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數字移民博主:肉和靈,總要有一個是自由的

影子
all about 404
Published in
15 min readJan 1, 2022

作者:影子,校對:大飛

編按:在《什麼是數字移民及其基礎教程》文章發布的一年多之後,我們通過線上的方式采訪了在文中提到的同名網站「數字移民」的博主 Bates,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回顧這兩年的「數字移民」的基本發展情況,及對話 Bates 與其談論對「數字移民」的感想和經曆。

前言

「數字移民」其原意是指出生較早的人群,在面對數字化科技時,需要經曆如移民般的艱難去學習,「數字移民」通常發生在較為老一輩的群體中。而在中國大陸地區,由於特殊的互聯網政策和長城防火牆的矗立,使得大部分境外的互聯網產品被拒之門外,網友們為了能夠去體驗這些境外互聯網產品,不得不自發性的學會翻牆。

與此同時,北京政府對言論管控的加強和網絡數據的集權,也讓更多的網友趨向境外互聯網產品,在多種因素的調和之下,脫胎出了一係列協助他人合理的使用境外互聯網產品的教程,其中像如何使用 NetflixSpotifyYouTubeInstagramTelegram 等教程便是「數字移民」。

吹哨人的逝去與逃離微信 2.0

2019 年 12 月 12 日,一名來自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不明肺炎」患者前往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就診,12 月 30 日,武漢中心醫院內部的微信群流傳該不明肺炎為「SARS 冠狀病毒」的報告,隨即就該報告流傳的 8 位醫生被武漢警方訓誡及院方通報批評,這其中 8 位醫生中就有後來我們所知道的李文亮。

2021 年 2 月 1 日,李文亮發布微博稱自己感染「不明肺炎」及被警方傳喚的原委,同日,李於治療期間接受《財新》和《南方都市報》采訪時回應「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該隻有一種聲音,不同意公權力過分幹預。」,5 天之後,李文亮沒能躲過死神的鐮刀,2 月 6 日晚 21 點 30 分許,李文亮因新冠肺炎搶救無效逝世

李文亮/網絡圖片
李文亮/網絡圖片

李文亮的逝世無疑加劇了網民對新冠肺炎的恐懼,同時也引起網民對此次當地政府對新冠肺炎處理不當之情緒,2 月 6 日至 7 日,大批網民在李文亮的微博下評論以抒發對李的情感,集體默哀,並稱呼李文亮為「吹哨人」,但由於評論數量過多,引發微博官方關閉其微博的評論功能,後引發網民不滿,迫於輿論壓力,微博官方不得不開放評論功能,但網民的情緒依然無法平息。

同日,微博開始出現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李文亮醫生去世了、#我要言論自由的話題,官方不得不開始對李文亮事件實施降溫,而在另一邊,做為國民軟件的微信也針對李文亮事件進行了封鎖

直到 2020 年 4 月 4 日,李文亮事件依然在微信上出現 404 現象,加之疫情愈發的嚴峻,由李文亮事件間接促使以博主為首的網民發起了網絡運動 — — -「逃離微信 2.0」,以拒絕使用微信來抵抗官方對該事件的封鎖,「逃離微信 2.0」這一話題在新浪微博的熱度達 800 餘萬,仿佛間形成了某種氣候,但又在相關部門對發起人家屬的約談下,在中國大陸社交網絡上「轉瞬消失」。

而在互聯網的另一端,時間來到同年的 9 月份,「逃離微信 2.0」也因川普政府與北京政府的冷戰由實體貿易延伸到互聯網,最終因川普一紙禁令(微信面臨在美使用的困境)迎來另一個新的契機。「逃離微信 2.0」促使一批新的網民在教程下湧入 Telegram(電報),通過由博客主發布的教程來學會翻牆或者其它方式轉移到境外服務的操作稱之為「數字移民」。

注:該禁令由拜登上台後撤銷

全面轉移雲上貴州與數字移民

「數字移民」的初現可追溯到 2018 年年初,此時,被外媒評價為大數據時代之標誌的「雲上貴州」已然完工並進入第一階段準備,另一邊,在中國境內運營的外企也開始配合當地政府完成對中國境內用戶網絡數據的轉移以保全運營資質。2018 年 1 月 9 日,蘋果在其官網發布消息,內容稱中國大陸地區的 iCloud 服務全面轉移到「雲上貴州」公司托管。

該信息的發布,造成了一部分中國大陸地區的 iPhone 用戶的恐慌和焦慮,面對該問題,形成兩個不同心態的群體。消極的一方覺得即使用戶數據不轉移到雲上貴州,大陸公民的網絡隱私依舊是被北京政府監控著,隻不過現在變得更加「光明正大」,換了個新的數據儲存地方罷了。

積極的一方,則選擇了將大陸區的蘋果賬號轉移到美區或者其它區,又或者直接申請新的外區賬號,但是用戶轉移賬號所在的地區也將麵臨付款方式的改變,通常情況下所在區賬號隻能使用對應地區的付款方式,「數字移民」的概念從中脫胎而出,其本質就是牆內的網民學習牆外的網民生活,相反的,牆外的網民學習牆內的生活嚴格意義上也可以被稱為「數字移民」。

數字移民-好奇心日報

2018 年 3 月 24 日,好奇心日報專欄作者周韶宏、徐弢兩人就 iCloud 服務全面轉移到「雲上貴州」問題開創了專欄,取名為「拒絕與世隔絕,關於數字時代的數據轉移和服務更換,這裏有 10 個建議」,該專欄下標簽「數字移民」為最早中文語境的「數字移民」,其專欄以網絡隱私為切入點為讀者介紹「數字移民」的種類及教程;2018 年年底,Betes 創建同名博客「數字移民」,伊始了他長達兩年多的教程普及。

注:好奇心日報於 2020 年 11 月 13 日停止更新所有渠道內容

肉與靈的自由抉擇,總要有一個是自由的

Bates 來自廣東深圳,大學所讀專業是英文專業,目前在深圳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Bates 第一次看到「數字移民」是在 2018 年年初在社交平台推特上,受其影響,大約在 2018 年年底的時候,Bates 使用 WordPress 係統搭建了獨立博客,取名為「數字移民」並以科普文形式面向中文互聯網群體,網站分為四大類型的教程文,分別為基礎服務、閱讀、影音、利器,後期又增加一個短篇係列「Take Away」,網站內容主要以攻略、盤點為特點發布對應文章。

根據 Bates 本人的介紹,「數字移民」是一項非盈利媒體計劃,旨在幫助更多人獲得數字生活上的自由,用推特網友的話說就是「肉身無法移民的情況下,在數字生活上追求一定的自由」。目前博客的流量有 70% 的來源來自穀歌,這些用戶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杭蓉漢六大城市,或許是經濟上達到一定滿足,這些用戶更願意追求數字生活上的自由。

對話「數字移民」創始人 Bates

影子:

你平常是閱讀英文(互聯網內容)多些還是中文多些?這兩者有沒有給你帶來哪些影響比較深刻的區別?

Bates:

之前閱讀的英文內容更多,現在中英文對半分吧。

我覺得英文資訊,無論是新聞還是普通博客,都普遍有大量的超鏈接在文中,方便進行 fact check(Fact checking,事實查核)。在引用其它社交媒體的內容時,也都是以超鏈接卡片的形式展示 Twitter、Instagram 內容,方便你直接跳轉過去查看原語境或者參與討論。

這會導致我在看國內新聞的時候,對一些描述很敏感,比如國內媒體說「某外媒指出」,但沒說明是什麼媒體,也沒給鏈接,後麵的引用內容自然少了幾分可信度,對方媒體是什麼立場,說這些話是什麼語境,這些都很重要,隨便拿來隻言片語做論據,很容易斷章取義。

國外媒體很容易看到多樣化,同樣的頭條新聞,Google news 上左右滑動看下各家新聞的標題,不禁會心一笑,因為立場不同,在新聞標題上強調的重點就不同。國內更多的是通稿,有時候搜索關鍵詞,會發現大家內容全部一致,沒任何區別。

國外大媒體除了報道新聞,也普遍輸出觀點與評論。

當然基本優質觀點和評論都需要付費訂閱才能看到。而國內的影響力較大的媒體的觀點不是打官腔就是在試探輿情,想要在中文媒體領域看到觀點,隻能去關注社交平台的自媒體。

影子:

對比境外互聯網和大陸互聯網,你認為兩者之間有什麼行為(政策)是值得去學習或者借鑒的嗎?

在韓國,對於一些上限的內容(如色情內容),本身也會設置身份驗證,也可以有效的保護未成年上網。而在大陸互聯網似乎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你認為是否存在可以去改進的方面。

Bates:

這個問題很大。就保護未成年這一點,我覺得抖音、微信等有跟國外學習的必要。美國社會對於 TikTok、Instagram、snapchat 對未成年影響的討論一直存在,迫使這些大公司做出了一些改變,比如 Tiktok 被禁止收集未成年用戶的隱私數據、Instagram 限製陌生成年人在未成年人未關注自己的情況下主動私信未成年人。在國內似乎變成了限製時長,禁止沉迷。

這種一刀切的方式並沒有在保護未成年人。我隻能提出問題,給不了任何建議。

影子:

以中國大陸網民為話題,在現今的互聯網環境下,你認為翻牆是否應該作為一個主動去學習的互聯網技能,還是按照個體的意願去選擇?

Bates:

牆是為了阻隔信息的獲取與交流。

大家翻牆是為了獲取信息或者交流。做外貿的人需要用 WhatsApp 交流,所以他們買了 VPN 翻牆;希望獲取色情內容的人買了 VPN 翻牆;喜歡追星的人為了看 Instagram 和 YouTube,所以他們買了 VPN 翻牆。這是我在生活中見到最普遍存在的翻牆需求的人。

就我觀察到的情況來看,翻牆是個體意願的選擇。

影子:

在「數字移民」博客中,提到「2018 年早些時候,內容審核不斷加緊」,就該話題而言,你認為(內容審核)結合之後自身兩年的感受,有哪些利與弊是你想分享的?

對於創作者而言,它(內容審核)是否扼殺其本身的原有想法,抑或是它本身也為創作者提供一道獨有的「門檻」

Bates:

內容審核在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沒有明確規定的底線,隻會讓內容創作者生活在恐懼之中。比如,在美國,道德底線是,你不能稱黑人為黑鬼(nigger),這是種族歧視。你可以不支持同性婚姻,但你不能對 LGBT 人群中的個體進行侮辱和詆毀。在中國,除了領土完整之外,還有無數不斷更新的紅線不能踩。我覺得這對內容創作者的困擾很大。

除了政府的內容審核,大公司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比如蘋果應用商店對不同體量的 App 審核標準不統一,逼迫 Tumblr 不展示色情內容。亞馬遜 AWS,Facebook 和 Twitter 一起打擊 Parler。國內媒體在濫用自己支配地位隨意屏蔽關鍵詞的行為更多。為創作者提供獨有的「門檻」應該隻是創作者自己苦中作樂吧。

影子:

你創建「數字移民」博客,起初最大的動力是什麼?是什麼動力讓你堅持(創作)的,中途有沒有想過停止其創作?

Bates:

最初是幾篇個人博客,後來覺得不少內容很貼切「數字移民」的主題,所以就專門開了一個博客來寫相關話題的文章。隻是想跟大家分享,所以就慢慢寫下去了。沒有想過停更,隻是沒有太多精力。

2020 年和 2021 年已經處於基本停更的狀態,話題很好找,草稿很好寫,但是最終寫成一篇完整的內容,時間跨度比較長,很可能要幾個星期,偶爾想想結構優化之類的,才能最終成稿。比如,在「中國怎麼購買閱讀英文電子書」這個文章我大概在草稿箱放了兩年都沒發,一是要確定主流電子書平台我都提到了,其次是大部分人對自己的英文水平都不清楚,我應該介紹可以簡單評測英文詞彙量的平台,以及可以查看對應書籍的詞彙量的服務。

影子:

在你的「數字移民」博客中共計 45 篇文章,你個人最喜歡那篇文章,你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想向讀者分享(這篇文章)的心得?

Bates:

英美主流媒體盤點:為什麼我不建議你看 VOA,CNN

這篇文章介紹了英美主流的媒體,以及媒體的立場、政治偏向、及可信度分析。這篇文章斷斷續續也被轉到各個論壇並被討論。

我覺得大家需要知道,自己經常看的這些媒體主要是在描述事實還是表達觀點。它的受眾在整個政治圖譜上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媒體不會也不需要做到公平公正,你喜歡和信任的媒體在你看來是客觀的,在別人看來可能不是,坦然接受你自己所處的位置,與觀點相左的人和平相處。

我喜歡的脫口秀節目 The Daily Show,我覺得很客觀,但是它的確被認為過分偏左,這並不影響我對他的信任,隻是會提醒我,遇見特別討厭這個節目的人,我要少費幾句口舌去爭論。

影子:

你平常在就「數字移民」內容創作中是如何去選題?是根據讀者的信息(評論)反饋來創作還是本身會去擬題,抑或是兩者參半,在創作的過程中是否會因為某些因素放棄該內容?

Bates:

會根據反饋和自己的興趣來定題目。博客會盡量避免提到中國政府、關於具體時政的討論、VPN 等內容。

影子:

你認為「數字移民」最大的魅力在於哪裏?它能給大陸網民帶來哪些利好?或者說是什麼因素讓(部分)網民願意去了解「數字移民」

Bates:

自由獲取信息是每個人的權利。數字移民隻是在提供一些簡單的教程,拋磚引玉讓大家自己去探索更多東西。基於同樣目的,我也在最近上線了數字移民導航頁麵,目前已經羅列了 200 多個網站。

數字移民博客近期也會上線 YouTube channel 推薦、英文世界流行的 newsletter 推薦等。

注:該欄目已經開放,目前名稱「數字移民導航

就網站流量來源來看,大家是通過搜索「如何看 Netflix」, 「Apple ID 如何充值」,「如何注冊穀歌賬號」等訪問博客的。對優質內容或者說優質信息獲取是大部分訪客來到數字移民博客的原因吧。

影子:

你在成立「數字移民」同名博客之後的這兩年多裏,認為「數字移民」在中文互聯網群體最大的阻力是什麼?你沒有想過如何去「克服」這個問題?

Bates:

VPN更難獲取這種技術門檻在不斷增高。比如 iOS 用戶,你需要先有非中國區賬號才能下載 VPN 應用,但你需要先連接 VPN 才能注冊非中國區賬號,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更多的人沒有任何機會接觸到相關資訊,即使有需求,也無法解決技術難題。

我沒想過克服相關問題。為了自身安全,我無法幫任何人解決技術問題。

影子:

就我目前所得到的資料,你是讀英語專業出身的,後又選擇去修讀倫敦大學的計算機專業,這是否與你在普及「數字移民」期間的這段經曆有關?還是本身興趣愛好使然?

Bates:

隻是本身對科技話題比較感興趣。數字移民網站之前我就有寫個人博客,後來個人博客關閉了。修計算機專業(線上學習)隻是為自己以後移民考慮。

影子:

如果僅僅以一位創作者身份去看待中文互聯網,你認為簡中互聯網的作者(創作者)存在哪些問題?

我注意到在 2020 年 8 月份的時候,你在名下博客發布一篇文章《敬告部分網友及網站,請不要剽竊本站內容》,借此向不規範轉載文章或者剽竊原文的創作者表達你的個人觀點,就我所知,針對以上行為,創作者更多的是選擇忽略這些規則而不去追究。

Bates:

中文互聯網抄襲情況泛濫,我在搜索一些關鍵詞的時候,發現一些文章裏的截圖似曾相識,仔細辨別後發現是我自己電腦的截圖,截圖來自我很久之前寫的文章(投稿其他平台)。複製、粘貼、重組,隻要幾分鍾就能變成一篇新文章,這種行為好像在國內叫洗稿。

我覺得這不是中文互聯網的問題,是整個中文社會都忽略著作權的問題。我在一門 javascript 課上作業被判抄襲,因為代碼和其他同學重複率高。寫了大概十幾頁的內容,每句重複代碼都解釋一遍,最後申訴成功。

申訴成功的原因不是學校認為我沒有抄襲,而是他們承認在作業在學生互評環節可能會導致學生互相引用代碼,但沒有特別提醒學生。

我想中國學校應該很少有如此嚴厲的政策。從小到大沒有接觸或者沒收到相關訓練,一個人很難會覺得我複製拚接別人文章是件十分不道德的事情。

影子:

「數字移民」博客最開始以穀歌廣告為收入模式,但在後期,你取消穀歌廣告並暫時拒絕任何形式的資助,除了對外宣稱博客本身流量下降之外,是否也考慮到其它一些問題?

Bates:

之前接入穀歌廣告也隻是想試著玩玩,後來取消是想為推廣自己的留學相關項目留出廣告位。穀歌廣告的收入跟自己付出的時間精力並不成正比,隻是覺得「穀歌爸爸給我打錢了」是個很酷的事情。

我覺得一個項目隻有在商業上可持續發展才能長期發展,我覺得我懶得更新博客一部分原因是沒有金錢的激勵,所以網站在 2022 年 1 月 1 日起已經重新接入穀歌廣告了。

影子:

博客寫作會占據私人時間,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作為一位非職業寫作的博主,在寫作與正職(工作)兩者之間,你是怎麼權衡寫作所需的時間呢?

「數字移民」博客新專欄 Take Away,根據你的介紹,該係列的篇幅較短,寫作時間可控在 2 小時內,可以保證博客以較高頻率更新,這是否意味著你本身在寫作上有較為嚴格的時間控製?

Bates:

我幾乎沒有權衡,想寫的時候就寫。Take Away 是我想保持一個更快的更新頻率,有時候沒必要寫一篇長而全的攻略,就拉拉家常也挺好。

影子:

如果以自身專業(英文)為優勢,你是否考慮後續在「數字移民」博客上增加編譯(翻譯)外文係列(文章)?

Bates:

沒,翻譯太累了。如果有想推薦的,我會分享原文連接,大家自己穀歌翻譯看就行了。

影子:

你在 「數字移民」博客的未來發展上有沒有考慮發展去中心化

目前互聯網部分博客已經開始實現去中心化寫作或將內容上傳至 IFPS(即星際文件係統),其一,可以防止文章被內容審查導致被屏蔽,其二,可以為文章增加指紋,保障原創者的權利。

Bates:

博客文章,以及最新的數字移民導航站的源代碼實際上已經放在 GitHub 上了,因不可控因素網站關閉的話,存檔還在。沒有考慮過其他去中心化的方式。

影子:

我留意到在「數字移民」博客側欄的廣告位,標注著「免費留學谘詢」,這個(留學業務)是你在互聯網的新媒體項目還是你未來的創業項目?

如果是新的媒體項目,是否願意在這裏向讀者們分享一些後續可能會發展的內容

Bates:

留學業務是目前在做的。2019 年底與合夥人一起開的小工作室做的。

影子:

你在額外時間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平常喜歡閱讀書籍嗎?有什麼書籍是你想向讀者推薦的?

Bates:

很久沒讀書了,隻有大學時候比較閑,讀了一些流行小說。

--

--

影子
all about 404

我是影子,一個匿名寫作者,我關注中國大陸互聯網文化和媒體文化(會交叉寫到港台媒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