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理論:從4P到4C,7P — 消費行為課堂筆記

王柏文
艾倫蘋果
Published in
Mar 17, 2018

這篇文章是我在二下鄭鼎寶老師的「消費行為」課堂資料蒐集與整理筆記,許多資料是網路搜尋,單純為學習用筆記且文末皆有資料出處,如果有作者覺得侵犯到智慧財產權歡迎告知,我會儘快撤除 😃

從進入公廣這樣的傳播行銷學系後,我們就接觸到了一大堆數字+英文的組合,搞得大家頭昏腦漲,藉這次的課堂筆記整理才發現,其實這些理論是有其脈絡和歷史可循的,這一則筆記摘要了最原始經典的4P理論,和由其延伸出的消費者4C、服務行銷7P理論,除了讓自己能釐清所學以外,也希望能讓其他對行銷有興趣的朋友也一同進步!

傳統行銷4P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麥卡錫(McCarthy) 在1960年提出4P行銷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在做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生產出質量好的能夠賣得出去的產品,制定合理價格,注重經銷商的培育和銷售通路的建立,通過一定的推廣手段實現交易去達成企業的行銷目標。行銷4P一直以來廣被全球的學術界與行銷人員採用,且歷久不衰,為行銷管理的基石。

Product產品:
注重開發的功能,要求產品有獨特的賣點(USP),把產品的功能訴求放在第一位。

Price價格:
是消費者願意支付產品的費用。調整價格對於市場策略有深刻的影響,,根據不同的市場定位,制定不同的價格策略,產品的定價依據是企業的品牌戰略,

Place通路:
將產品從生產者 (製造者/供應商) 移轉到消費者或使用者的組織或企業,也就是消費者或使用者購買或取得產品或服務的管道。

Promotion推廣:
代表各種市場行銷者使用的溝通方式,可以讓不同的群體可以了解產品。促銷一般包括:廣告,公共關係,人員銷售…等等。

4P理論的偉大在於把行銷簡化並便於記憶和傳播,促進了市場行銷理論的普及和應用。當然,對於專業人士而言,它的簡單也正是它的不足,4P是研究製造業中消費者的行銷活動時所發明的,在製造業中較為適用,但是他無法涵蓋所有的行銷變數,一但出了製造業的範疇,4P理論可能就不太適用。

隨著時代的演變,市場從製造導向慢慢轉為全面消費者導向,服務業也突飛猛進的成長,於是後來衍伸出著中在消費者的「4C」和著重在服務行銷的「7P」理論。

消費者導向的 行銷4C

上述傳統的行銷4P,是從生產者觀點出發的行銷觀點。隨著市場競爭逐漸激烈、消費者意識抬頭,品牌行銷策略逐漸轉為消費者導向。 行銷專家羅伯特.勞特朋(Robert F. Lauterborn)在1990年提出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 4C 理論:

Customer 顧客:
企業必須首先了解和研究顧客,根據顧客的需求來提供產品。同時,企業提供的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由此產生的客戶價值 (Customer Value)。

Cost 成本:
不單是企業的生產成本,或者說4P中的Price( 價格 ),它還包括顧客的購買成本,同時也意味著產品定價的理想情況,應該是既低於顧客的心理價格,亦能夠讓企業有所盈利。此外,這中間的顧客購買成本不僅包括其貨幣支出,還包括其為此耗費的時間,體力和精力消耗,以及購買風險。

Convenience 便利:
指購買的方便性( Convenience to buy) 。比之傳統的行銷管道 新的觀念更重視服務環節在銷售過程中,強調為顧客提供方便性,讓顧客既購買到商品也購買到方便性。

Communication 溝通:
企業應通過同顧客進行積極有效的雙向溝通,建立基於共同利益的新型企業/ 顧客關係。這不再是企業單向的促銷和勸導顧客,而是在雙方的溝通中找到能同時實現各自目標的通途。

不過當然,4C理論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它以顧客需求為導向,但顧客需求有個合理性問題,如果企業只是被動適用顧客的需求,必然會付出巨大的成本,根據市場的發展,應該尋求在企業與顧客之間建立一種更主動的關係;4C雖然是以顧客為中心進行行銷,但卻沒能體現既贏得客群,又長期地擁有客群的關係行銷思想,沒有解決滿足顧客需求的操作性問題。

服務行銷7P ( 4P + 3P )

近年來,消費性產品的4P行銷組合運用在服務行銷上面,缺點暴露無遺。消費性產品行銷與服務行銷在本質上的確有些差異,這也是愈來愈多的專家學者一致的看法,主要是「服務」具有四大特性:

  1. 無形性:在購買前你看不見、嘗不到、摸不著。顧客很難在購買前去評估服務的好壞。例如: 在你購買「東京5日遊」的假期旅遊之前,無法真正體會這5天的行程中,你將玩的如何盡興。
  2. 不可分割性:服務的產生與消費可以同時進行。例如:你到「自然美」使用美容產品時,服務與消費是同時發生的。不像消費性產品,透過製造生產、倉儲、經銷等各個環節,才轉至末端消費者。
  3. 異質性:服務品質的變化性大。如:同一連鎖體系的兩家餐廳,因為店經理及服務員的不同,所提供的服務品質可能就不同。
  4. 易逝性:服務無法庫存再賣。如:航空公司的機位,今天賣不掉,就是當天的損失,你不能擺到明天去賣。不像消費性產品,今天賣不掉,可以在貨架上擺到明天,甚至到後天。

因此,進行服務行銷就有絕對必要發展一套有別於4P的行銷組合。近年來,不斷有專家學者提出新的行銷組合,而最具影響力且被廣泛採用的行銷組合是─布姆斯(Booms ) 與 畢特那 (Bitner) 的7P行銷組合,這兩位元行銷學家認為,從事服務行銷,除了傳統的4P必須加以修改補強外,應再加入人員 (Participant/People)、有行展示/服務環境 (Physical Evidence)、過程 (Process) 等三項元素:

  1. Participant/People人員:
    在行銷組合裡,意指
    人為元素,扮演著傳遞與接受服務的角色,也就是公司的服務人員與顧客。因服務的不可分割性,公司的服務人員極為關鍵,他們可以完全影響顧客對服務品質的認知與喜好。服務人員與品質即是產品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公司必須特別注意服務人員品質的培養與訓練,時時追蹤其表現。尤其是服務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服務表現的品質就無法達到一致的要求。
  2. Physical Evidence有型展示/服務環境與氛圍:
    可以解釋為「在一個購買環境裡,服務得以傳送,任何有形的商品透過服務傳播及表現而更完整」服務環境的重要性,在於顧客能從中得到可觸及的線索,去體認你所提供的服務品質。因此,最好的服務是將無法觸及的東西變成有形的服務。服務環境本身(如: 外觀、裝潢、擺設、配置等) 是顧客評估服務程度與品質的依據,特別是零售店、餐廳、旅館等。簡言之,服務環境就是產品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3. Process 過程:
    這裡的過程是指「顧客獲得服務前所必經的過程」 如: 超市的自助式服務與高級餐廳的全套服務完全是兩碼子事。進一步說,如果顧客在獲得服務前必須排隊等待,那麼這項服務傳遞到顧客手中的過程,時間的耗費即為重要的考慮因素。 行銷人員必須瞭解「排隊」與「等待中所耗掉的時間」能否被顧客接受。

相較之下,7P則是在這些宏觀的層面上,增加了微觀的元素,它開始注重行銷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因此它比4P更加細緻,也更加具體。它考慮到了顧客在購買時的等待,顧客本身的消費知識,以及顧客對於消費過程中所接觸的人員的要求。從行銷過程上來講,4P注重的是宏觀層面上的過程,它從產品的誕生到價格的制定,然後通過通路和推廣使產品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這樣的過程是粗略的,並沒有考慮到行銷過程中的細節。

資料來源:
《4P營銷理論 — 台灣Wiki》
《4Ps營銷理論 — MBA智庫百科》
《[哈佛]什麼是行銷策略(1) — 事實是反過來的》
《[哈佛]了解消費者行為- 事實是反過來的》
《淺談行銷組合概念 — 大鳥慢飛》
《行銷理論的演變:4P、4C、4R | PM Tone 產品通》
《行銷4P、4C、4S、4R、4V、4I完整版 — dcplus數位行銷實戰家》
《4C 和 4P,你分的清楚嗎? — dcplus數位行銷實戰家》
《行銷4P與4C理論 — 創業資訊網》
《《市場營銷史》五:60年代營銷組合興起 — globrand全球品牌網》

--

--

王柏文
艾倫蘋果

WANG,PO WEN│我叫王柏文,名字的期許是「博」學又多「聞」。但「柏文」寫起來沒那麼麻煩,於是我也從不辜負這個名字:我沒那麼博學,沒那麼多聞,而且特別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