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為什麼要建立自己資產

網路上如何擁有資產建立屬於自己被動收入的文章多如牛毛;大家講到What & How而獨獨沒有Why。那到底為何要建立自己資產?單純上下班不是很好嗎?今天Alucard以社會政治經濟學角度出發,以卡爾‧馬克思(Karl Marx)論點並結合今天環境與條件;提供客觀有力「為自己建立資產的理由」。

--

前言

在我們會有建立資產念頭時就大概已設想了屬於自己理由;獲取人生主控權、要有自己事業、要有被動收入…等。其實,光是這些理由就充分解釋自己為什麼要建立資產了。在社會政治經濟學會是更高面相看待這件事,給自己更高層次的理由,也可以提供給你想喚醒你的朋友的一篇短文。

Photo by Armand Khoury on Unsplash

為什麼要建立自己資產

19世紀卡爾‧馬克思生在德意志;後來「逃」往英吉利後,發現在工業革命後的英國社會有一系列社會問題。在那時,資本家出資購買土地並架設工廠,同時徵聘員工來生產產品。在沒有八小時工作制概念的19世紀,員工每天工作12小時甚至16小時;只為了生存或糊口飯吃。員工的辛勞造就了富裕資本家,使得馬克思看到的社會現象分成兩種人

有產者與無產者

有產者代表擁有土地、廠房、機器作為資產的人,這一群人統稱有產階級

無產者代表沒有上述任何一項東西的人,這一群人統稱無產階級

在當時英國社會,大部分無產者每日只在工作的時間為自己賺錢,一天工作累積只依自己工作時間而定;而有產者雇用無產者為其賺錢,把多出來時間再去做其他投資項目。形成資產階級生活富裕,無產者一群人聚住在骯髒的公共空間,像樣的娛樂一個都沒有。

英國社會改革家弗朗西斯·普雷斯(Francis Place)描述著當時英國底層情境

窮人只有性交和喝酒這兩種娛樂,後者更收歡迎。因為它不但更廉價,產生的後果也比前者更易承受。

威廉·賀加斯(William Hogarth)描繪的18世紀英國底層人民生活《金酒巷》

馬克思稱這個現象為「異化」─作為「人」不應該是這個樣子。

即便今天無產階級的生活不像過去這麼悲慘,那是因為我們所幸生活在這個時代。時代從狩獵→採集→農耕→工業(上文例子)到今天資訊時代是越來越好的。那時候的人民因為看不到我們今天的日子,當然不覺得自己生活差到哪去,依照這邏輯。未來智能時代的無產者也會對我們生活產生憐憫。

因為今天上班族在馬克斯眼中一樣是無產階級

所以我們關注的不是今天過得好不好,而是給自己一個更高的建立資產的理由,來達到上述獲取人生主控權、要有自己事業、要有被動收入…

那為什麼要建立自己資產?回答是

要讓自己從無產者晉升到有產者

評斷有產者指標

在二戰、冷戰結束後以英美價值觀主導的社會主流秩序。無形中沿襲了有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哪怕21世紀的今天沒有這麼明顯區分彼此,但還是有跡可循。也是現代社會評斷有產者的指標

  1.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的粉絲、追蹤、訂閱數
  2. 自營Blog的流量及訂閱數
  3. 將自己的作品 / 產品在線上販售 / 授權(如課程、歌曲、虛擬角色)
  4. 打造屬於自己的銷售通路

上述是摒除傳統需要大資金、大土地或繼承遺產;對我們普通人,機會均等的條件下,有機會從無產者晉升到有產者的指標。這些指標共同特色是

累積的數據都是屬於你自己的資產

並且有機會轉換被動收入

Alucard提供的是方向,這些方向要如何具體可以看個人情況。有些人有攝影專長,可以在線上開攝影課;有些人有烹飪興趣,可以在社群上累積追蹤人數;有些人喜歡分析事情,可以在社群上書寫自己觀點並累積流量。

甚至可以兩者、三者的結合,使自己資產藉由原本第一項資產的基礎下進一步擴大。Alucard一位友人自己已經有銷售通路、並且用有Blog流量百萬以上;在線上銷售產品的後續每個月依然穩定六位數營業額。

小結

本章無關乎上班族今天生活得很不錯,甚至優於中世紀的貴族和近代資本家。而是在歷史進展以來,無產階級始終受制於有產階級;即便現在勞基法因應而生、也誕生八小時工作制,在想要掌握主控權和選擇權,無產者是比有產者少了很多這方面權限和機會。

現代人拜網際網路所次大幅降低創業資金成本。主要還是取決自己是否想要建立自己資產,從無產者晉升到有產者。在開始之前,還是要清楚認識自己喜歡的,或容易上手的;這樣在一開始階段起步最難時後,持續陪伴自己走下去。然後在白天不只公司老闆賺錢,下班也經營自己 / 建立產品。

網路的例子不勝枚舉,只要符合上述四點的基本上都是現代社會的有產者。

2021年共勉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