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nalytics(GA)/ Google Tag Manager(GTM) 入門101

Aki
akichy
Published in
8 min readAug 20, 2016

繼上次Google Analytics三天考證照全記錄後,久違地又發了與Google Analytics相關的文章。

老實說從考上證照到實際在產品內操作與設定,自己在這段時間的學習好像比當時考試還多,即便有了證照也有許多撞牆的時刻,才意識到果然「讀書考試」跟「活用應用」是兩件事情。

上週在公司內部舉辦了小型的GA分享會,因而我也把分享的內容同步更新到這邊來。

會突然地在公司內部開分享會的原因,並不完全是基於自己想分享的心情。
實際上身為非技術背景的產品人員,在設定Google Analytics或是Google tag manager要追蹤的代碼時,都需要工程師團隊與我討論安裝方式或幫我置入網站原始碼中,但因工程師們對GA了解不深而有時會產生溝通上的阻礙,所以這一次主要是希望讓工程師們對GA/ GTM有基本的認識與了解

因而,這份投影片主要針對的對象是聽過Google Analytics, Google Tag Manager卻不知道這兩者實質內容的人們。若這份投影片對你而言太簡單,那麼這絕對是個很好的徵兆;若還有些地方不熟悉的話,希望透過這份資料也能讓你稍微複習一下。

(請配合投影片順序)

我自己將投影片的內容整理成幾項重點,分別為以下:

  1. Google Analytics與Google tag manager的奧義(差別、用處)
  2. 為什麼我們需要使用Google Analytics
  3. 實際操作:我該如何設定一個事件追蹤的目標?(GA 目標 以及 GTM 按鈕追蹤)

(1) Google Analytics是什麼?Google Tag Manager又是什麼?

大多數的人若只聽過Google Analytics卻不知道其內容的話,通常更不可能知道Google Tag Manager了。但作為一個網路分析的工具,若只懂得Google Analytics的話,我認為浪費了GA至少5成以上的強大技能。

一句話重點:

「Google Analytics是讓你看搜集而來數據的後台,而Google Tag Manager則是讓你設定哪些東西是你想要搜集的。」

雖然Google Analytics本身就有內建許多強大的既定報表,如流量(page view)、不重複訪客(Unique visitor)、工作階段(session)、來源(source)…等,但或許也有人會好奇「我要怎麼知道那個按鈕有多少人按?」「我能不能夠知道多少人看了這影片超過10秒的時間?」

如果對於網路分析的要求比較多的人,像是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就需要透過Google Tag Manager來設定事件,以及希望觸發條件等,讓收到的數據可以送回Google Analytics的後台。

(2) 為什麼我們需要Google Analytics呢?

「因為你希望可以讓你的產品更好」 — 這是我覺得最好的回答。

如果你不在意你自己的東西有多少人看的話,不在意有沒有讀者或觀眾,不在意轉換率也沒有特別的轉換目標,那麼當然你把自己的網站當Evernote或記事本寫也沒問題。

但我相信一般人都希望能夠更了解自己所產出的東西,與其他人互動的關係。

Google Analytics涵蓋了我們基本上需要的功能(老實說比我們想得還要多更多),而且它是免費的,又不需要額外註冊神秘的帳號(拿Google信箱即可完成),我認為是成本最低的做法。

如果你本身所需要的網路分析只是基本的訪客數、流量、來源等,則Google Analytics就非常足夠;如果你所需要的網路分析較偏向產品面,會需要去追蹤特定的按鈕、事件等,就算你沒有技術背景,Google Tag Manager也可以幫你完成這些設定,將資料蒐集到Google Analytics中。

(3) 實際操作:「GA 目標 以及 GTM 按鈕追蹤」該如何做?

我在投影片舉出一個我認為最常使用到的東西,就是某事件的追蹤,這事件可能是「點擊Youtube影片播放」「下載pdf檔案」「點選註冊」等各種會在網站上發生的行為。

在投影片中我特別區分了兩種方式:一個是Google Analytics中的目標,另一則是一般事件追蹤。

實際上如果你所要追蹤的事件是你網站上非常重要的事件的話(例如,對電子商務網站而言,完成結帳就是對整個網站而言最重要的目標),那麼我認爲直接在Google Analytics設定為「目標」較佳。在Google Analytics中設定為目標的話,可以在左邊側欄中的「轉換(Conversion)」看到完整的獨立報表,且還能有以下收集的資料:

  1. 完成目標的使用者行為流程
  2. 目標網址(訪客完成該目標時所在的網址)
  3. 目標達成價值
    (你可以設定該目標在你網站的價值,則GA會協助換算訪客在哪一階段有多少價值)
  4. 熱門轉換途徑(讓你知道訪客是從哪些途徑來完成這目標)
  5. 轉換耗時(花了多少時間完成該目標)
  6. 路徑長度(顯示出完成該目標之前需要多少次網站互動)
  7. 電子商務(含個別產品業績、銷售、交易次數與購買決定前的天數)報表

但如果實際上你要追蹤的東西並不如這樣複雜,事件本身也並非網站唯一而重要的終極目標。舉例而言,假設你在自己部落格的每篇文章底下都會附上「pdf下載」按鈕,而你想追蹤個別的pdf哪一個被下載的次數比較多時,這時你所需要的就是Google Tag Manager的事件追蹤。

  • Google Tag Manager 設定事件追蹤的方式非常簡單,實際上所要設定的只有:
    1. Variables 變數(如果有你所想要直接使用的某個「值」或「指涉對象」的話)
    2. Triggers 觸發條件(設定這個代碼應該被啟動的時機)
    3. Tags 代碼(將剛剛的觸發條件以什麼樣的方式送到什麼地方)

我想上面最難讓人馬上理解的是「變數」,我個人會直接把它理解成一個可以自己定義的「指稱對象」:設定它的名字,這樣未來你要用到這東西時就會比較容易叫出它。

舉例而言,我可以把「網址」設定為叫「URL」的變數,之所以是變數是因為在每一個頁面上都有一個全新的網址,若我今天想知道何時訪客在我的網站買了超過500元的東西,則我只要讓Google Tag Manager幫我送回「URL」的變數就好,這樣我就知道訪客買了超過500元東西的時候,是在哪些網頁(網址)上。

在投影片當中,我示範了兩種事件追蹤的方式。

1. 第一種是符合特定網址的觸發事件

在投影片第22頁可以看到,我所設定的條件是:
→ 「Page URL(頁面網址)」 包含 「/about」這個內容時,
→ 所有符合上面這條件的點擊
= 都應該送出觸發條件

2. 第二種是綁定特定網頁元素的觸發事件

在投影片23頁可以看到,我所設定的條件是:
→ 當「 Click ID (網站的元素ID) 」包含「click_about」這內容時,
→ 所有符合上面條件的點擊
=都應該送出觸發條件

*Click ID是Google Tag Manager的內建變數之一,非技術解釋就是網頁上每一個元素都有一個自己的名字(ID),所以我若點到了符合這ID名字的元素時,則送回觸發條件。

當然設定完觸發條件以及變數之後,就需要設定代碼(Tags, 決定要以什麼樣的方式送到什麼地方),如第24頁所截圖的一樣:

  1. 把自己GA的追蹤編號設定好,表示這事件發生時要送回我們所希望的Google analytics後台
  2. 且使用的是新型的通用版本
  3. 希望以「追蹤事件」的方式來追蹤(則會出現在Google analytics的「事件報表」)

以上,網頁的特定事件追蹤設定完成。

由於投影片是死的,我嘗試想要用文字的方式讓這邊的讀者也能看得懂,不過或許還是會有遺漏,在文末,我也提供了一些我認為不錯的網路資源。若有看不懂的地方或是困惑之處,都請不要客氣在文章下留言。

如我之前在考證照的文章下所說的,實際上考到證照只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是實際操作,實際展示了一遍Google Tag Manager與Google Analytics的交互使用,希望大家能夠理解GA的有趣之處,也能有所學習。

カオナシ

  • 延伸閱讀:

Google Tag Manager 官方說明中心:https://support.google.com/tagmanager#topic=3441530
Google Tag Manager官方教學:https://support.google.com/tagmanager/answer/6106716?hl=en
Google Tag Manager 新手村指南:http://ga.awoo.com.tw/google-tag-manager/
Google Analytics目標設定教學:http://www.analyticsdavis.com/2015/01/goals.html
Google Tag Manager介紹與教學:http://www.analyticsdavis.com/2013/11/google-tag-manager.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