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的挑戰:台灣加速器悖論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常常問創業者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創業?」

我聽過琳瑯滿目的原因,因為想賺大錢、因為想變有名、因為想認識誰誰誰、因為我認識誰誰誰、因為我手中握有一個世界大廠都沒有的關鍵技術、因為我現在其實沒事幹就創業來玩玩看、因為我看幣圈現在很夯我就自己尻了一個交易所出來、因為我看電商現在很夯我就自己尻了一個 CDP 出來、因為我看人力網站都寫得很爛所以我就尻了一個更好的版本…

其實沒有最正確或是最好的答案,做事情的理由本來就千百萬種,但一間新創公司能不能獲得相對需要的關鍵資源,創辦人的 mindset (思維) 就變得相對重要。

這時候就要講到新創生態圈的其中一個角色:加速器。創業者通常會想找到適合的加速器幫助自己的產品服務對接資源、進而「成長」,時至今日有超過七十個加速器在台灣,每個加速器都有自己營運上的目的跟 KPI,包括招聘團隊、跟誰收錢、營運資金哪裡來、該有怎樣的成果導出,每一個環節都很慎重。

也因此,加速器背後的出資者會多少影響了加速器的營運本質,政府出資的、跟民營的、跟接政府案子的,對於創業者都有不同的要求跟玩法。比方說:有一些加速器一定要上課,上課一定要簽到,一定要親自簽名簽到還要拍合照,還有要求一定要在某一個場域上課。又或者,舉辦活動一定要盡力支持某一個新創基地,之類的。

天外飛來一筆,去年開始有許多美國人卡在台灣回不去,他們被稱之為「COVID Refugee」,也因此開始有了就業金卡專案,期望這些臺裔美國人幫忙台灣創業者對標美國矽谷資源,串接這個那個人脈關係,把矽谷的精神帶進台灣。我聽說因為今年疫苗開始施打,有部分滯留的臺裔美國人準備回家繼續屬於他們原本的人生。

想像一下,現在創業的人無論原因是什麼,往外一看有五花八門的矽谷人脈、創業商會、創業競賽、補助案、基金補貼、XXX 新創支持計畫、FB 社群、Clubhouse、邀請制的 LINE 聊天群、誰誰誰跟誰誰誰又有一個群、誰跟誰的關係就一定要去參加什麼活動才可以獲得什麼商業機會然後又可以認識到誰誰誰就可以有機會被投資…

創業者到底該怎麼做抉擇?創業的時候遇到生死交關的問題該找誰幫忙?創業者之間產生極大衝突該如何是好?創業過程中有同事有商業道德上嚴重的瑕疵該找誰幫忙?創業者碰到新創圈當中不小心惹怒了某個大神該怎麼應對?創業過程服務永遠上線不了又怎麼辦呢?

我們會發現創業者跟加速器本質上想的是不太一樣的事情,又應該說,創業本來就不是只需要加速器就能完成的一段奇幻之旅,真的,創業真的他媽的會遇到太多他媽奇形怪狀的人事物,有時候讓你一躍而起,有時候讓你重重跌落,創業者要想的已經不僅僅是「我加入哪一個加速器就能平步青雲」,而是「我現在這個當下,該怎麼讓自己走得更快更穩,而誰誰誰可能是關鍵的合作對象」。

回過頭來,通常我會問創業者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你的產品/服務是要給客戶帶來什麼價值?」這時候就開始見真章,有太多的創業者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這時候就會分成「已經有定義客戶並且有想過商業價值」以及「不知道客戶在哪裡也沒有想過商業價值」的兩群,第一群人是我會認真想知道他的商業價值是不是真的合乎邏輯,然後丟資源給他們。第二群人我很常聽到「可是我服務又還沒上線」「我的技術超爆炸屌,一定會有客戶要用」「我現在已經有 200 DAU,我有一億台幣融資去下廣告就可以打到全台灣每個人用我的服務」。

我最怕的是,因為加速器必須要完成 KPI 所以讓第二群人加入其中,讓創業者以為自己無所不能、認識很多厲害的人、甚至還在 Demo Day 上面得獎,但其實本質上他們距離所謂的 0 到 1 還差得很遠很遠很遠,然後才開始檢討為什麼台灣這麼多 players 好像思維不太對勁,投資機構遲遲無法出手,台灣新創生態系成長的好緩慢…

是嗎?

就在上週,進擊的巨人歷經了十一年迎來了結局,下個月開始就再也沒有連載可以追,那些只願意一口氣把所有漫畫看完的同好們,也終於可以從第一本開始慢慢消化啃食。這終究是一段巨人宇宙觀的終止線,無論大家心中給的判決是爛尾還是神結尾,諫山創仍然給了所有熱愛這部動漫的同好們一段美好的經歷。

我認為,創業者跟諫山創是一樣的,有一個宇宙觀,一個想表達的價值觀,一個想產生的改變,一個想挪移的現況,一個可以盡全力走完但即便爛尾也想給每一個參與創業其中的 players 一段美好的經歷。或許這要求有點稍高,但創業真的要面對的現實的決定太多太多,浪漫一點也好,我們都該為了那個初衷、那個宇宙觀,去面對那些一個一個艱難的決定。

--

--

Alex Cheng
Career A Moment 職涯 A 文字

我是一位 growth thinker、專業經理人、爸爸、很愛分享的講者。喜歡透過文字有系統的說明解釋過去的工作經歷與觀點,不定時也會寫一些軟性文章來抒發心情。 https://careeramo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