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命題密度提升APP設計價值

YiChing
獨立 APP 開發基地
4 min readOct 30, 2017

看到漢堡王標誌,第一眼除了醒目的紅色 logo,或許我們還會注意到黃色的漢堡皮,但當再看久一點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聯想到番茄醬、百事可樂。從意象上,它是一個跳躍的漢堡,看起來充滿活力,然後漢堡皮又閃閃發亮的,看起來新鮮美味!

一個充滿感情的設計,可以做到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從少量的設計元素中產生想像與共鳴。講成理論的話,稱作命題密度。

命題密度(Propositional Density)指的是在設計上平均每個元素背後隱含的信息量,高命題密度表示延伸意多。當使用者感知到的意義一多,情感黏著度便跟著提高。因此命題密度可以說是直接影響 APP 討喜程度的重要指標。

舉自行開發的「泡麵」為例,近期很榮幸受到兩家科技媒體向粉絲介紹, 深入分析文章後,可以歸納出幾項在 APP 設計時提升命題密度對筆者執筆方向的影響。

「泡麵」是什麼?

話說從頭,在開發前期的觀察,發現最盛行語錄圖片的社群媒體是 Instagram,有特定族群愛好用白底黑字的圖片,分享心情、心得、座右銘、歌詞等短句。在研究市面上沒有類似軟體後,便把開發方向定為專為 Instagram 社群用戶打造一款文字編輯軟體。主打能在短時間內協助使用者輕鬆做出一張語錄圖片,並儲存到相簿或上傳到社群媒體。

「Instagram」、「語錄」、「方便」、「快速」,是這款軟體最注重的四個要素。

泡麵操作流程

「泡麵」的名稱命題

「泡麵」的取名是一閃而過的靈感,但在之後卻成為了整個軟體最具生命力的靈魂。

為什麼取名「泡麵」?

這要從 Instagram 說起。因為要讓使用者在看到軟體第一印象就能跟 Instagram 產生聯想,最直接的做法,除了 APP icon 的設計,再來就是 APP 名稱了。因此玩轉 Instagram 的名稱,從字母順序來發想,靈機閃過 Instant 單詞,「對!這就是我要的!」Instant 有立即的意思,與方便、快速的概念不謀而合!而後又從 Instant 延伸到 Instant Noodles,「泡麵」名稱就此定案。

不過,在定案時,其實還有更多的思考,像是:

為什麼要取這麼看似無釐頭的名稱?

因為考慮到使用 Instagram 的受眾,相比社群龍頭臉書,更多的是年輕用戶。因此無釐頭在這年齡層,是成立的,更好的是還會帶來親切感。尤其出其不意的第一印象,更有助於記憶。

「泡麵」的命題密度

命題密度 =深層命題 / 表層命題

表層命題指的是設計元素,深層命題指的是元素所組合、衍伸的含義。只要命題密度大於 1 即能讓人產生好感。

試分析「泡麵」的命題密度,名稱「泡麵」是它的表層命題。而深層命題,根據上述的構想,可以有以下結果:

  • 由 Instant 聯想到 Instagram
  • 由 Instant 想到立即、快速
  • 想到泡麵流程,三分鐘即食,非常方便
  • 因無釐頭名稱產生活力、年輕的感覺

大致上找到 4 個深層命題。計算後命題密度大於 1。不過自己分析自己理當有失客觀,因此這裡引用電獺少女的一篇介紹文,客觀分析名稱帶給使用者的聯想:

從以上介紹內容,可以整理這三段符合:

  • 想到泡麵流程,三分鐘即食,非常方便
  • 因無釐頭名稱產生活力、年輕的感覺

命題密度為 2。由於大於 1,因此成功吸引到眼球,也成為了筆者報導的題材。

後記

寫這篇文章,要感謝重灌狂人電獺少女向貴單位粉絲團用戶推薦「泡麵」,還把整個「泡麵」的使用流程寫得非常詳細!當時看到APP被介紹,驚喜得全身顫抖!

關於命題密度,則是啟發自《設計的法則》(Universal Principles of Design, William Lidwell、Kritina Holden、Jill Butler 著),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設計指南,介紹了125種設計產業會接觸到的概念,一面介紹一個,好讀好懂。相當適合當作入門設計的讀物,很推薦給對於設計感興趣的朋友閱讀。

註記

關於以「泡麵」為名,缺少的「語錄」意象,則以子標題呈現。

子標題呈現APP的文字編輯功能

此外,歡迎試著計算漢堡王標誌的命題密度,以本文中提到的聯想數量來討論,命題密度應為 6 / 3 = 2 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