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績效教練

《高績效教練》善用 GROW 成長模式,提升覺察力與責任感|心得筆記

德瑞克 Derek
德瑞克的敏捷咖啡
10 min readDec 6, 2020

--

原文書名:Coaching for Performance Fifth Edition: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Coaching and Leadership
中文書名:高績效教練:有效帶人、激發潛力的教練原理與實務
推薦指數:★★★★

這本書在說什麼?

「教練」的概念原本來自運動界。1970年代,哈佛的教育學者及網球專家 Timothy Gallwey 曾經寫了《網球的內心遊戲》等一系列「內心遊戲」書籍。其中,「內心」是指選手的內心狀態,Gallwey 說:「你自己腦袋裡所描繪的對手,比球網對面的那個人還要難對付。」

假如教練能夠幫助球員將他內心的障礙消除掉或減少,他的學習與表現能力便會油然而生,就不需要教練太多技術上的指導。

過去,我們接受老師、領導人的教導,習慣由別人告訴我們怎麼做「正確的」事情,導致我們持續依賴他人。教練方法使用提出強效問題的方式,提升執行者的覺察力和責任感,讓他們能夠有信心,能夠自我學習與成長。

本書以 GROW 模式(Goals, Reality, Option, Will)為基礎,引用職場上的例子,將教練的觀念和技巧一一闡述,非常適合內外部教練以及組織中的領導人。

隨著時代演變,命令式、教導式的領導管理法已經漸漸失效了,教練模式可以培養自發性、主動選擇、為事情做主、承擔責任,才能真正做到培育人才,同時創造高績效的表現。

教練必須是專家嗎?

Photo by Alev Takil on Unsplash

你也許會問:教練投入某個領域的教導時,他是否需要擁有相關的經驗或技術知識?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教練扮演的確是一個提升他人覺察力的角色,則不需要。

這個意思不是指專家的知識沒有任何用處,而是一位好的教練,比較不會過度使用它,以免減少他的教練價值,因為他每提供一次其專門知識,學員的責任感就會降低一分。

那麼,團隊中的領導者是否可以成為團隊的教練呢?肯定可以。

領導者的眾多能力裡,專家技術肯定是重要的。但是我們沒說出的真相是:通常領導者總是某一方面的專家,但是擔任組織中的資深主管,他擁有的技術知識,往往不及他的團隊成員。

而領導者在團隊裡有兩件最重要的事情:執行組織任務與培育人才。如果他是一個好教練,無論他的技術深度和廣度如何,應該都不難創造出高績效團隊。

覺察力

Photo by Sarah Cervantes on Unsplash

提升覺察力是教練原則之一,因為你只能對覺察到的事物作出回應。若不知不覺,你也無法回應。因此,覺察力是啟動我們天生學習能力的第一步。我們嘗試用最淺白的方式為覺察力定義:

● 覺察就是知道周遭發生什麼事。
● 自我覺察也就是知道自己當下的體驗。

當你覺察到某件事,你就可以改變它。你甚至不用花精力在培養覺察力上,因為它是你的天賦學習系統,就像你學走路、騎腳踏車、說話的能力,自然會回應和適應新資訊。但是,我們長期忽視覺察力與學習之間的關係。

老師、講師或是領導者,都會想用自己被教導的方法,或書上所寫的方法作出示範,告訴別人該做些什麼。運用這種「正確的」方法做事時,一開始都會有不錯的表現,執行者個人的喜好與態度都被壓抑下來。執行者長期採用接收者模式時,造成他們持續依賴專家,無法自我學習與成長。

而教練方法,是讓學員的身體與心靈特性浮現出來,而且不需要另一個人的指示,也可以建立能力與信心。它能夠幫助人們自立自強,建立自我信念、信心與責任感。

一般來說,人們的覺察程度都相對偏低。如果讓我們隨性而為,我們很可能會花一輩子的時間重蹈覆轍覆轍。因此,在我們學會自我教練的技能以前,我們都需要專家教練的幫助,來提升覺察力。

責任感

Photo by Mirta Fratnik on Unsplash

責任感是教練的另一個主要概念或目標,也是達成高績效的關鍵要素。

當我們真心願意負責,或選擇對自己的思考和行動負責時,我們會加深對它們的承諾,進而表現也會更好。當我們奉命,或者被告知、被期待要負責時,如果我們沒有完全接受它,表現必然不佳。

例如有一群建築工人,我對其中一人說:「彼得,你拿把梯子來。棚子裡有一把。」

彼得去了,結果沒看到梯子,他會怎麼做?他會回來說:「那裡沒梯子。」

如果我這麼問:「我們需要一把梯子。棚子裡有一把。誰願意去拿?」

彼得回答:「我去。」但是到了那裡卻沒有發現梯子。

這次他會怎麼做?他會去別的地方找一找。為什麼?因為他覺得有責任。他想要成功。他會為他自己、他的自尊,找一把梯子來。這個做法的不同點,我給了他一個選擇,而他作出了回應。

強效的問題

Photo by Zazen Koan on Unsplash

提出封閉式問題,人們就不需要思考。

提出開放式問題,他們會自己去思考。

我們拿打網球當例子,我們試著提出一個問題:

● 你有沒有沒看著球?你要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你也許會說謊,就像小時候上學,老師問我們有沒有注意聽。

● 你為什麼不看球?這樣你的防禦心就更重了。「我在看啊」、「我不知道」、「因為我在想握拍方式」或是「因為你讓我分心了,讓我覺得很緊張」

這些都不是強效的問題,我們試著換另一種提問的方式:

● 那顆球對著你飛過來的時候,是朝哪一邊旋轉的?

● 這次它過網的時候,高度是如何?

● 這一次,或每一次它彈起來的時候,它會轉得比較快或比較慢?

● 當你確認了球的旋轉方式時,那時求離你的對手有多遠?

這些問題屬於完全不同的層次,創造出四個重要的效果。

● 這類問題迫使球員認真看球。如果不看,就回答不出來。

● 球員必須比平時更加集中精神,才能回答正確答案,提供高品質的資訊。

● 這些問題要的是描述性,而非批判性的答案,因此不用擔心批評到自己,或是傷到自尊心。

● 教練可以得到一個意見回饋的循環 — — 教練可以確認球員答案的正確性,因此知道球員是否聚精會神。

我們不禁納悶,為何運動教練老師發出「眼睛看著球」的無效命令。或許有兩個主要的原因:他們從來沒想到它是否有效,因為向來都是這麼做;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比較在意自己說什麼,而不管它對學員的效果如何。

開放式問題

開放式問題需要的是描述性答案,它有助於提升覺察力,而封閉式問題則是過度要求正確,是非題答案使人無法繼續探索更進一步的細節,甚至無法迫使對方多思考一下。

在教練過程中,要提升覺察力和責任感,開放式問題有效得多。以下都是開放式問題:

● 你想達成怎樣的成就?
● 目前的狀況為何?
● 你希望未來演變成怎樣的局面?
● 有什麼東西阻礙你或協助你達成目標?
● 可能會有些什麼問題?
● 誰可以幫助你?
● 你可以在哪裡找到更多的資訊?
● 你將會怎麼做?

詢問的字眼

最有效提升覺察力與責任感的問題,始於一些尋找數量或收集實情的字眼,例如:「什麼」、「何時」、「誰」、和「多少」。

「為什麼」比較令人沮喪,因為它暗示著批評,會引起防衛心態。「為什麼」和「如何」的問句若不妥當使用,就會造成分析式的思考,進而造成反效果。

成長模式(GROW)

GROW 成長模式(圖片來源

教練的過程可以進行得鬆散而不正式,以致員工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被教練。教練也可以正式明訂課程的日期與架構,提供教練的服務。

無論是進行正式或非正式的教練課程,提問的問題順序必須遵循以下四個階段。

● 目標(Goal)設定:本次教練課程的短程和長程目標。
● 現實狀況(Reality):探索目前的狀況。
● 選擇(Options)和其他的策略和行動。
● 該做什麼(What),何時(When)由誰(Whom)來做,以及達成目標的意願(Will)。

這個順序組成了好記的英文字「GROW」。由於選擇和自動自發是致勝的關鍵,因為最後階段強調「意願」(Will),因為它將意圖化為行動。

成功使用 GROW 的關鍵在於:花足夠的時間探索「目標」,直到學員設定了具啟發性而且可長遠的追尋目標為止。接著再根據你的直覺,彈性實行各順序。

第1步:你的目標是?

● 了解最終目標、績效目標之後,辨識和釐清目標的類型,並依路朝目標邁進。
● 了解主要的目的和抱負。
● 在課程過程中釐清想要的成果。

第2步:現實狀況是?

● 按至今採取的行動,評估目前的狀況。
● 確認過去所採取的行動之效果及效應。
● 了解目前阻攔或限制進步的心理障礙。

第3步:你有哪些選項?

● 找出可行性和替代方案。
● 規劃出不同的策略,並對這些策略提出質疑。

第4步:你將怎麼做?

● 你了解你學到了什麼,以及可作出怎樣的改變,已達成初步目標。
● 針對以辨識的步驟,制定摘要和實行的行動計畫。
● 概要說明未來可能碰到的障礙。
● 思考如何持續達成目標,以及可能需要的支援和發展。
● 預估達成協議的行動需要作出哪種程度的承諾。
● 強調可如何確保能負責,並達成目標。

後記:寫給領導人的教練模式

這本書分成五個部分,我對於第三部分的「教練實務」感到濃厚的興趣。教練模式的目的是提升覺察力和責任感,而本書提到的教練模式 GROW 只是眾多教練模式中的一個。

GROW 模式是一個簡單好用的教練模式,包括四個階段:目標、現實、選擇、意願。教練在提問時的問題順序,會依造這四個階段依序進行。如果在教練的過程中,沒有引導出學員的覺察力和責任感,那麼,教練模式的價值將會很有限。

在《教練:價值兆元的管理課》一書中,我認識了比爾.坎貝爾(Bill Campbell)教練,書中透過大量的故事,描述比爾的行事風格與做事方法,並歸納出 32 個黃金法則。詳細內容可以參考我寫的心得筆記:

雖然《教練:價值兆元的管理課》有歸納出法則,但是結構過於鬆散,以至於我對於教練模式,只有很粗淺的理解。《高績效教練》整本書採用嚴謹的結構,把整個教練方法做了鉅細彌遺地闡述,告訴我們教練方法多麼的重要。

因此,閱讀完整本書後,會對於教練方法會有很深入的理解。教練方法除了理論與知識之外,必須將教練方法帶入組織與團隊中實際應用,培養出願意主動承擔責任、自動學習與成長的高績效團隊。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拍手」給我支持,或是「Follow」我,讓我提供更多的優質文章給你。

--

--

德瑞克 Derek
德瑞克的敏捷咖啡

敏捷的熱愛者,致力於推廣敏捷實踐,多次在社群裡做敏捷分享。現職為 Agile Coach,在公司內協助多團隊進行敏捷轉型,在導入 Scrum、Kanban、Large Scale Scrum 有豐富的經驗。閱讀的愛好者,持續進行一年讀五十本書計畫,目前進入第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