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人性的結合!《行銷5.0》時代的來臨

繼上次的《行銷4.0》,經歷科技進步與疫情大爆發,行銷之父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行銷5.0》將會讓你對未來的行銷有更明確的輪廓想像,引導企業數位化的同時,更要在這千變萬化的市場裡抓緊人心。

行銷5.0時代面對的三大挑戰

世代鴻溝

現在是五代同堂的時代,包括戰後世代(二戰到1964年)、X世代(1965年到1980年)、Y世代(1981年到1996年)、Z世代(1997年到2009年)、α世代(2010年後)。行銷必須適應不同的世代,每個世代都要有不一樣的行銷手段。雖然公司高層多由戰後世代即X世代主管,但隨著Y世代與Z世代進入職場,未來將由此兩代主導行銷。因此,如何取得YZ兩代的信任,將會左右行銷的成功。

繁榮兩極

「大者恆大,弱者恆弱。」世界上的財富更加聚集在少數人手中,造成更險峻的M型社會,也造就極端的市場:高價品市場與低價品市場,而中間市場則慢慢往兩端靠攏。

面對市場飽和、新進者增多、購買力減弱、操作複雜等障礙,企業要如何突破這種窘境?若企業把部分利潤投資在「社會發展」,這將形成正向的循環。貧困的群體可以脫貧,購買力上升,全世界的市場就能大幅成長,進而使企業受惠。因此,想要實現永續發展,就一定得重視「社會發展」。

數位落差

隨著科技發展,人與人、機器對機器的普及,幫助企業擴張與預測市場。然而,並非每個產業都有高度的數位化,加上數位化提倡者與批評者之間的鴻溝,造成數位化的落差。批評者害怕自動化帶來失業,對於隱私安全也無法信任,加上假消息到處流竄,這些都使他們卻步;然而,在防範隱藏風險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數位化帶來的龐大商機,有些企業透過數位化致富,而大數據與終身學習加速了數位化,也改善人類的生活與健康,更可以將社會推往永續與包容的方向。由此可知,科技對於人類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科技可以個人化與客製化,不只能更精準行銷,也能精確地解決個人的問題。我們要將科技便池注重個人、社群與體驗的工具,來整合高科技與高感動。

科技帶動行銷的全新策略

COVID-19下的行銷策略

疫情迫使許多企業轉型,也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網購的年齡層延伸至年長者。

我們該如何轉型,該往甚麼方向轉型?作者提出以下的象限圖,讓企業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

各產業數位能力整備 行銷5.0

在進行數位化時,首先評估TA的數位能力,其次是評估組織的數位能力整備。根據數位能力評估的結果,企業要擬定的策略也會不同。

即至科技

即至科技在行銷領域的應用十分重要。人工智慧可以幫助企業做即時的調查,進而加速個人化,也可以造就獨特的顧客體驗。行銷人員可以配合當前顧客的情緒,量身打造出內容、產品或服務。

全新顧客體驗

然而,雖然機器幫助我們快速且客製化的行銷,真人的互動才是最有溫度且感動人心的。讓機器去處理重複且簡單的事務,讓人類有個多心力去處理複雜與情緒的部分,進而得到顧客的心。

運用行銷科技的全新戰術

資料行銷

透過大數據,可以更清楚每位顧客的輪廓,進而實行精準行銷。然而,在我們想要使用大數據的同時,也要清楚明白目標為何,才能不陷入「為了數據而蒐集數據」的陷阱裡。

預測行銷

蒐集數據的一大價值也包含預測。透過回歸曲線等,可以幫助企業窺看未來的樣貌,進而提前部屬行銷、研發產品。機器幫忙預測,而人類提供獨有的洞見,讓企業成長。

場景行銷

打造個人化的「感知與回應」體驗。運用物聯網與人工智慧,透過感應等裝置,了解顧客需求並讓顧客觸發個人化的體驗,提供獨特的服務。

增強行銷

在顧客服務中,數位的進步幫助企業能快速且有效解決顧客的一些基本問題,節省人員心力,讓他們可以替大型顧客進行個人化的服務。

敏捷行銷

為了因應快速的市場,迅速執行大量的行銷企劃是必要的。比起瀑布式的創新方法,為了無所不在的顧客,企業更應該要採取敏捷的方法,隨時應對市場的變化,才不會被人搶先一步。為了加速這個流程,企業和不妨接受開放式創新,充分運用內部即外部資源。

結語:科技將幫助人類,並非吞噬人類。人類與機器皆可以發揮最大價值。

機器與人類的專長不同。機器擅長處理資料與演算,卻無法給予洞見、跳脫框架,因為這是人腦擅長的部份,也是人類價值所在。科技雖然讓許多重複性的工作消失了,但也同時讓人類可以更聚焦在自我價值,發揮人類所長。我想,將會有更多人在這個時代尋找到自己的價值。

博客來:《行銷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