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義與震怒

Aero Ho
Aeroho
Published in
11 min readApr 18, 2021

「先知」一詞的意思是說話者,也即被上帝呼召來向民眾和掌權 者說話的人。借著上帝的恩典與善意,先知預告上帝的意旨;不過, 先知不是魔法師,不是占卜者,不是預測事態詳細發展過程的人。換言之,希伯來先知是富有道德想象力之人,確信耶和華已命令他們以 上帝的名義講話,告訴民眾上帝的震怒和上帝的憐憫。

T.R.葛洛沃(T.R.Glover)說:「希伯來先知以勝利者的心態保存了對上帝本性的認知,拋棄對神性的所有其他說法。上帝是位格性的,上帝只有一位,上帝是公義的,上帝是王 — — 這四項偉大的 教義是所有宗教的基石。它們得之不易。它們是艱難、苦毒和失望的 經歷所結的果子。在歷經人或魔鬼所能想到的所有試煉之後,民族和個人的一切期盼與信念都已崩潰,因此才有了這樣的收穫……它們不再將公義看作關乎儀式或禁忌之事,而是將之納入態度、行為和靈性的領域。它們讓宗教擺脫遠古的鬧劇和不斷湧現的可憎面目。」

摩西是先知,以色列的最後一位士師撒母耳也是。不過,我們這裡主要關注的是公元前8和7世紀的先知們;上帝賦予他們勇氣去斥責 君王,並警告整個以色列民族當心上帝的憤怒。這些人獨來獨往,後 來才被追認為真正的先知。雖然耶和華向他們啓示了自己的意志,他 們在自己的時代卻常常沒有得到公眾的尊重。任何其他宗教都沒有自 己的阿摩司、何西阿、第一以賽亞、彌迦、耶利米、哈巴谷以及第二以賽亞。他們深度參與自己那個時代的戰爭與國內的抗議,不過,他 們傳遞的信息超越了促使他們發聲的那些事件。

以色列人和猶太人知道,許多假先知已經來到:依附於某個王室 的宮廷先知(不過,其中有些人可能是真正的先知);「先知之子」或四處遊蕩的狂熱分子團伙;將自己的夢誤認為上帝啓示的先 知;假裝已獲得先知神交能力(也即獲得超自然的認知溝通能力)的小丑和煽動家。不過,假先知已被遺忘,真先知卻影響長存。

雖然都是上帝的喉舌,這些大先知每人各有自己的言說風格。後 代的人通過他們的激情、他們的口才、他們的大無畏精神以及他們被事件證實了的信譽衡量這些先知,發現他們確實是耶和華的僕人。在 以色列更早期的歷史中,他們也被稱為觀看者(seer) — — 即能看到普通肉眼無法看清的東西的人。

憑借他們對以色列歷史、傳統和文獻的瞭解,這些人向他們的同代人言說,提醒以色列注意他們與上帝所立的約以及耶和華的震怒和意旨。不過,他們的言說超出歷史知識的範疇。他們從上帝那裡獲得 啓示(這常常讓他們自己感到震驚),宣告上帝的審判。他們超越了 感性認知和物質領域的束縛。也就是說,他們是上帝的聲音的中介或傳送器。

他們的洞見 — — 或者毋寧說他們從超人的權威那裡獲得的信息 — — 不是來自夢中:上帝已直接和他們溝通。在他們預言因對耶和華 的不順從會導致苦難之後,那些苦難很快會變成現實。當他們描述上帝的憐憫以及人與造物主的恰當關係時,他們極富說服力的發言會觸 動後來人的心思意念,即便他們周圍的人充耳不聞。

第一位寫下自己所獲得的啓示真理的先知是阿摩司,他聽命於耶和華,離開自己位於提哥亞(Tekoa)鎮附近的羊群和無花果樹。

顯然,他只是一位牧羊或耕地的鄉下人,不過,大約在公元前765年,他 到了位於撒瑪利亞的伯特利(Bethel)聖殿,指責國王和人民背離了與上帝所立的約。阿摩司在大祭司面前否認他是先知,意思是他並不 是專門的預言家,而是因他無法抗拒上帝的命令。他攻擊以色列的奢華、腐敗、不義和沾沾自喜,告訴他的聽眾說,國王要被刀劍處死, 人民要被擄為奴;伯特利的大祭司要死於流亡之中,他的孩子們會被 屠殺,他的妻子會被迫成為妓女。祭司們和民眾將他趕出伯特利,有 什麼可奇怪的呢?不過,這些審判都變成了現實。

阿摩司最有意義的地方在於,他宣稱耶和華是所有人的上帝,而 不僅僅是以色列的上帝。與上帝所立的約,本身就表現了早在摩西上西奈山之前就在宇宙中存在的那種正義。以色列人確實是耶和華的選 民,因為上帝選擇直接啓示他們,而不是其他民族。不過,正是由於 這個原因,上帝所要求於以色列的公義高於其他民族。阿摩司講到上 帝對這些不信和冷酷的族群的憤怒:推羅(Tyre)、以東(Edom)、 敘利亞(Syria)、斐利士(Philistia)、亞們(Amon)與摩押 (Moab)。不過,上帝對以色列的憤怒也不遜色,因為以色列違背了 律法。以色列無視上帝的戒命,依靠獻祭和儀式來取悅耶和華;這樣,上帝就必須為罪和蠢行管教他的百姓。

上帝只有一位,而且他是所有族類的上帝,既不忽略也不遺忘任何人。

像更早時期的先知一樣,阿摩司威脅說君王濫用權力的行為要受天譴。這一衝突貫穿以色列和猶大的整個歷史。某位君王可能偶爾會 徵求先知的意見和祝福 — — 比如可能請求先知向上帝代求;不過,通常的情況是,先知毫不退縮地反對王室的政策。這種交鋒的關鍵之處 常常在於這樣的兩難困境:以色列和猶大的國王覺得應該適當地與臨近王國的君主們吃喝往來,娶其他國王的女兒為妻,在以色列內容忍 這些外邦國家的偶像崇拜,與不遵從律法的強國締結和解除盟約。

如果沒有這些世俗安排,以色列和猶大這些小王國怎能生存下來?先知 的答案是,相信上帝。不過,國王們都知道亞述、巴比倫或埃及的刀劍之厲害。一直到耶路撒冷陷落,君王和先知間的這種爭鬥都沒有得到解決。

另一位來自鄉下的先知何西阿在公元前8世紀後期曾對撒瑪利亞人 說:「主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 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章8節)。與阿摩司一樣,甚至程度還超過他,何西阿指明瞭如果以色列繼續悖逆律法將必然要面對的結局。不過他也暗示,如果以色列回轉順從上帝,上帝可能會收回 他的懲罰。(通常,先知「預言」的都是可能性,而非不可更改的命運。)

因為上帝是憐憫人的上帝:就好像一位有愛心且盡責的丈夫饒恕和拯救一位放蕩的妻子一樣,耶和華也試圖將他的百姓從罪的後果中拯救出來。如果以色列國停止無節制的放蕩行為,如果以色列棄絕與亞述 或埃及的聯盟,那麼上帝就會饒恕和拯救他們。

隨著撒瑪利亞逐漸被人遺忘,以賽亞開始在猶大說預言。與地位 低下的阿摩司和何西阿相反,以賽亞享有很高的地位。先知以賽亞以上帝的名義告訴亞哈斯王不要去討好可怕的亞述人。

戰爭劊子手埃及和亞述可能會毀掉猶大,不過,上帝選民中的幸存者會熬過劫難並重返家園。在時間終了時,世界會發生轉變,正義將獲勝,錫安會成為完美之城,那些對耶和華保持忠心的人將獲得獎賞。不要相信世俗的權勢;在帝國主子以武器裝備自己時,猶大要保持原有的作派。在公 元前8世紀快結束時,以賽亞描述了歷史中的神聖秩序。因著上帝的憐憫,猶大將免遭西拿基立刀劍的攻擊,不過,那些狡猾的世故者將不 知所措:「禍哉!那些向耶和華深提謀略的,又在暗中行事, 說:”誰看見我們呢?誰知道我們呢?”⋯⋯因為強暴人已歸無有, 褻慢人已經滅絕,一切找機會作孽的,都被剪除。」(《以賽亞書》 29章15、20節)

同一個時代的先知彌迦鼓勵罪人承受上帝的憤怒:有著無限憐愛 的上帝將高舉那些被羞辱的人。耶路撒冷會陷落,但不會永遠如此。 災難已經不遠。在公元前7世紀末6世紀初約雅敬王統治期間,被呼召的先知哈巴谷問上帝為何允許巴比倫的迦勒底人如此野蠻地騷擾猶大和其他部族,他得到的答案是:迦勒底人將上帝的審判加到這些部族的頭上;對罪人的懲罰通過罪人實施。上帝告訴他的先知:「唯義人因信得生。」要等候上帝,以上帝為樂。最終,義人會得救。

耶利米是先知中遭受磨難最大的一位,他經過幾個國王的統治時期,在他預言過的耶路撒冷被毀之後,他幸存下來。耶利米站在聖殿中,因上帝的可怕呼召而驚恐,在百姓面前卻毫無懼色,他向首領和 眾人宣佈,除非猶大悔罪並改變自己的作為,否則聖殿將被毀棄,城 邑將變得荒涼。祭司和宮廷先知們大聲嚷嚷說:「這人是該死的!因為他說預言攻擊這城,正如你們親耳所聽見的。」(《耶利米書》26 章11節)不過首領們救下耶利米,而且將他的話傳給約雅敬王 — — 後 者將信條燒掉。

耶利米宣告猶大必須順從巴比倫,以此作為對他們罪行的懲罰。 他沒有為耶路撒冷最後的結局禱告,因為他的主人不是國王,而是上帝。在巴比倫人歷經超過一年半的圍城,並於公元前587年攻陷耶路撒冷後,他們將先知從地牢中放了出來 — — 將他投入地牢的是西底家 王。接著,尼布甲尼撒的大軍洗劫了被攻陷的耶路撒冷城,他們燒毀聖殿和王宮,推倒城牆,將百姓掠去為奴。

耶利米預言,以色列不會被摧毀,因為耶和華已與他的百姓訂立 了新約。「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做他們的 神,他們要做我的子民。他們各人不再教導自己的鄰捨和自己的弟兄 說「你該認識耶和華」,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記念他們的罪惡。’」(《耶利米書》31章 33–34節)

也就是說,舊約對整個族群有效;新約通過良心和個人亮光對每個人有效。耶和華不需要在錫安山上建立自己的聖殿,他也不需要猶 大王國,正如他不曾需要撒瑪利亞一樣。他是萬軍之主,藉著那些忠心於他者的心思意念讓以色列得救;雖然他們被俘獲,他的百姓將把耶和華的真理傳遍全地。「最高的主」將通過很多人,而不是一個政治國家實現他的意旨。

最後一個大先知是第二以賽亞 — — 他生活在第一以賽亞之後很久 (儘管他是《以賽亞書》第40到66章的作者)。他在被擄巴比倫時期 發預言,指出強大的巴比倫將被波斯大軍擊敗,上帝的選民們將被徵 服者大流士解放。在巴比倫的統治者伯沙撒王宮殿的牆上出現這樣令人困惑的文字:mene,mene,tekel,upharsin 。巴比倫確實在 一夜之間就陷落了;第二以賽亞(或者被這麼稱呼的無名先知)已經 預言,猶大的餘民將返回耶路撒冷。

【註解:此處所寫的文字是:彌尼,彌尼,提客勒,烏法珥新。講解是這樣:「彌尼」,就是神已經 數算你國的年日到此完畢。「提客勒」,就是你被稱在天平裡,顯出你的虧欠。「毗勒斯(與烏法珥新同義)」,就是你的國家將分裂,歸於瑪代人和波斯人。(《但以理書》5章25–28節) 】

這是醫治性的預言。如果不追求完全的理解,一個人是可能認識 上帝的:「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 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 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章8–9節)以色列曾是上帝 受苦的僕人、人類的代表;以色列受責打是因為全人類的罪。現在, 以色列的余民應被高舉,上帝的真理應傳給外邦人,以以色列為各國的光。因著以色列的罪行和磨難,上帝遭受的苦痛就像生產的女子。 現在,他要安慰他的百姓,因為他愛他們。

從始至終,先知們常常受君王們的鄙視,被民眾恨惡和威脅;和 以色列一樣,他們是受苦的僕人。他們指出人類得救的道路;人們卻 拒絕他們。第二以賽亞許諾說,現在上帝自己將更直接地干預世界: 上帝將差派一位新的僕人,上帝的靈將與他同在,讓他在地上實現公義。

我們應如何理解從阿摩司到第二以賽亞的這些先知?如果他們僅 僅是在向地中海東岸的兩個被徹底摧毀的小國家的君王和百姓說預 言,這些先知在人類歷史上的意義可以忽略不計。如果僅止於此,那 麼這些先知就是失敗者,因為就連回歸時期重建的耶路撒冷也已經在 後來化為塵煙。不過事實是,這些先知發預言的對象是所有時代的所有人。

亞伯拉罕・赫西爾(Abraham Heschel)評論說:「先知是對他所處的社會說不的人,譴責它的習慣做法和自以為是,以及它的自滿、 悖逆和混合主義。他常常被迫宣告與他內心想法截然不同的結果。他 最根本的目的是和好人與上帝的關係。這兩者之間為何需要和好?」

原因是人無比的自高自大,人憎惡上帝對歷史的干預,人濫用自由。儘管猶太人和基督徒宣稱過去一千九百年里沒有真先知被呼召,那些舊先知卻一直存在。 「我們需要做出抉擇:自由是自作 主張還是對要求的回應,最終的結局是衝突還是關愛。」

通過向以色列闡釋耶和華之道,通過探求以色列在上帝主權之下 的歷史經驗的意義,先知們尋覓到世界的秩序。最初,他們認識到人 (man)是按照某位不可見的位格神(Person) — — 超越物質和時間的 創造之主 — — 的形象創造的。上帝出於自己的愛確立了倫理原則,讓 他的百姓能夠據此生活在一起,這樣,他們就不會像滅絕的野獸那樣。以色列之子們首先認識到上帝是以色列的主;很快,他們就認識 到他是萬國的主;後來,他們認識到他是每個人心裡的主。他是公義之主,憐憫之主。順服他的人將被從罪中拯救出來,儘管他們可能在 自己的日子里受苦,在時間的終了,勝利將屬於他們。愛主之人將得 享靈魂的秩序,在主面前謙卑的國度將享有共同體的秩序。如果不認 識上帝,人們只能收穫外部的黑暗和哀哭切齒的命運。

律法和先知讓人類的存在具有清晰無誤的倫理意義,這就是現代社會秩序奠基於其上的原因。人類現在還有阿摩司所指責的人的所有罪性:可怕的暴力、正義的敗壞、弱者的受欺、自私的放縱、偽善、 毀滅性的自滿。儘管在摩西聽到耶和華的聲音之後已經過了三千三百 年,人類從整體上並沒有在建構靈魂或共同體秩序方面獲得令人滿意的成就。不過,如果沒有律法和先知們所揭示的秩序原則,現代人便認識不到個人和共和國的準則。

以色列的普通人對律法和先知的理解肯定是不完美的,20世紀的 普通人對它們的理解也好不了多少。可是,如果沒有以色列的遺產, 人類的狀況對很多人來說是無法忍受的。就像那些「就自殺問題展開爭論」的古埃及人一樣,人們會問自己,自殺是不是要好於活在敗壞之中。如果沒有律法和先知,生存的秩序便不可能長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