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好手的自己又再一次肯定了人類的脆弱

談談疫情和WFH (上)

all w
時間是一面鬆軟的牆
Jul 5, 2021

--

2020年,全球COVID-19疫情嚴峻,台灣在開始的兩個月還在浪頭上,每日都有確診個案,民眾恐慌,大量囤貨,酒精和口罩有錢也買不到,旅宿業、餐飲業在那段時間承受不了成本壓力紛紛熄燈。

接下來將近一年的日子裡,台灣進入了令人稱羨的平行宇宙,只有零星的境外移入,沒有本土確診個案,每日看著國際疫情新聞,都覺得一點道理也沒有。人們恢復了日常作息,不再戒慎恐懼,在「補償作用」之下出現的消費行為被媒體稱為「報復性消費」,這種農場式標題早已見怪不怪,但是國內的消費行為以及旅遊方式的確因為疫情的關係有了非常大幅度的改變,有假期卻無法出國的人,開始積極探索台灣這座島。橫向移動,離島是首選,縱向移動便是登山健行,無論是島還是山,各個娛樂、觀光場所,到了假日都擠滿人潮,過去那兩個月因慘澹經營而熬不過去的,想必是咬牙切齒吧。

就在疫情急轉直下的前幾天,我跟C提到自己的擔憂。

會是泡沫嗎?台灣現在一片風光的景象彷彿回到八零年代,咖啡、簡餐、酒吧林立,同時日本正流行city pop,年輕男女重視造型穿著,上舞廳跳舞、溜冰、看電影,記得國中歷史老師曾說過,要判斷一個時代的經濟如何,看女生的頭髮長度和捲度就知道,而我很清楚,那個年代,也是最多人垮掉的年代。開業、炒股、簽賭,大家一看到投資致富的人,都想搭上順風車賺快錢,其實緊跟在後失敗慘摔的人更多,有的人甚至選擇結束自己搞爛的人生。綁票、勒索、撕票、尋仇,我記得那是個小學生不敢獨自走路回家的年代。

C覺得我過於悲觀,對社會如此沒信心,或許吧。

該來的還是來了。五月中,台灣的疫情突然間踩不住煞車,每日確診數從個位、十位到破百,兩週過後飆升至六百多人,確診者大多分佈於新北市及台北市,因此雙北於5月15日首先發布三級警戒,政府則於5月19日宣布全國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台灣社會暫別了與眾不同的舒適圈,正式沉入了蕭條之中。

餐廳禁止內用、娛樂場所禁止營業,這也宣告服務業無期徒刑。民眾除了上班、就醫、採買民生必需品,沒必要減少出門。不得不說,台灣民眾雖然鬆散了一整年,面對疫情的考驗,還是懂得自律的,不僅自律,還積極審視他人,這樣的鄉民性格倒是幫了防疫一個忙。

由Office轉為WFH的前三週生活幾乎一團亂,我整個人彷彿被果汁機攪爛。公司政策一改再改,隨時都有新的表單要填報,表面是自由與彈性,但其實沒人知道該怎麼做,只好開啟自我審查模式,也順便審查別人,那種壓力24小時都在,睡眠變得很淺,閉上眼睛還在想著明日的工事,沒什麼時間做夢,即使有夢,也是關於工作的夢。

工作時間拉得又臭又長,剛開始幾天作息還算規律,越後面越歪斜,因為晚睡,起床時間跟著延後,常常吃完早午餐才開始做事,到了夜間還在收白天的尾,除了睡覺和洗澡,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即使有空檔,也無法提起勁來做工作以外的事,壓力持續上漲。屋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像被槍打到,沒力氣看一眼那些再也不整齊的物件。

Jurnal從日記變成週記,連月計畫都沒填就接著寫。這裡也是,許多文章停在零散的草稿中。這樣的時刻,也許根本用不上計畫,無論是拿筆還是打開草稿,一點動力都沒有。

在外飲食找廁所是大問題,抑制了人們出遠門的心,這樣的政令是必要且有效的。人跟人的距離變得非常敏感, 彷彿多接近一點就要窒息,因此我和C採買物資會盡量避開尖峰時刻,一週最多兩次,隨身攜帶一支筆,能用行動支付就不拿現金,各種小心。出門的壓力立刻回到小學時期,懼怕病毒一如懼怕歹徒在暗處,渾身不自在,只想趕緊回到家,丟掉口罩,清洗雙手,徹底執行政令廣告口訣:內外夾攻大力腕內外夾攻大力腕。Done!

洗好手的自己又再一次肯定了人類的脆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