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工作都可以做管理分配,那生活不也可以更聰明的忙嗎?

Allen Shaing
A. Life
Published in
Jul 12, 2023
Photo by Antonio Gabola on Unsplash

Day 191

又過了一個月。這是個充實且不可預期的一個月。工作上剛完成半年的Review和Plan,生活也是,工作後也會把同樣的典範做轉移到自身。

而我們社會正吹起一波浪潮,我的上一篇跟這波浪潮還真是形成衝突?但損失的還是所有球迷跟投入其中的球隊與球員。希望一切往對的與正確的方向走,好不容易形成的氣氛不要又因此受影響了,有屬於台灣的籃球可以看真的很讚啊!

回到主題,這篇想分享一下這幾天的一個小思考。既然我所有事情都可以結構化,並長出自己的架構。為何這個方式不能拿到生活之中呢?

要如何在下班後Get things done

在生活上,雖然有想法與規範。但我比較屬於那種,只要體力夠我就是一次做完,讓勞動與休息之間比較模糊不清,因為我知道該做的家事或雜事做完剩下就是休息,但這卻不可預期。如果又要在生活中新增一些自我成長的項目,此時更容易產生衝突。一但回到家的安排亂了套,同時精神與體力又消耗的情況下,基本上所有計畫都會開天窗,直接輸給體力選擇當沙發馬鈴薯帶著慚愧的心又度過一天,雖然無傷大雅,但總是掛在心上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我認為這源至於我沒有好好結構化每一日的家事組合,並明確劃分虛要自我充實以及完全放空自我的時間。下面開始我用一些圖來表示我內心的想法,並將其建構起來成為一個標準。

下班後

通常下班後可能會遇上這麼多事情,大概個大概

其中當然有一些任務並非天天需要執行。這時候問題就來囉,哪天才要?另外下班後的事情的優先權重怎麼分配?

所以這邊點了兩個問題出來

  1. 任務組合
  2. 任務優先權

修正後

  • 拆了A與B兩種類型
  • AB分野後可以發現甚麼是必須甚麼是選擇
  • 有了小孩後,陪伴一定是優先
  • 接著就是個人的健康以及學習
  • 放空休息很單純,就是為了走更遠

心態建立

打破既有的框框後看到一個新的樣子,也許分135或246,讓AB交錯配合。當明確知道自己下班後的任務後,在心態上也比較容易趨向完成自己設定的計畫,在體力有限的情況下也可以更有意識的讓自己把重點放在隊的任務上。

相較於過去,可能今晚有時間有空檔就通通塞在一起,當真正要休息或者維繫健康及學習時早已疲憊不堪。

有了新框架,當自己老毛病犯時,也可以提醒自己,今天應該做甚麼,重點是甚麼,這時候讓拖延戰勝自我龜毛就是一件很技術性的操作了。

如何操作

我採用一周一次,組合可以重新排列,權重也可以重新分配。這是敏捷式精神。誰說生活也不能敏捷一點?

小孩越來越大,身為父母的任務會越來越多。同樣的,工作越走越遠,我們該持續學習的也不能少。更重要的健康,才是支撐一切的基礎。

講白了,這樣的設計就是為了讓運動可以準確地達成,不在讓生活瑣事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藉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