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tta 專案管理入門相關心得

Charlene Wu
aktsk-pm
Published in
Apr 14, 2022

這季課程中,我選擇比較能和自身工作產生共鳴的 Yotta 專案管理入門來寫,至今接下 MIKOTO PM 約莫 1.5 年的時間,課程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專案管理和溝通的部分,有認同的部分,當然也有因為現實層面讓人比較無法認同的部分

專案管理基礎觀念/思維(五大盲點)

  1. 專案做不好都是溝通問題
    影片中有提到所謂的溝通,其實包含了文件、流程、資訊和人這幾個要素,只是大家都誤以為溝通就是「人」,雖然認同上面的要素,但也不可否認的是往往「人」會是影響其他項目能不能順利推進的關鍵要素。
  2. 專案做不好是因為沒有好的工具
    工具是用來輔助你解決你想解決的問題,但他無法解決你根本無法掌握的問題,專案管理得好的重點在於瞭解 Why 和 How。
    不要說每個公司(文化、組織和工作流程)的專案管理狀況,其實每個專案的專案管理狀況也都不太一樣,真的很難直接用一套工具就要所有人適應和配合。
    想到的案例大概就是大多的空降部隊,都覺得可以把過往經驗直接套用到現行專案,所以省略了前面的前置步驟,嘗試先釐清專案的環境、現行有的文件和溝通方式,才基於上述的理解來考慮應該要使用什麼樣的工具。
    造就了大多數的時候,都會發生「錯用工具比沒有工具來得糟糕」的狀況。
    再來就是,很多時候可能決策者也不清楚他的 Why,甚至是朝三暮四,更不要談及 How 了,剛好後面的議題(需求的確認與溝通)也有提到的「上游思維」有點關係,即便向上探索了,但可能也是未果,又是一件和「人」牽連的議題。
  3. Waterfall 太落伍了,只有 Agile 才是王道
    如果是個變動性低的計畫,那麼很適合 Waterfall,有完善的規劃、穩健的施行,可以確保產出相對應的品質。
    但面對需求不確定高(影片中是說這樣的狀況可能源自於訪談和分析做得不到位)總之在這樣的狀況下 Agile 會是比較適合的選擇。
    應證了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其實都沒有所謂最好的方式,只有最適合的方式。
    MIKOTO 目前比較實際在運作 Agile 的應該是屬於技能動畫製作的業務,藉由拆分成小區段的業務,來達成避免中間因為哪個部分不合規範需要從頭大量改修的問題,目前施行下來覺得成效應該算是還不錯。
  4. 文件、SOP太僵化與官僚,會阻礙創意
    文件、SOP 必須圍繞著價值而建立,通常成員對於這些視若無睹的原因,大概就是跟著做了卻沒有獲得什麼明顯的效益,那麼為什麼需要 follow 呢。多數的公司是設定來防弊而不是為了興利,造成 follow 了但卻沒有獲得更好效益和品質,自然覺得沒用。
    想想這件事情套用在制度上也是同樣的道理,成員不願意照著走的原因,反過來檢視制度是沒有問題且具有效益的嗎。
  5. 迷信人月神話
    這個讓我印象深刻,
    影片中提及的 2 個範例說到製作火箭和孕婦生孩子這件事情,我更喜歡後面那個舉例,甚至是直接拿來在討論時程上直接運用上了,非常好用。
    很多業務確實是有前後的時序關係,也不是說可以共同作業就解決時間不夠的問題,但往往越遠離現場的人越容易覺得「那麼我就加人給你啊!這樣就可以如期達成我要的成果了吧!」
    你各位~專案管理不是一個數學解題遊戲啊!

專案價值量化

專案價值量化的方式裡面提到了包含權力決、數據決、共識決,為什麼沒有所謂的價值決的存在。

個人認為實際在推動事情的時候,有點難達成所謂的價值決。
提案者都認為自己的提案是最有價值的(應該沒有人會刻意提垃圾來進行討論吧),初期在各式提案下,可能會說那麼進一步各自攤出所謂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提案是有價值,並且希望可以取得共識,可以進行實作。但不見得數據提出就可以獲得認可和說服決策者,最後就會變成「我是●●,所以我說了算」這樣的局面,權力決就這樣定案了。

或者是另外一種狀況則是,職權較高的成員雖然會說「這個項目最終的決策權應該是交由誰來決定」,但實際上職權較高的成員和擁有決策權的成員明顯想法就是分歧,那麼這個狀況下,通常就會發生擁有決策權的成員也無法硬性的遵循自己覺得比較好的方案前進,權力決就這樣定案了 again。

決策者如果並非是真的有才能的領導者,就會讓專案整個會跟著少數人的體感走。所以我覺得價值決這件事情,帶到現實社會中很難真的推動,除非面對共事的人都是成熟的大人,不然價值決其實聽起來就像是個遙不可及的夢幻烏托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