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績效人士都在做的8件事

《高績效人士都在做的8件事》專注在你可以改變的因素|心得筆記

德瑞克 Derek
德瑞克的敏捷咖啡
11 min readNov 22, 2020

--

原文書名:8 Steps to High Performance: Focus On What You Can Change (Ignore the Rest)
中文書名:高績效人士都在做的8件事
推薦指數:★★★★

為什麼是 8 個步驟?

如果邁向高績效有 8 個步驟,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為什麼不是 7 個、9 個或是 25 個步驟?

作者馬克・艾福隆(Marc Effron)採用的方法,就是盡可能閱讀最多有關績效主題的學術研究,並且根據研究結果決定納入什麼。這些研究都必須是「確定的科研結果」:其他科學家做同一個實驗數十或數百次,幾乎每次都得出相同的結論。

作者看了成千上萬篇不同主題的文章以後,只有 8 個主題,符合他替本書設定的標準。這 8 個步驟不是新的,但是有充分的證據證實有效,這使你對這 8 個步驟的力量更有信心。

為什麼要成為高績效人士?

Photo by Robert Lazar on Unsplash

所謂的高績效人士,是那些在絕對和相對基礎上,持續交出優於 75% 同儕的結果與行為的人。「持續」意味著你經常表現傑出,而非只是偶爾展現出色的才華;「相對」意味著你的績效必須優於其他人,而非只是超標而已。

那麼,成為高績效人士,有什麼好處呢?

高績效可以讓你得到更多你重視的東西,無論是彈性、權利、機會、薪酬、還是賞識。它奠定了事業成功的基礎,使你得以接觸組織裡一般人無法接觸的部分。

對於企業來說,它們努力找出績效最好的員工,給予傑出員工更多時間、關注、發展機會和薪酬,確保他們投入工作,並且設法留住他們。

企業的這種投資是很明智的,科學研究顯示,高績效員工的產出,比績效一般或較差的員工多了 100% 至 500%。因此,高績效員工與一般績效員工對於企業的貢獻,有著極大的差距。

無法輕易改變的 50% 固定因素

固定的 50% 因素與彈性的 50% 因素
固定的 50% 因素與彈性的 50% 因素

當人進入社會以後,有 50% 的因素是無法輕易改變的。

你的智力在我們接近 20 歲時,智力基本上就已經固定了;你的核心性格在開始工作時,基本就已經固定了,雖然核心性格引導你的行為,但你的行為仍然完全由你控制;你的身材樣貌,基本上取決於遺傳因素;你的社經背景,取決於你出生的家庭與環境。

固定的 50% 因素大致上無法改變,但它們最多只能決定 50% 的工作表現。通往高績效的路上,還可能有數以百計的其他障礙,例如老闆很壞、景氣不佳、同事很難合作、運氣不好等。

檢視彈性的 50% 與固定的 50% 因素,你會發現,你的績效很大程度還是掌握在你的手上。我們用百米賽跑當做例子:

假設你參加一百米賽跑,另外三名跑手的起點在你前方兩米、五米和十米處而終點相同,他們每個人起步時相對於你都有優勢。但鳴槍起跑後,跑手的準備有多充分、心態有多積極,以及技術水準有多好,將決定他們的速度。

如果你訓練得比較積極、飲食比較聰明,而且更了解短跑的原理,你就可能克服起步時的劣勢,贏得比賽。

接著,我們來討論一下,高績效人士都在做的 8 件事情。

步驟一:設定大目標

目標(圖片來源

目標很重要,有助於改善績效。如果你有明確的目標將創造出焦點和動力,使你的成績優與只是盡力而為的同事。如果目標設定的較艱難,可促使你交出更好的成績,這是因為我們面對挑戰更加努力。

目標必須集中,專注於少數幾項目標有助於改善績效。目標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它們可以激勵你、使你專注,而設定太多目標就失去專注的作用。專注三件事情並做得很好,好過追求六個、八個獲十二個目標但都做不好。

步驟二:堅持適當行為

別人怎麼看你

你的性格如何引導你的行為,加上你選擇展現什麼行為,決定了你的行為模式。人們和你互動時,除了看到你出於本性的行為,也看到你有意識地選擇展現的行為。

型格到你接近 20 歲時已大致固定,將終身強烈引導你的行為模式。但你可以選擇呈現某種形象,據此調整自己的行為。

核心性格+行為選擇=別人怎麼看你

書中也提到 11 種可能損害績效的行為,當發生的時候,這些行為就變成了「脫軌行為」,包括激動、多疑、謹慎、冷漠、散漫、厚顏、調皮、愛現、愛想像、勤奮、恭順。

因此,高績效人士需要認清自己有哪些的脫軌行為,努力使他保持受控。

步驟三:保持快速的自我成長

70/20/10 法則
70/20/10 法則

掌握「70/20/10」法則,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自我成長。這個法則指出:你事業上的成長,約 70% 來自你的工作經驗,20% 來自你與其他人的互動,10% 來自正規教育。

這個根據科研結果的法則,顛覆過去我們的思維。如果正規教育佔得比例大得多,你將花大量時間在學校學習,而且不怎麼重視實踐。因此,年輕人或許應該專注於累積經驗,而不是花四年時間取得大學學位。

加速個人成長最可靠的方法是,盡快累積適當的職能和管理經驗,愈多愈好。找出業界的頂尖人才,向他們請教應該累積什麼經驗,然後為自己承擔起實際累積經驗的責任。

步驟四:有效建立並運用人脈

建立人脈(圖片來源

性格外向者天生可以比較自在的與人交際,但人脈網路的品質並不高於性格內向者。人脈網路較強的人一般薪酬較高、晉升次數較多,職涯滿意度也較高。當你有良好的人脈關係時,基於互惠原則,你提出的要求通常會獲得正面回應。

因此,你應該與你的老闆建立強而有力的關係,一方面是你有出色的工作表現,另一方面是你有積極的策略,協助上司有出色的表現。

你應該找出表現最好的同儕,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方法包括了解他們的需求,盡可能伸出援手,與他們保持社交關係,例如一起喝杯咖啡或吃頓飯等。

你應該找出業界影響力最大的人,設法與其中一些建立關係,方法包括證明你是他們忠誠的追隨者,希望幫助他們變得更成功。

步驟五:盡可能與公司需求契合

人員與公司契合主要有兩個方方面:公司的策略,以及公司的變革需求。「策略」有關公司打算如何戰勝競爭對手,「變革」則是有關公司在競爭過程中,必須駕馭多大程度的混亂。

你在策略和變革兩方面,與你的公司有多契合,有助於預測你是否成為高校績效者。如果你能夠定期評估公司不時改變的需求,就可以設法改變自己的能力和行為,更妥善的配合公司的需求。

這種評估包括:

  • 了解公司不時改變的需求
  • 了解自己天生適合什麼環境
  • 管理自己的契合程度,以求盡可能提升績效

而這個步驟可能是這本書倡導的 8 個步驟中,你可能無法直接控制的唯一步驟。

步驟六:在職場上,適時假裝一下是必要

Photo by Tom Roberts on Unsplash

每一天,我們都在工作場所「假裝」,而這個有很好的理由 — — 我們個公司和同事需要我們這麼做。他們並不需要我們總是展現真我;他們往往需要我們展現「風格化」的版本。

首先,先來建立正確的心態,「假裝一下」不是壞事。沒有人會再看到你展現一種很好的新行為時說:「那不是真實的她!」他們會說:「哇,她的適應能力真強!」,或「看到這種正面轉變真好!」

其實你很可能比你所想的,更懂得如何假裝。例如老闆講笑話,你不是笑得最大聲嗎?一名重要同事報告結束後,你不是會熱情地說「報告真精彩」嗎?其實,你已經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留給別人的印象。

我們在假裝時,實際上也就將真實的自己隱藏了起來。在你假裝一種行為時,人們很難看清你的真實性格,你假裝的行為在很多人眼中就像是真的。簡而言之,假裝是有效的。

步驟七:如何做好體能管理

正確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對於高績效人士很重要。

以睡眠來說,很多人睡得比自己認為需要的少,有些人宣稱每天只睡四至五小時,這些人如果所言屬實,那他們可能只是例外情況。只有約 5% 的人每天睡眠時間不足六小時,仍可完全正常工作。

每天睡眠建議六至七小時,午休時間建議 10 分鐘,小睡 10 分鐘效果最好。小睡較短或較長的時間,不會使你的意識變得更敏銳或使你更清楚。

最重要的是睡眠品質對績效的影響大於睡眠量。因此你應該找出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間,堅持奉行。睡前六小時內,不要攝取咖啡因。睡前三小時內,記得不要喝酒。睡前四小時內吃高碳水化合物餐,有助你較快入睡。

關於運動的部分,根據科研的結果顯示,運動影響績效的作用小得多,而且主要是比較長期的影響。並不是說不需要運動,而是不會立即損害你的工作表現。運動建議的時間為早上,每次 20 分鐘。

最後關於飲食的部分,跟運動很相似。飲食健康可以帶給你許多長期好處,但沒有科學證據顯示,某些食物或飲食可以直接改善工作表現。

步驟八:避免分心

Photo by Chase Clark on Unsplash

如果每一本暢銷商管書、每一場受歡迎的 TED Talk 所講的都是真的,成為高績效人士將會容易得多。你通往高績效的最後一步,就是避免因為一些管理方面的風潮而分心,以致於未能專注奉行科學上已經證實可以改善績效的方法。

所有被宣傳可以迅速、輕鬆改善績效的建議,高績效人士都應該審慎評估。在相信任何說法以前,想想他們是屬於調查結果、科學研究、或是確定的科研結果。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往往都是假的。

譬如葛拉威爾的暢銷書《異數》,宣稱任何人練習一萬小時就能精通一項技藝的迷思廣為流傳。科學研究指出,這根本不是真的。你必須透過刻意練習,才能成為傑出人士。

後記:沒有加鹽巴的牛排

Photo by NATHAN MULLET on Unsplash

我們每個人的起跑點不同,你可能出生在富裕的國家,享受比較好的教育資源;你可能出生在有知識涵養的家庭,在成長的過程中比較順遂。有些人,在起跑時,就已經顯著的落後,原因可能是家庭、經濟、社會等等。雖然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起跑點,但是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終點。

有 50% 的因素在你接近 20 歲時,就已經固定無法輕易地改變,包括智力、核心性格、社經背景、身材樣貌等等。但是有另外 50% 因素,是我們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改變的。 你的核心性格引導你的行為,加上我們有意識地選擇行為,最後才是別人看到你的整體行為。

作者提出的 8 個步驟,不是什麼新的東西,但是被科學證明,他們是成為高績效人士很有效的步驟。雖然它們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堅持做下去,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

這 8 個步驟中,其中有 3 個步驟讓我聯想到在矽谷很熱門的 OKR:每一季設定 3 至 5 個目標,每個目標下面約 3 個關鍵結果。透過 OKR 的方式,可以幫助「步驟 1:設定大目標」、「步驟 5:盡可能與公司需求契合」、「步驟 8:避免分心」。

而「步驟 3:保持快速的自我成長」中提到的「70/20/10」法則,我個人感到比較意外。我的確同意累積經驗對於成為高績效人是非常重要,但並不是學校教育就不重要,學校教育是一個養成的環境,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以外,還有人格的養成。的確有一些大學輟學跑去創業的例子,但是這些例子其實是比較罕見的。

「步驟 6:在職場上,適時假裝一下是必要」,對我來說是比較驚奇的。作者成功說服我,原來我早就已經在工作上知道怎麼「假裝」,甚至還做得很好。假裝其實不等於不真誠,而是多了一種角色、功能與價值,在適當的環境中,展現適當的行為。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拍手」給我支持,或是「Follow」我,讓我提供更多的優質文章給你。

--

--

德瑞克 Derek
德瑞克的敏捷咖啡

敏捷的熱愛者,致力於推廣敏捷實踐,多次在社群裡做敏捷分享。現職為 Agile Coach,在公司內協助多團隊進行敏捷轉型,在導入 Scrum、Kanban、Large Scale Scrum 有豐富的經驗。閱讀的愛好者,持續進行一年讀五十本書計畫,目前進入第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