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轉職前的「可是……」,我們比自己所想的還要厲害得多

33
Aiworks
Published in
Aug 31, 2022

陸軍傘兵學校的教官在黑板中央畫了一條垂直線,他在垂直線底端標上數字「0」,由下到上一格一格標示遞增的數字,最後在頂端標上「10」。他指著「4」說:「你們認為,這就是自己的能耐。」接著,他又指著「2」說:「你們的媽媽覺得,你們的能耐就只有這樣。」他緩緩地把食指往上移動,停在「7」說:「教官知道,你們的極限不只有這樣而已。」說完後,他嚴厲地注視著我們。

「實際上,你們比自己所想的還要能幹得多!」並把他的食指停在「10」強調:「你們比自己所想的還要厲害得多!」 — — 《我,跟自己拚了!》

很多時候我們會不小心小看自己,以為自己的極限已經到了,而本文想跟大家分享文組生是如何轉戰未知的領域成為前端工程師,如果你還在思考轉職前的「可是……」,希望這篇心得文可以給你一點勇氣,讓你更有力量的展開這場刺激又充實的轉職大冒險!

我的人生好像卡住了……

大家好,我是 33,曾經是雙手各拿十公斤聚光燈在貓道上爬來爬去的劇場少女、也到過農業首都擔任偏鄉代理老師,再回到台北做建築照明設計師,而現在,我是一名前端工程師,在奔三前回首自己的二十世代,每段經驗都是豐滿又有趣的過程呀!

我是一位高中一類組、大學與研究所就讀藝術、劇場類別的文組生,在劇場接案幾年後,偶然間看見 TFT 創辦人安婷講述台灣偏鄉教育面臨的問題,感同身受之餘也認為自己還有勇氣去闖,而到了雲林擔任兩年代理老師,計畫結束後回到自己原本的燈光設計產業。在設計公司的那兩年,我們的案子多是高級住宅的公設或是外觀照明設計、實品屋等,雖然不像其他設計公司那樣爆肝操勞,但卻也是非常小眾的市場,打開104輸入職缺,相同性質的工作機會全台不到十家,我無法想像自己接下來數十年的工作機會可能只有這一點點選擇,因此開始思考自己是否有轉職的可能性。

為什麼不能換條路走呢?

在一天滑臉書時看見大學時同為設計系學弟的文章,大意是在說他透過了職訓局的培訓轉職成為工程師,此時也在我腦中打開了一個開關:

「我們不一定要為了18 歲時選的科系就限縮了自己未來的方向,也許我可以學習新的技能到不同的領域工作呀!」

這樣的念頭一萌芽後,我便開始搜尋所謂網頁工程師的到底在做些什麼(畢竟身為資深文組生實在不了解工程師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的類別),趁著大開眼界的熱度,先是在 youtube 上觀看免費課程並跟著老師的步驟操作,後來為了想更系統化的學習而買了 Alpha Camp 的線上課自學,開始了上班前提早兩個小時起床上課的日子,我花了很多力氣確認自己有沒有辦法、喜不喜歡寫程式這件事,後來上到學期二後意外發現程式的魅力,它讓我想起高中時期最喜歡的科目 — 數學,沒錯,雖然我是文組生,但我喜歡數學帶給我的自由,沒有標準的流程,有好多路線可以走,有時剛好走的路徑短;而有時候繞了好久才解出來,但是解出來後滿是無與倫比的成就感,我很享受這樣的思考問題本質並解決的過程。

申請 AppWorks School 之前,我做了哪些努力

記得當初一邊上班一邊上線上課時,對我來說比較大的困擾是在遇到問題的當下無法找人討論,雖然 Alpha Camp 的助教系統已經頗為完善,但畢竟還是需要留言給助教,再等待助教回覆,於是開始覺得如果參與實體課程來訓練,對於我的學習也許能更有效益,我查詢了許多 coding camp 的資訊,其中 AppWorks School 是我最為陌生卻又看起來好像很厲害的 camp,大略知道幾個關鍵字就是:「免費、高壓、畢業後就業率高但是競爭很激烈 (錄取率約莫10%)」,但在 29 歲這一年決定要轉職是一個相當不容易的決定,我心想,既然要轉職就要轉得漂亮,就算沒上也還有其他機構可以參加,所以值得好好努力一番,讓轉職起點多一點信心。

所以接下來想要分享在申請前我做了哪些努力(說來很不可思議,進到 School 後有同學說她是在申請前一天才填申請表的,而我的申請表大概寫了兩個月XD)

我的策略就是,每一題都用力地的回答!

首先我把網路上有申請經驗的分享文章都看了一遍,不管是有申請上或是面試後沒通過的筆友們都有值得參考的地方,從中歸納出大致書審資料會問的問題,最重要的不外乎是轉職動機、曾經自學過的經驗以及一分鐘的自我介紹影片 (optional) 等問題。雖然有些題目是選填,但我認為一些能夠展現個人特質的題目一定要把握,像自我介紹影片雖然跟寫程式沒有關係,但卻是很好展現自我動機的加分題。

再來就是,把你想做的事告訴身邊的朋友吧!在查找資料階段意外發現跟我同大學不同系的同學、同事的姊姊以及我許久未聯絡的高中同學竟然都是從 School 畢業的校友,這時當然不能浪費這麼好的弱連結,立馬請教他們當初在申請以及面試大致上是怎麼準備的,如果有相關問題但沒有認識的人,直接留言給撰寫文章的分享者,相信大家都會很願意提供協助的。

得到面試可能會問的問題(情報)後,再來就是好好爬梳自己的動機了,在決定想要轉職前有沒有先了解業界生態或是自學確認自己是否適合,我自己在申請前買了線上課程學習了三個月左右,不敢說自己對程式有100%的熱情,但我對於程式可以解決的事情相當感興趣,所以這個階段我告訴自己只要學程式這件事沒有超出我的理解範圍,我不會一想到要寫作業解題就崩潰的話,那很值得試試看,而出乎意料的,自學的這段時間讓我回想起高中最喜歡的數學,每個人的動機都不同,只要你能胸有成竹地說出來,相信就是成功的開始。

在 School 打怪的日子

記得收到 school 通知,是在去年六月中,那時我已經離職一個月,每天像個飢不擇食的人,努力補充自己的技能樹,很慌張、不安,也已經準備好如果沒有申請上那會趁自己還沒滿 29 歲去申請職訓局的青年補助計畫。忘不了接到錄取通知時激動的大叫了一陣子XD,興奮的打電話告訴家人,我要準備出發了!

相信之前畢業的學長姐都有分享進到 School 裡會經歷的事,所以我在這不贅述流程,只想告訴大家可以放心的相信,在 School 裡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幫助未來的你能順利接軌業界。

School 的流程非常緊湊,每個環節間幾乎只有一些喘息空間,不過也是這樣才能最大化每位學員的學習效益,所以就調整好心態,兵來將擋水來土淹!

開學後的第一個任務是以純 JS ,Html 與 CSS 刻一個電商網站,也大概是整段轉職路程中心態最崩的時候,以為學過幾個月應該算是有底子,殊不知同學們的底子一個比一個還厚,有的人是大學就寫過程式、有人是科技業的 pm ,所以壓力來自於擔心自己比不上同學,因為這時的作業進度是以天計算,每天都要完成一個功能推到 github 上,記得去年我生日當天,原本想好寫到六點可以結束順利跟朋友慶祝生日,殊不知時間一分分流逝,幾乎到八點多才頹喪著臉去吃生日餐。這個時期也是我最懷疑自己的時候,發現一樣的功能同學老早就交了自己卻還在卡關。但也想跟大家分享(這是同為 Batch 14 的好同學 Emily 鼓勵我的)

學任何東西都像爬山一樣,有人比較早開始走,所以他已經經歷過前面的陡峭山壁,而你只是現在才開始而已,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記得當初在當老師時努力培養孩子的成長型心態,沒想到當自己遇上自我懷疑時也要時不時提醒自己:嘿,我不是不會,只是還沒學會:)

Photo by Mads Schmidt Rasmussen on Unsplash

與 iOS、Android、和後端同學一起 co-work 時,我還在通勤的路上查該怎麼簡易理解 api ,轉眼間我就要在一個下午把它接到頁面上,有很多觀念是模模糊糊的,後來在經過好多次的讀書會、react 小專案的練習、自主開的 Redux 同好會……,才漸漸在腦中建立起比較完整的知識系統,發現自己可以獨立思考功能邏輯要怎麼寫,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急著求救,也是在此時才長出了多一點自信。

而我最享受的部分就是為期五週的個人專案了,自己從自身經驗去發想一個產品,從 wireframe、UI 設計到儲存的資料結構都是自己包辦。從初期與導師討論功能夠不夠多、深,有沒有技術亮點,開始實作時每天早上的 recap 告訴大家今天自己規劃要做什麼功能,昨天遇到了什麼問題。覺得“自我學習”在這五週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不是為了交作業,而是每個同學們為了自己想做的功能不停地爬文找資料、不輕易妥協,也會激發自己,告訴自己不能輕易放棄。

「誒誒我為什麼一進來就白畫面啊?」、「噢這個我昨天也有遇到,因為你沒有判斷這個和那個啊……」,在這裏,你不用擔心問了笨問題,同學們總是迫不及待地告訴你他昨天遇到了什麼坑,常常看到兩三個人圍在一張電腦桌前比手畫腳的討論著,也很謝謝前端班導師谷哥,記得很多時候跑去找他問問題時,他總是能在很關鍵的錯誤點之前再反問我們問題,讓我們自己去想到可能的解法,也沒有標準答案,谷哥只會說:「嗯,聽起來蠻合理的」,就這樣一來一往,終於看見 error 不再害怕了,而是在每遇到一次錯時撿起除錯的裝備,讓自己練就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在終於完成個人專案之後,記得早上 Tiffany (Job Placement Manager) 在幫我們上完該如何寫好履歷的 workshop 後,下課前隨口的說了一句:「對了!我們是要寫英文履歷喔!」,登愣!要是我自己寫一份英文履歷,我可能會覺得我至少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但在 School ,兩天就要生出來一份初稿,因此對我來說, School 也很像一個潛能開發營,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自己的過往經驗限制住,覺得很難、覺得不可能,所以要我說在這五個月學到最珍貴的是便是:

我們能做到的遠比自己想像的多更多!

大家一起革命的教室

我們拿幸運做什麼?

而到了最終章的面試前夕,謝謝江江、Shirney、Tiffany、校友 還有 School 的每一個人,不厭其煩地幫我們看履歷、練習面試,每個環節都可以感受到 School 的每一個人都真心希望能幫助我們轉職成功,在我們最慌張、無助時給了我們武器及勇氣。

而能夠跟一群有相同目標、有破釜沉舟般決心的人一起花五個月的時間沈浸在學習裡真的是件很幸運的事,認真討論 bug 、認真吃飯打屁(壓力山大時很需要啊)、再認真的鼓勵對方,我們每個人都來自不同背景、基於不同的動機想要轉職,而唯一相同的是:我相信我可以!

在又過一年的生日前一天終於完成這篇文章,結業至今過了八個月又七天,記得工作前三個月時非常緊張,對於非本科的自己甚至有點冒牌者症候群,但就像打地鼠一樣,知道自己哪裡不足就去補充它,慢慢的將自己所需的裝備添滿。而現在我也在新崗位 onboard 滿半年了,已經可以胸有成竹的說,是的,我是一位前端工程師,同事問我會不會後悔大學沒有念資工相關的科系呢?我當下沒有回答,而現在我準備好了,答案是不會,因為我所做的每一次決定都是當下我最想要、喜愛的選擇,而寫程式對我來說是一種工具,讓我在未來能夠透過將這個技能為自己所關心的社群、議題帶來更多影響力。

謝謝大家一起除的錯、讀的書還有玩的擠眉弄眼X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