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變簡單,重點摘要力》

《複雜變簡單,重點摘要力》報告記錄、短篇作文、口語溝通都能「化繁為簡」完美表達|心得筆記

德瑞克 Derek
德瑞克的敏捷咖啡

--

推薦指數:★★★

為什麼閱讀這本書?

最近對於提升生產力相關的書籍特別有興趣,從《子彈思考整理術》中,讓我了解如何透過「快速紀錄」,把摘要記錄下來。那怎樣才是一個好的摘要呢?剛好,看見這本書的書名《複雜變簡單,重點摘要力》,似乎可以補足了這個缺口。

而「摘要力」簡單來說就是「剖析情勢並傳達的能力」。在日常的工作或生活中,需要懂得「篩選重點,條理分明的彙整資訊,以便做出正確的判斷或行動」。作者為了讓讀者學會有效的摘要方法,以及提升摘要力的技巧與秘訣,特別列舉各種實際案例加以說明。希望讀者在讀完這本書後,也能身體力行,實際嘗試。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有一個問題想問:

  • 「摘要力」是否可以幫助我們寫出更有重點的筆記?

掌握基本流程與原則

Photo by Cathryn Lavery on Unsplash

提高摘要的準確度需要掌握幾個步驟,以便在傾聽對方的談話或閱讀對方的文章時,將資訊整理成簡單易懂的型態。接下來,將依序說明各個步驟的「原則」。

Step 1:掌握整體狀況

首先該做的是「釐清題材的整體狀況」,該篇文章到底在說些什麼?或者是那張圖像在畫些什麼?當我們釐清整體狀況以後,便知道摘要的「目的」與最後如何達成。摘要時雖然重點在於「掌握整體而非細節」,但有時為了掌握整體,也必須觀察細節,理想的做法是,大致瀏覽細節後,掌握整體狀況,然後根據這些資訊重新觀察每一個細節。

這步驟具體流程如下:

  • 首先大致掌握整體狀況
  • 釐清整體狀況,確立「傳達目的」
  • 觀察細節,掌握整體狀況

Step 2:思考文章結構

如果文章的段落清楚分明,每個段落都應該會有一個主題。因此,只要觀察各個段落便能掌握文章的整體脈絡。當我們讀到沒有段落的文章時,可以試著幫文章分段,如此一來文章就會變得容易理解。可以試著幫各個段落都下一個標題,我們就更容易掌握內容。

有時候會遇到較複雜的文或會話、會議、演講等談話的場合,常常出現不容易掌握主詞與謂語的情形,有時誰在做什麼事的結構會變得模糊不清,如此一來便無法正確解讀文章的內容。我們可以透過適當的切割文章以後,從句子中找出主詞與謂語的組合。

事實上,資訊時常發生誤傳的現象,通常在三種情況下扭曲原意:誇張(拉長尾音)、單純話(省略)、曲意迎合(自我詮釋)。在閱讀文章或傾聽他人談話時,應隨時觀察「這個部分是事實還是作者個人的想法?或者是引用其他資料?」

這步驟具體流程如下:

  • 照自己的理解,嘗試切割文章並分段
  • 訂定標準,點出內容
  • 精簡詞句,找出主詞與謂語
  • 注意語氣,釐清事實與主觀的看法

Step 3:確認目的、篩選重要部分

當我們掌握內容以後便進入實際的摘要作業。在開始摘要以前,需確認「摘要的傳達對象」,資訊與詞彙的選擇與傳達將因對象而有所不同,因此,根據對方的需求區分摘要方法極為重要。

摘要是指從大量的資訊中篩選出對方需要的資訊,篩選什麼將會「因為著眼點或篩選標準」而改變。因此,我們在確認摘要的基準或目的時,必須仔細區分哪裡重要,哪裡不重要,訂出最有必要傳達或重要資訊的先後順序,篩選傳達重點。

最後,試著找出關鍵字,所謂關鍵字就是展現該篇文章的內容,掌握重要關鍵的重要詞彙,找出並連結這些詞彙就是摘要的骨架。

這步驟具體流程如下:

  • 隨時注意傳達對象
  • 掌握對方所需要的資訊
  • 篩選需要與不需要的資訊
  • 決定傳達資訊之先後順序
  • 找出關鍵字

Step 4:思考其他部分、抽象表達

在摘要的時,刪減字數是理所當然的,簡單的說,就是彙整資訊並抽象表述。然而,也不是什麼都需要抽象化,某些具體資訊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反而應該如實呈現。重點在於仔細思考摘要的目的,保存必要的具體內容,省略或抽象無關緊要的枝微末節。

這步驟具體流程如下:

  • 精簡字句,抽象表述
  • 善用抽象用語
  • 重要資訊有時需如實呈現,不可省略

Step 5:最後修飾、避免混淆或誤解

一份乾淨利落的摘要重點在於「從說明結論開始」。特別是在商業文書的場合,更是極其重要。摘要導引著閱讀者的判斷或行動,功能極其重要。因此,將結論放在文章開頭,讓閱讀者一目了然反而比較合適。另一種類似的手法是在傳達資訊時,不從細節開始說明,而從概況著手的話,反而更清楚易懂。

接著,我們可以透過關鍵字的連結,依造傳達的順序,將各個主題做整理與編寫。摘要的過程中,避免模糊說法,確保摘要不被誤解。當我們完成摘要以後,應再次確認並修改內容,確保文章符合「精準傳達」的型態。

這步驟具體流程如下:

  • 從結論著手
  • 概況優於細節
  • 關鍵字的整合與架構
  • 整理主題(話題)與說明順序
  • 避免模糊的說法
  • 摘要後再次確認

提升摘要力的秘訣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摘要力是在各種場合中均可靈活應用之能力,主要有五種優點:

  1. 提高工作效率和評價
  2. 提高企業生產力
  3. 提高顧客的應對能力
  4. 磨練資訊之篩選能力
  5. 提高溝通能力

摘要力不足,主要分為六種類型:

  1. 過於主觀
  2. 獨善其身
  3. 缺乏重點
  4. 廢話連篇
  5. 過於省話
  6. 詞不達意

有效練習的方法

我們可以透過練習的方式,累積經驗,改善我們的摘要力,以下介紹幾個有效的訓練方法。

寫日記:一般而言,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很少與他人分享,但練習時可以假設是為某人,或者未來的自己而寫。不管日記的內容如何,當我們一邊思考架構,一邊整理思緒時,便能看出摘要的重點所在。

作筆記:人們在說話時,大都從自己容易說明的內容或結構著手。用筆記摘錄的話,便可將他人的談話內容重新架構為一份有利於自己理解的資訊。

寫情書:書信的練習應該從許多回憶中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將重點放在自己想傳達的心情,不論是對情人的愛戀或詩章的感謝。

聽取他人意見:請旁人讀看看自己寫的摘要是最容易提高水準的方法。不論是公司的同事或前輩均可,因為我們自己很難判斷自身文章的好壞高下。

上台演講:利用各種主題思考演講內容,因為演講通常有規定的時間,因此,需要聚焦在重要的部分。

報告、連絡、諮詢:當同事在報告、連絡或諮詢時,仔細整理文章或談話的內容,掌握訣竅就可以避免產生誤解,讓工作順利進行。

看烹飪節目:透過觀看十分鐘的烹飪節目,嘗試自己摘錄出食譜,完成後,可以上網找烹飪節目分享的食譜做比對。

練習拍照:在拍照的時候可變換不同焦點,思考著自己想「表達的重點」,當了解如何視覺化聚焦以後,在能編寫出鮮明的文章,讓讀者感覺歷歷在目。

寫會議記錄:主動擔任會議記錄,認真聽取大家的發言時,就會鍛煉大腦中的摘要回路。

聚餐點菜:主動為大家服務,幫忙服務生整理大家的點菜,練習「整理並簡潔傳達眾人意見」。

後記

Photo by Ali Yahya on Unsplash

針對「摘要力是否可以幫助我們寫出更有重點的筆記?」問題,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作者透過有系統的方式,將摘要的過程分成了五個步驟,對於我們摘錄文章或對話內容,有很大的幫助。寫筆記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提升摘要力,可以讓我們寫出更簡潔的筆記,持續寫筆記,就會持續鍛鍊我們的大腦,「筆記」和「摘要」形成了一個回饋迴路。

這本書的編排很順暢,一開始透過許多的案例,讓大家練習如何做摘要。接著,帶出關鍵五個步驟。最後,告訴大家如何透過實際的練習,提升摘要力。文字淺顯易懂,觀念解釋清楚,對於本身「摘要力」偏弱的讀者,可以得到滿多的啟發。相對的,對於已經知道如何找重點做摘要,或者已經在職場工作多年的讀者,可能幫助就沒有那麼大。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拍手」給我支持,或是「Follow」我,讓我提供更多的優質文章給你。

--

--

德瑞克 Derek
德瑞克的敏捷咖啡

敏捷的熱愛者,致力於推廣敏捷實踐,多次在社群裡做敏捷分享。現職為 Agile Coach,在公司內協助多團隊進行敏捷轉型,在導入 Scrum、Kanban、Large Scale Scrum 有豐富的經驗。閱讀的愛好者,持續進行一年讀五十本書計畫,目前進入第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