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你有過心流的體驗嗎?|心得筆記

--

原文書名: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中文書名: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
推薦指數:★★★★☆

這本書在說什麼?

心流(Flow),中文也有人翻譯成神馳沈浸狀態,是由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40年前,他觀察到超過需求門檻以上的物質條件,再多也不會讓人感到快樂。

研究中發現,當他們在從事為人稱頌的事務時,都進入了另一種現實,一種有別於日常活動的精神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時間感、存在感皆彷彿暫時消失了,人們專注並從中獲得喜悅與滿足感,如同進入了一種「自動運轉」的模式中;這種體驗像是自動流發而來,故稱之「心流」。

在心流中,人們擁有最佳的內在感受。專注,讓他暫時忘卻其它事情,藉以建立意識秩序,自身技能與行動契機得以互相配合;而努力克服挑戰,更往往是最充滿樂趣之刻。

什麼是「心流」?

Photo by bruce mars on Unsplash

心流,就是一個人全神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境界。

當一個人把所有注意力毫不保留的用在追求個人目標上,沒有任何脫序現象,也沒有任何威脅需要防患。我們稱這種狀態為「心流體驗」。

之所以稱之為心流,是因為許多受訪者在描述他們體驗時,都提到那是一種如行雲流水般的感覺,例如「我像是漂浮著的」、「我好像被一股水流載著走」。

擁有心流體驗可以讓一個人發展出更剛強、更有自信的自我,因為他們比較能順利的將精神能量用在他們選擇追求的目標上。

自我的複雜性與成長

Photo by Emmanuel Mbala on Unsplash

經歷心流體驗後的自我會變得比過去更複雜。我們將這種自我漸趨複雜的過程稱為成長

複雜性經常帶有負面的意味,但是別忘了,複雜性還有另一個層面,意味著不同部件的整合。就像是一部引擎是眾多零件所組成的,每個零件都有它獨特的功能,但是只有彼此相連結時,才能發揮最好的特性。

體驗心流會讓人變得複雜。但很矛盾的事,唯有去除雜念與動機,單單為了做一件事而做它時,我們才能提高自己的複雜性。

當我們選定目標,並將所有注意力毫不保留的投入時,不管做什麼事都能樂在其中。一旦嘗過那喜悅的滋味,自我就是這樣成長的。

心流的重要性在於它除了可以讓當事人即時感受樂趣外,還可以增添我們的自信,讓我們發展出更好的技能,對人類做出重要的貢獻。

享樂與樂趣

Photo by Spikeball on Unsplash

享樂對我們的生活品質有重要的影響,但光是享樂沒辦法帶來幸福感。睡覺、休息、食物、性愛只能在身體需求造成精神熵時,提供我們恢復平衡的經驗,讓我們的意識恢復秩序,但它們沒辦法提供心靈上的成長,不會提升一個人的複雜性。也就是說這些享樂只能維持意識秩序,但沒辦法創造新的秩序。

樂趣具有向前發展的特性,會給人帶來新鮮感與成就感。打一場勢均力敵的球賽是樂趣、讀一本書而有新的啟發是樂趣、讀一本書而有新的啟發是樂趣、在談話中將原本不自知的觀點表達出來是樂趣。談成一筆競爭激烈的生意,或完成某件困難的工作,也都是樂趣。

這些經驗在當下不見得愉快,但是事後回想起來會讓人不禁要說:「剛才實在是太有趣了!」希望可以再來一次,並且體會到,經歷這件充滿樂趣的事後,我們變得不一樣,有所成長了。

正因為這樣,享樂總像過眼雲煙,也不會讓人有所成長。唯有面對具挑戰性的新目標,並投入大量精神能量,才能提高一個人的複雜性。

樂趣的元素

Photo by Robert Collins on Unsplash

研究過程中,第一件讓我們感到驚訝的事,是儘管這些人從事的活動各不相同,但是在進行順利時,帶給當事人的感覺卻如此類似。長泳選手橫渡英吉利海峽時的心情,跟西洋棋參加競賽,或是攀岩者面對一面難爬的岩石時,心情幾乎一模一樣。譜一曲四重奏的音樂家,與打進籃球冠軍賽的貧民窟少年也有著同樣的感受。

第二件事讓我們驚訝的事,是不同文化、現代化的程度、社會階級、年紀或性別的人,對樂趣的描述幾乎是一樣的。雖說讓他們獲得樂趣的事很不一樣,例如韓國的老人家是靜坐、日本青少年是和同好一起尬車,但是他們所言的樂趣如出一徹。除此之外,這些活動之所以可以提供他們樂趣的理由也非常相似。

我們的研究指出,樂趣的誕生有八大要素。大家在回顧起這些經驗的最佳狀態時,至少會提到其中一點,更多時候是八點全部提到了。

1. 這樣的經驗通常發生在我們從事一件艱難,但是有機會成功的事時。
2. 我們必須全神貫注做這件事。
3. 這件事情有明確的目標。
4. 這件事情有立即的回饋。
5. 因為全心投入這件事,很容易就可以忘卻平時的擔憂與挫折。
6. 帶來樂趣的經驗讓人覺得對自己的行動有掌握權。
7. 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但心流體驗結束後,自我的感覺會再度出現,而且更趨強烈。
8. 對時間的感覺會受到影響,幾個小時感歲起來像幾分鐘,有時,幾分鐘又感覺像是幾個小時。

結合這些要素帶來的樂趣刻骨銘心,讓當事人覺得只要能夠擁有這種感受,付出再多的精力都是值得的。

心流是怎麼產生的?

心流模型圖(圖片來源:《心流》)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圖來解釋這件事。假設上方的圖代表某個特定活動,例如網球比賽,縱軸與橫軸分別代表挑戰技能,也就是這項體驗中最重要的兩個層面。A 代表正在學網球的孩子 Alex。這張圖指出他學習打網球時的四個階段。

開始打網球的 Alex(A1)不具任何技能,唯一的挑戰就是把球打過網。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不過 Alex 倒也樂在其中,因為這困難度差不多剛好是他應付得來的,所以這時候他很可能處於心流之中。

但是他不能一直停留在原地,經過一段練習後,他的技能會提升,這時光是把球打過網對他來說變得無聊(A2)

又或許他遇見技能較熟練的對手,發現有比吊高球更具挑戰的事,這時他會為自己差勁的表現感到焦慮(A3)

如果 Alex 感到無聊(A2),那麼回到心流的方式就是提高挑戰。幫自己訂一個符合自己技能的新挑戰,例如打敗一位技能比他稍微強一點的對手後,他便可以再度回到心流狀態(A4)。他的另一個選擇是乾脆放棄打網球,不過這麼做的話,他就會從這個圖上消失了。

如果 Alex 感到焦慮(A3),那麼回到心流的方式就是增進技能。理論上,他也可以降低挑戰的難度,回到原本所處的心留位置(A1)。但是在現實狀況中,很少人會在知道有挑戰後,還可以完全忽略它的。

在這個圖上,位於 A1 與 A4 的 Alex 都是處在心流中的。雖然兩者獲得樂趣的程度相當,但其實是在很不一樣的階段,A4 的體驗顯然比 A1 要複雜得多,因為他所面對的挑戰較困難,對技能要求要較高。

學習發生在心流的邊緣處(圖片來源:Team Knowledge Model

但是 A4 的 Alex 雖然複雜喜樂,但也不是處在完全穩定的狀況。倘若繼續打球,他要不是再次對一成不變的機會感到厭煩,就是對自己技能不足感到焦慮或挫折。這時,重新感受打球的樂趣就會變成動機,讓他把自己再次推回心流的河道之中。到了那個時候,他的複雜度也將比 A4 還要再高。

這樣的動態特性,解釋了為什麼心流活動可以促使人不斷成長與探索。一個人沒辦法一直做同樣程度的事,否則就會感到無聊或是挫折;對樂趣的渴望會迫使我們拓展技能,並尋找新的行動機會來使用它們。

後記:日常生活中的最優體驗

Photo by Wherda Arsianto on Unsplash

在閱讀《刻意練習》與《深度工作力》等書籍時,都會提到心理學裡的「心流」理論,而這個理論也受到許多專家的推崇。因此,我想知道《心流》可以帶給我怎樣的啟發。

看完這本書後,我相當認同這個理論,與我的閱讀書本與撰寫程式的體驗是相吻合的。

我習慣在閱讀開始前,將蕃茄鐘設定成 30 分鐘,將這個時段完全保留給自己。當書本內容的難度大約符合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時,我很容易進入一個忘我的狀態,一頁接著一頁讀下去,完全不覺得疲倦。有時候還可以連續完成好幾個蕃茄鐘。

有時候,我也會選到書本內容對當時的我來說,過於簡單,這時候,就容易感到無聊,無法從閱讀中獲得太多的樂趣。有時候,我也會選到過於困難的書本,例如《心流》這本書,對於缺乏心理學基礎認知的我,始終無法順利進入心流的狀態。

我在撰寫軟體程式的時候,當遇到的挑戰與我的技能相當時,我很容易進入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裡,很乾淨、很單純,就只有我一個人而已,也常常感覺不到自我。

這個世界裡的時間很不一樣,有時候過了好幾個小時,但是我的感覺卻只過了幾分鐘,絲毫不會有任何想要停止寫程式的念頭。這時候的我,產出的效率是最高的。

這本書的內容有 350 頁,對於平常比較少接觸心理學的我,挑戰是比較高的。推薦指數給予四顆星的原因,對於大多數的讀者來說,或許不需要閱讀這麼扎實的書本,就能夠快速理解這個理論的精神。但是對於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我相信他是一本值得五顆星的書本。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拍手」給我支持,或是「Follow」我,讓我提供更多的優質文章給你。

--

--

德瑞克 Derek
德瑞克的敏捷咖啡

敏捷的熱愛者,致力於推廣敏捷實踐,多次在社群裡做敏捷分享。現職為 Agile Coach,在公司內協助多團隊進行敏捷轉型,在導入 Scrum、Kanban、Large Scale Scrum 有豐富的經驗。閱讀的愛好者,持續進行一年讀五十本書計畫,目前進入第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