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芬蘭看見長照:當藝術老師、直播機器人出現在安養中心

Alfa Lee
Aging Lab Taiwan
Published in
6 min readFeb 6, 2018

坦佩雷(Tampere)是芬蘭第三大城市,也是我目前讀書生活的地方。公視記者周傳久的著作「北歐銀色新動力」裡曾提及坦佩雷市內與長者相關的組織例如「祖母俱樂部」其開創的老人平臺等多項創新案例。暑假時選修了UTA(University Of Tampere)社會學系的暑期課,講師的專業領域正好是老人研究,向講師表明我的採訪計畫後,她給我一串本地值得採訪的機構名單。

10月底的一日清晨,天仍一片漆黑,我穿上衣櫃裡最像樣的毛衣、踏著地上的初雪,搭上公車,到Kaukaharju安養中心一探究竟。

直播機器人:科技無法取代的溫度
在來往採訪信時,Kaukaharju的manager便很興奮地跟我表示,他們最近新進了一台機器人!正在研究要如何把機器人融入長者的日常活動。恰好不久前在芬蘭的公視網站上看到了一則新聞,新聞標題是Seniors welcome robots in elder care pilot, workers not so much,導言裡寫著一些機構與學院近期研究指出機器人可能是未來芬蘭長照的契機,他們的計畫名稱稱為”Robots and the future of welfare services” (ROSE) 機器人在未來有可能取代人嗎?

帶著好奇,打從一進到Kaukaharju我便不停尋找機器人的蹤影。「疑,這就是新來的機器人?」我語帶興奮指著靠在客廳門旁不像機器人的機器說。在準備採訪資料時就有先上網查Kaukaharju引進的機器人機種,發現跟我們想像的機器人蠻不一樣的,不像日本機器人pepper長得像人,而根本是一個會走路的移動平板啊!這款由Double公司發行的機器人,主要功能是讓使用者能與第三方快速連線。Kaukaharju剛從附近大學接收了這個機器人,由藝術老師Kenerva和物理治療師Johanna負責發想要怎麼利用它。

Johanna說目前想到的是讓懶得出家門、不想下樓運動的長者,能以視訊的方式參加。而藝術老師Kenerva則說自己有一系列點子,可能跟機器人一起進行藝術表演等。不過感覺Kaukaharju的機器人跟報導裡的研究的機器人是不同類型的,

藝術老師的溫柔:在乎體貼個體的需求

看著Kenerva不斷地嘗試將自己的電腦與機器人頭上的平板連線,便跟她聊了起來。Kenerva是整個組織的藝術老師,職稱為community artist。曾任藝術老師的她,把帶小孩子的藝術課程加以轉化變成長者也適合的藝術體驗課程,像是今天就設計了三組活動給三組團體。

我很好奇為什麼會有Kenerva的職位,Kenerva表示芬蘭政府規定安養中心必須設有這樣的藝術單位,當然很多城市會因為經費不足,沒有徹底實施,不過她很高興Tampere的政府在意並且適時地執行。

Kenerva說今天的活動是帶動唱,原本以為會有很制式的開始結束時間,只見12:30 Kernerva走進失智症者的集體住宅客廳等待長者們陸續到來,Kernerva帶著一袋剛在森林裡撿到的傳統器具(傳統洗衣板、傳統木製撿梅果的器皿等),從聊天開始再來唱歌,唱歌的時候多半只有Kenerva在唱。

下午陽光灑進落地窗,我旁邊坐著藝術老師Kenerva,對面依序坐著三位失智長者,有滔滔不絕的、無法言語的、沈浸在自己的世界的。有位長者不停走來走去像是在找東西,後來又加入一個健談的以及錯過午餐正慢慢享用午餐的長者。大家很沈浸在自己的世界,時而加入唱歌,時而自己行動。約莫唱了一個小時,Kenerva轉移陣地到隔壁的餐廳,甫用完餐的長者正靜靜地享用咖啡與蛋糕。Kenerva彈起鋼琴帶動唱,大概有20位的長者加入。回想上午參加的藝術活動,Kenerva在活動中心的長桌上擺滿顏料與畫紙,等待長者的加入,等了蠻長的時間,只有一位長者Lisa參與,Kenerva熱情地與Lisa聊天、分享。Kenerva說,她盡可能地設計多樣化的活動,並不會勉強長者們來參加,非常地自由與隨性,但是她相信,長者們能從中感受到她的溫暖與陪伴。

公平但有限制的申請規定
接待我的主管Maija向我解釋,Kaukaharju是間私立安養院,20、30年前只有有錢的白人能住得起,現在因為政府的規劃與整體的福利制度,不分貴賤任何人都能住進來。社工Taru在一旁補充有很大的補助是來自kela社會補助單位,因此住戶才能負擔得起這裡的開銷。

但入住是有條件的:有意入住安養中心的長者得先去Tampere的社會局報到,社工師會根據申請者的家庭狀況、身體條件與市內所有安養機構做匹配,進行整體的評估。一旁的社工師Taru補充說明,Tampere市內私立與公立安養中心數量差不多。而私立的Kaukaharju安養中心主要服務那些身體狀況比較不好、需要有護理人員待命定時觀察的長者。

這間安養機構不大,中間有個長廊把三棟樓連接起來。「我們可容納約70名住戶,而有約40名員工服務」,Maija邊走邊補充。這裏的房型有分公寓式以及集體住宅式。集體住宅式住的是失智症的長者,12個人共享一個大家,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房間與衛浴,進出有管控,需要有密碼才能進入。

Maija提到,他們會在每位住戶手上配戴一個叫welfare clock的手環,已有至少五年的歷史,但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地改進,welfare clock能蒐集長者們的即時健康資訊與睡眠資訊,讓護士能在第一時間能給予協助。

離開前望著的Kaukaharju的建築物,Kaukaharju的工作人員皆以customer或者client來稱呼長者,並非把他們當病人、需要照顧的人看待,而是非常尊敬地對待善待他們每個人的不同需求。

特別感謝:謝謝龔編的建議與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