鑑,因疫情前景未知,國內產壽險保險公司皆於 2022 年 6 月初到 6 月中旬陸續下架「海外突發疾病健康保險」相關險種,目前已難在市面上找到

因此,民眾可以檢查自身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保額是否充足,在海外若產生突發疾病費用,將醫療單據帶回台灣經健保署認證後即可申請「健保給付」和「保險公司理賠」。

可以看到,大多數人身與財產上的重大風險都有對應的旅平險旅行不便險商品可以涵蓋,至於較難認定(易產生保險漏洞)、損失較小(保大不保小)、或是歸責於自己(如趕不上交通工具、資金短缺)的風險則多由個人承擔。

下一篇文章將介紹風險轉移最常見的「保險」,在旅遊保障上最常見的 3 種管道。也整理市面上比較特別、細項的「理賠(給付)項目」供參考。

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

歡迎「追蹤」、「拍手」,關注我們最新的消息 :)

【Contact U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