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賽局》如果比賽沒有終點,該如何取勝?|心得筆記

--

原文書名:The Infinite Game
中文書名:無限賽局:翻轉思維框架,突破勝負盲點,贏得你想要的未來
推薦指數:★★★★☆

越南戰爭

1968 年 1 月 30 日早晨,北越對美軍發動突襲。接下來的 24 小時內,超過八萬五千名北越士兵攻擊超過 125 的目標,殺得美軍措手不及。不過

令人驚訝的是,美國成功反制每一場攻擊。攻擊過後的一個星期,美國損失不到一千人,北越則損失超過三萬五千人。

如果我們檢視整體越戰的話,美國幾乎贏下所有的戰役,殲滅大部分的越軍。在越戰期間,有五萬八千名美軍陣亡,北越則損失超過三百萬人。那麼,為什麼美國最後卻輸掉了戰爭呢?

大部分戰爭屬於有限賽局,無非是為了爭奪土地,或有其他容易量測的有限目標。如果兩方都有明確的政治目的,達成的國家就屬於勝利國,兩方簽訂協議,戰爭就此結束。因此,美國在介入越戰時,也是抱持著這種有限的思維,因此錯估了形勢。

對於北越來說,數十年來,它們不斷反抗外國勢力,二次大戰對抗日本,之後又與法國作戰,越戰就是對抗外來強權的美國。北越不遵守傳統戰爭慣例、犧牲多少人都要打下去的作戰方式,讓美國人很意外。

美國以有限思維面對無限的賽局,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繼續迎戰的意志與所需的資源的快速流失。美國作戰是為了取勝,北越則是為了信念而戰。美國雖然贏了大部分的戰役,但是勝利卻是遙遙無期,基於美國人民無法持續支持的壓力下,最後從越南撤軍。

有限賽局與無限賽局

Photo by Reuben on Unsplash

那麼,什麼是賽局呢?只要有兩位玩家,賽局就成立。賽局又分為兩種:有限賽局(finite game)無限賽局(infinite game)。

有限賽局中,有既定、已知的玩家,以及固定的規則。大家事前都有共識,達成某個目標後,賽局就結束了。

大部分的球賽都屬於這一類,球賽有一定的規則,也有裁判在場確保大家遵守規則。球員都同意按照規則進行,如果違規願意受罰。在預定時間內,拿到越多分數的那隊便獲勝,球賽就此結束。

無限賽局的玩家有些已知、有些未知,沒有明確或事先同意的規則。雖然有慣例或規定來約束玩家,但玩家在這個寬鬆的範圍內想怎麼行動都是可以。玩家也可以打破慣例,如何進行這場賽局,完全由玩家自己決定。

無限賽局的另一個特色是沒有時間限制。因為沒有終點線,沒有真正的結束,沒有人能真正「贏得」一場無限賽局。無限賽局的首要目標是不停地玩下去,讓賽局持續進行。

在加入一場真正的賽局前,我們必須思考的是:

  1. 我們能不能選擇賽局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2. 我們可以選擇是否加入賽局?
  3. 如果加入,我們是否可以選擇採取有限或無限思維?

如果我們加入的是有限賽局,例如一場足球賽,我們應該要熟悉規則,增加獲勝的機率;反之,如果我們加入的是無限賽局,我們必須了解自己所處的賽局,讓自己在沒有終點的賽局裡持續存活。

作者提出,如果想要以無限思維進行領導的話,需具備五項條件

  1. 推動一個崇高的信念:我們都想為值得的事物努力。你有沒有一個夠大、夠高、夠遠的目標,能讓大家願意貢獻力量、犧牲小我。
  2. 建立可信任的團隊:不能表現出脆弱,我們就會開始隱藏、說謊、假裝。你有沒有打從心底信任的夥伴,可以放心舉手認錯、敢開口求助。
  3. 研究可敬的對手:別人的強項是自己的弱點,最令人不安,但進步也最快。不用喜歡對方,但要把握機會升級自己。
  4. 準備好攸關存亡的應變:有時,率先顛覆自己,才能找出活動。你有沒有在關鍵時刻推翻自己、轉換跑道的決策力。
  5. 展現領導的勇氣:改變現狀、做正確選擇,往往伴隨巨大的壓力與痛苦。但勇氣和恐懼一樣會傳染,你願不願意堅持下去?

其中我對於前三項,特別有些感覺,在這裡跟大家做分享。

崇高的信念

Photo by Thomas Vitali on Unsplash

崇高的信念,是對一個不存在的未來懷抱具體的願景;這個未來令人嚮往到人們願意犧牲小我,來實現這個願景

「獲勝」帶來短暫的快感,讓我們的自信心迅速提升,但是當時間過去,我們很難感受到一年前的小勝利。但如果我們有一個崇高的信念,驅動我們日復一日持續往這個目標邁進,讓我們的每一天過得更有意義。

當我們在追求有限目標的組織中,我們可能是喜歡我們的工作,但我們可能無法永遠熱愛自己的工作。如果我們處於一個追求無限目標的組織,有著崇高的信念,我們可能會永遠熱愛我們的工作,即使工作再累再辛苦,也不覺得累。

「崇高的信念」與「為什麼」不同。為什麼描述的是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關乎的是過去崇高的信念關乎於未來,它定義了我們要前進的方向,一個未來理想的狀態。

作者以蓋房子的例子做說明。我們可以把「為什麼」想像成房子的地基,是一切的起點。「崇高的信念」就是我們希望打造的房子,我們願意用ㄧ生來打造這棟房子,由於我們的投入讓房子一天天的成形,從想像化為現實。

信任的團隊

Photo by Stiven Sanchez on Unsplash

在信任的團隊,我們可以放心展現脆弱,我們可以放心舉手承認犯錯,坦承自己的不足,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尋求幫助。

美國海豹部隊在選擇新隊員時,他們寧可選擇信任度高的普通績效者,有時甚至是信任度高的低績效者,也不要信任度低的高績效者。信任度低的人容易短視近利,將自身利益放置於團隊利益前,陷入有限思維中。

穆拉利(Alan Mulally)在 2006 年接任福特汽車執行長時,當時候公司的績效不佳,士氣低落。為了掌握公司狀況,在策略會議上,他要求主管在簡報時,必須用簡單的顏色代碼(綠色、黃色和紅色)表示目前的進展。

有趣的是,每一次每一位主管的簡報都是綠色的,他非常沮喪地說:「我們今年會損失數十億美元,大家可以告訴我哪些地方情況不好嗎?」但沒人回答。

因為主管們都很害怕。過去,如果他們說出不中聽的話,經常會被前執行長責罵,於是大家為了保護自己,習慣將事實隱瞞。經過穆拉利很長時間的努力,幫助團隊建立起信任感,主管們不再擔心自己會被羞辱。漸漸的,大家都開始願意說真話,討論公司實際面臨的問題。

好的領導加上信任的團隊,可以讓團隊把工作做到最好,打造出解決問題的文化,而不是隱藏問題的文化。

可敬的對手

圖片來源

作者提到一個關於自己的有趣故事,作者有一位非常在意的人,每次聽到他的名字都會讓作者坐立難安。聽到有人讚美他,作者就會很嫉妒。他跟作者一樣,寫書以及到處演講。

不知道怎麼,作者就是特別在意他。作者會定期去查詢暢銷排行榜,比較兩個人的排名,如果作者排名比較前面,就會露出勝利的笑容,如果他的名次比較前面,作者會眉頭深鎖,煩惱不已。作者覺得他是主要的競爭對手,想要贏過他。

在某次的演講會中,被安排同台接受採訪。主持人請作者先自我介紹,作者說:「你讓我非常沒有安全感,因為你所有的優點都是我的缺點,你可以把我做得很辛苦的事情做得很好。」他看著作者,也回答:「我也有這種不安全感。」他指出作者的一些長處,說那些也是他希望能改進的地方。

改進自己的缺點是比較困難的,所以無意間作者把精力放在競爭上面,想要贏過對方。但問題是,誰領先誰落後,並沒有一套固定的衡量指標,而且可以是玩家隨意設定的標準。

這場競賽本身也沒有終點,這是一場典型的無限賽局。事實是,即使他和作者都在做類似的事情,他也不是競爭者,他是作者的對手,是作者可敬的對手,幫助彼此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無限賽局中,大家可以同時出色。當對手做得比我們好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同意他們的觀點,甚至不需要喜歡他們。我們只需要承認他們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能力與優勢。

傳統競爭的思維讓我們採取要獲勝的態度,可敬的對手則啟發我們採取改進的態度。過分專注於擊敗對手,久而久之不僅會匱乏,還會扼殺創新。

後記: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一場百米賽跑

Photo by Ernesto Velázquez on Unsplash

作者西奈克是一位暢銷作家,撰寫的書籍之間都是有些關係的。前一本我閱讀的是《先問,為什麼?》使用黃金圈理論,找到你的為什麼,關乎的是我們的過去。

這是過去我閱讀《先問,為什麼?》的心得:

這本書《無限賽局》除了談論有限與無限思維外,關乎的是我們的未來,我們想去的地方。透過這兩本書,從過去連結到現在,再延伸連結到未來。

在學習成長的這條路上,我自己也常常陷入有限思維裡。在求學時代,我在班上的成績一向還不錯,當我考第二名時,就會把第一名的同學當成競爭對手,想要贏過他。當你得到第一名時,你就會想要跟其他班級、其他學校競爭,陷入無窮的競爭循環裡。

後來,我才發覺,這些競爭對手其實都是我的可敬對手,因為有他們的存在,幫助我更有目標的前進。

在學習的路上,每個人都像是在跑馬拉松,而不是一場百米的賽跑。這場賽局最特別地方在於,它是一個沒有終點的賽局,我們的重點在於能在這場賽局裡持續的堅持下去。

也可以把每一個人都想成站在一個很寬廣的平面上,每個人都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前進,有的人走在前面一點,意味著這個階段走得比較快;有的人在後面一點,意味著他可能小憩一下,欣賞沿途的風光。

在無限賽局裡,前面與後面的人沒有所謂的輸與贏,彼此都為對方的可敬對手,一起學習與成長。一個人固然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走得遠。大家在各自的道路上,各自精彩。

人生累積的財富上,也是相同道理。當我們跳脫有限思維時,不再以累積的財富做衡量時,而是以心裡的富足感當做指標。我們就不會汲汲營營於追求金錢,而是在眾多人生的領域中取得一個平衡感,讓我們生活得更富足、更精彩。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拍手」給我支持,或是「Follow」我,讓我提供更多的優質文章給你。

--

--

德瑞克 Derek
德瑞克的敏捷咖啡

敏捷的熱愛者,致力於推廣敏捷實踐,多次在社群裡做敏捷分享。現職為 Agile Coach,在公司內協助多團隊進行敏捷轉型,在導入 Scrum、Kanban、Large Scale Scrum 有豐富的經驗。閱讀的愛好者,持續進行一年讀五十本書計畫,目前進入第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