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期非今日:被遺忘的森蚺行動」:巴格瑞姆基地

Aero Ho
Aeroho
Published in
6 min readFeb 25, 2020

--

攝於夜間的巴格瑞姆基地,這張照片將環繞在基地附近,覆滿白雪的庫都興山脈群拍得非常漂亮

摘錄和編輯「死期非今日:被遺忘的森蚺行動」一書中的一些內容,這本書是美軍在阿富汗特戰行動的經典著作,作者西恩・奈勒是陸軍時報的著名戰地記者,曾獲得美國歷史著作的年度獎,阿富汗戰爭/特戰行動的一流作者,近期著作包括:「無休的奇襲:聯合特戰司令部的歷史」。

奈勒的著作雖然非常棒,但內容龐大繁瑣,需要編輯擷取部分,才容易為讀者吸收,不然很容易看過就忘。森蚺行動我至少看了兩次以上,才記得大致內容和時間軸發展,全書分為54章+1章附註。

內容編錄(一):巴格瑞姆基地

巨大的C-17全球大師III型運輸機在巴格瑞姆機場的跑道上緩緩滑行,然後才慢慢地停了下來。當巨大的渦輪風扇發動機所發出的刺耳聲逐漸停止後,機組人員將機尾的艙門打開,阿富汗灰暗的天空迎面而來。

此刻是2002年元月的第1個星期,寒冷的空氣一下子就灌進C-17內寬闊的座艙空間。布拉巴爾從尼龍座椅上起身背起背包,抖擻了一下精神並走出了機尾的艙門,冒著阿富汗寒氣逼人的夜晚,爬進一輛等在跑道旁的車輛中。

這位三角洲軍官,布拉巴爾是規劃森蚺行動的關鍵人物,他是聯合特戰司令部指派在阿富汗境內領導前進部隊的作戰官。布拉巴爾當時穿著一件厚厚的長袖襯衫,脖子上圍著一條阿富汗圍巾。卡其布褲的腰帶上綁著一個黑色的手槍皮套,裡面放著一把克拉克手槍和一個20發的加長彈匣。

這位軍官身高超過6英呎,黑髮,蓄著山羊鬍,襯托出一張開朗誠實的面孔。他年輕時曾得過田徑冠軍,雖然已經超過40歲,仍有著田徑選手必備的瘦長結實體格,散發著一股自信的熱情,認為人不光只是要活著,還要以智慧取勝。他個人堅信巴頓將軍的行動原則:「大膽,大膽,再大膽。」,然而身為專擅長程敵後偵察的三角洲部隊一員,他的所有「大膽行動」背後皆有著長時間的情報收集和準備工作做為籌碼。換言之,他是個有所本的軍事實踐家。

穿著便服的駕駛史考特,是個有啤酒肚的備役軍官,他原先是位美國警察,現在他則是現在是獵刀特遣部隊的一位副主管。史考特將布拉巴爾送往住宿的地方,這是間相當殘破的旅館,距離機場只有2分鐘的車程,這段路程的風景荒涼蕭瑟,而這短短的時間卻是這位三角洲軍官之後僅有的閒暇時間,之後他將會開始一連串的密集工作,而忙得沒有點偷閒的時間。

2020年現在的巴格瑞姆機場,難以想像2002年當時此地是一整片廢墟建築組成的破敗機場。這個空軍基地位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Kabul)北方30英哩(11公里)處,帕爾旺省(Parwan)的恰里卡爾市(Charikar)的南方。這個基地起源1950年代,由蘇聯人出資興建,由當時左翼的阿富汗政府動員建造。蘇聯人並非樂於出資幫助窮國的善類,而是他們了解在阿富汗境內修建良好的空軍基地,有朝一日一定會派上用場。果然不其然,蘇聯於1972年12月開始入侵阿富汗的軍事行動,當時第一波蘇聯前導部隊就是從巴格瑞姆機場落地。

1980年代中的蘇聯/阿富汗戰爭中,蘇聯也將巴格瑞姆作為航空部隊的作戰樞紐,但此處也經常遭到阿富汗游擊隊的偷襲。由於此處基地的三面飛行進入口都環繞著1萬5,000英呎的高峰,蘇聯巨大的運輸機必須以緊密的螺旋航線(tight corkscew pattern)進場與落地,以免飛越山峰的時候遭到游擊隊的肩射防空飛彈射擊。蘇聯人撤離後,阿富汗進入內戰狀態,這個基地在內戰中也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前線據點,就像當時美軍情報單位駐紮的「安全屋」阿瑞安納旅館,一樣是歷經風霜又彈痕累累。難以想像川普政府繼任後,於2019年8月造訪時,巴格瑞姆已經成為一個完整又龐大的美軍基地。

911事件後,美軍第一批進入巴格瑞姆基地的,是綠扁帽的555阿爾巴作戰分遣隊(555 ODA),在阿富汗作戰的綠扁帽阿爾發小組都有一組3位數的編號,第一位數字代表所屬的作戰群,5即表示第5作戰群,一個綠扁帽作戰群轄下有3個營,第二個5表示所屬的營和連,5即指第二營第三連(第一營A, B ,C連是1,2,3,第二營A, B, C連是4,5,6,以此類歸第1營A連是1,第2營C連是6),第三個5是指該小組在該連內的小組編號。

555阿爾發作戰分遣隊在10月21日,協同阿富汗親美的北方聯盟一齊抵達。特種部隊成員發現這個基地的狀況極差,所有建築都是以劣質的混擬土建造,而且每棟建築都有遭到炮擊轟炸過的痕跡,牆壁上充滿彈孔,也有一些遭到戰車砲擊穿的大洞,許多屋頂被火箭彈或榴彈砲打掉一大片。而且沒水沒電,機場跑道兩旁留放著幾架破損鏽蝕的米格戰鬥機,這就是當時巴格瑞姆基地在美軍初來訪時的景況。

基地內野有一些美軍傳統部隊的士兵,負責支援持久自由行動的作戰任務。但這座基地裡面更多的人員,看起來和大部分住在剛興建的軍營中的士兵不同,這些人大部分時間沒穿制服,而是穿著牛仔褲,Polo衫,攝影記者背心,再加上一件阿富汗羊毛背心抵禦冬天的酷寒,而且個個留著長髮,並蓄留厚重綿密的鬍鬚,看起來活像一整群西方世界的野外冒險者或來阿富汗觀光的美國牛仔。

單看外表很容易被騙,更何況他們是刻意做此打扮,這些看似隨性不嚴肅的人員,其實乃是當今世界中最有實力和技巧的精銳戰士和秘密諜報人員。911事件後,美國迅速將特種行動和諜報部門中最精銳的人員全派往阿富汗,這些人剛到達不久後,立刻就在巴格瑞姆基地荒廢的廠棚建築群和營區中開始辦事。

這些人在另一篇文章中有提到,持久自由行動初期,共有陸軍綠扁帽的匕首特遣隊,海軍海豹部隊的K型刀特遣隊,跨部門聯合情報整合的獵刀特遣隊,部分的101空中突擊師的187步兵團和第10山地師組成的傳統部隊,還有負責民政和美國援助的民政事務特遣隊。

先前提過統合各情報單位的獵刀特遣隊,和許多負責偵察和搜捕的部隊都和一個直接行動單位採取聯合行動,即長劍特遣部隊,後來改名第11特遣部隊,這支部隊是純粹的精銳殺手部隊,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獵殺美國的敵人,或是捕獲「高價值目標」(High-Value Target,HVT),這是美軍使用的專用術語,專門指蓋達或塔利班組織的資深領導人

(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