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要成功?菁英都懂的壞情緒處理法!

最近讀到一本很有意思的書 — 《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在讀的時候,總是覺得「啊!就是在說我啊!」,一直被戳中痛點。因此,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這本書當中,我認為最重要,也是最可以馬上實踐的部分,希望我們都可以重新主管自己的情緒。

把事搞砸的罪魁禍首並非「壓力」,而是「壞情緒」

「一想到她可能陷入危險,就很不安」「我很擔心她的安危」…這些看似相同,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情緒。負面情緒分成「好的負面情緒」跟「壞的負面情緒」。壞的負面情緒會讓人因衝動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相反的,好的負面情緒會讓人重新振作、面對問題。如果能區分這兩種情緒的差異,對減輕壓力會很有幫助。以下是書中的小練習:

《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

很多人認為,我們的情緒會受到外在的突發狀況影響。像是在公開場合被主管罵、同期的同事比自己先晉升……等等。你或許會覺得,遇到上述那種情形,會有「羞愧、沮喪」的反應是很正常的,但其實並非所有人都這麼認為。有些人覺得改過就行、興然接受;有些人認為自己可以再更努力一點。因此,我們可以知道「情緒不會100%受到外在的影響。結果會如何,全看自己怎麼『想』。

我們並非一遇到壞事,就馬上跳到壞情緒當中。在這兩者間,會先經過大腦「思考」,才做出情緒的判斷。

《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

例如,阿里最近被上司要求負責要去開發某個大客戶。她告訴自己:「無論如何,我一定要讓客戶買我們的產品。」,但結果卻沒有成功,讓阿里覺得很沮喪,甚至更進一步認為自己很沒用。

對阿里來說,她的壓力來源:

● 對阿里來說,「努力卻無法取得訂單」就是A (誘發事件)

● 阿里認為「無論如何,我一定要讓客戶買我們的產品。」,這是B (思考、信念)

● 阿里「覺得很沮喪,甚至覺得自己很沒用」,這是她的感覺C (結果)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在表面上來看,是由A直接觸發C,但其實B才是決定結果的關鍵。也就是說,若B是負面的,C也會是壞的。

「一定、絕對、非得」等強烈的主觀思考,都會導致壓力不斷被放大,最後成為當事者都無法承受的龐大負擔。

《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

很多時候,「一定、絕對、非得」聽起來很正面積極,讓你不知道原來這些情緒是有害的。像是:

● 我一定要做到完美無瑕。

● 我絕對不能犯錯。

● 對方非得要照著我們意思做才行。

這些看似積極,卻是讓自己壓力愈來愈大、做事綁手綁腳的主因。當結果沒有按照自己的絕對主觀發生時,就會容易產生不好的C結果。另外,就算成功了,卻因為長時間累積精神壓力,而到大腦完全感受不到喜悅,反而又陷入更慘的地獄當中。

《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

把「絕對」換成「希望」,人生也充滿希望

要怎麼做才不會陷入負面情緒裡,從「絕對」的深淵中走出來呢?答案是,將「絕對」換成「對自己的期許」,讓自己的思考更符合現實、更有彈性。

若將上面的「絕對」改成相對的「期待」的話:

● 我希望可以做到完美無瑕。

● 我希望不會犯錯。

● 我希望對方照著我的意思走。

下一步,也要找出「沒有非得要這麼做的理由」,否定絕對要求。並非所有事都「絕對」要照著某個規則走才不會失敗。別把目標當作聖旨,而是承認「壞的結果有可能發生」,並盡力就好。這樣做不僅不會讓自己鬆懈,反而會充滿力量。

《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

用「希望」激勵自己,別用「絕對」威脅自己。

博客來:《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