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系到底在讀些什麼?

Archistudentips
Architstudentips
Published in
Apr 7, 2022

一直忙著碩士的畢業項目及工作,完全已經荒廢了這裡。反倒是YOUTUBE 也還有偶爾更新。

工作穩定了的現在,下起了決心要定期更新文章,現在暫定是一星期會更新一篇。不過如此密集的更新就不要想著我一定會寫得像之前那麼長篇大輪和有資訊性了。

一星期一更的文章頻率,大概就會是我手寫我心的感覺,和大家聊聊建築的日常和趣事吧﹗當然有時間時也會和大家討論一下技術性和資訊性的建築內容的。

近日在工作時一直在思考著,到底「建築學」是什麼?而我自己又在學習生涯中學了什麼呢?

一直以來大家都可能也會聽到,「讀建築和就任建築的工作是兩碼子的事」,工作後可能會讓就讀建築系的小伙子感到失望。

作為師兄或是過來人,我應該沒辦法否定以上的說法,但這說法只對了一半。

就讀建築系和就任建築相關的工作內容的確有很大的出入,建築課堂上基本上都不教授工作相關的內容,縱使有也僅佔大概10至20%吧﹗再者,每一位建築畢業生都說「喜歡設計」,但工作中又有多少機會會讓一位畢業生「設計」呢?

然而,大家又有沒有認真的想過,自己在大學時期和碩士時,到底學過什麼?又有多少學過的有運用到工作上呢?

今天我不打算探討建築工作方面的詳情,我們先來回歸一下初心,看看我們「到底建築系是在讀什麼」吧﹗

相信會看這文章的朋友都已經是建築系的學生,又或是對建築系有興建的中學生。之前有不少同同學會在IG 向我們查詢升學的選擇,到底應讀那一間學校,選學校對日後的影響等,在回答這一個問題之前,大家也要了解不同學校對於建築系的教授方式有很大的差異。

未入建築系或是新入建築系的同學或許不知道,每一間建築學校的課程安排都有不同。

在學科方面要讀的內容雖然大同小異,但是術科則會有很大的差異。因為我也只是了解自己學校的課程,以下的內容是跟據我自和同學的經歷,也因就讀時間不同,或者課程上也會有些改變,大家可以用作參考。

  • 高級文憑、副學士、大學

以上三個不同的專上學位,在一二年級時會學習的東西差異不會太大,分別都是有學科和術科兩種。學科主要是係以理論為主,以術科就是設計和項目研究等,而成績比重不同學校也會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是術科大於學科,大概是六四比,當然也可能有學校是五五比。

雖然說建築系學生是以PROJECT BASE 為主,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做PROJECT,但實際上還是要讀書考試,所以不喜歡讀書的朋友不要認為讀建築就可以逃避呢﹗(而且英語或是外語很重要,很多建築書籍都是英語)

以下來詳情說明一下學科中的細節﹕

學科包括 :

  • Building Construction 建築施工細節
  • Building Structures 建築結構
  • Environmental Controls 環境與建築
  • Visual Studies 視覺研究(建築繪圖)
  • Architects in Practice 建築條例
  • Modern Architecture 建築歷史
  •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Critical Context 建築理論
  • English/Presentation for Architectural Studies 建築英語或演說技巧

術科方面(每間學校也有不同)﹕

  • 3D Software 繪圖軟件
  • Design Project 設計項目(必修)
  • Model Making 模型製作
  • Film 電影和攝影技術
  • Use of Material 材質運用
  • Technology/ Parametric 科技及參數化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園景設計

不同的學校課程的安排和順序都有不同,而不同學校專重的方向也不同,以上僅僅是以我的經歷作為參考。以上也有一些課程只在特定學校能選修,例如參數化等,一般只有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能選修,而珠海學院或其他高級文憑是不在課程內的。(畢竟不同學校所擁有的資源也不同,能學習的範疇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至於,大學三年至四年的課程題材其實是深入程度的不同,以及設計項目的大小和題材也會更廣。

一開始一二年級的設計項目一般包括﹕

  • Experiment of tectonics
  • Pavilion
  • Furniture design
  • Façade Design
  • Steel/Brick/Bamboo/Wood Structure Housing
  • Others

大多數都設計項目在一開始都是認識幾何﹑物料和結構等為主,

然後慢慢深入不設計不同的建築類型,例如涼亭﹑平台加建﹑小屋等,由小型的建築體積開始,並教導如何去認識和配合 Context (場景)作出設計。

高年級開始大概就會接觸一些比較特別的建築型態,例如停車場﹑美術館﹑學校﹑大型住宅等等。

另一面,學科的深入程度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結構上面會有更多細節,不同材質的結構的好壞﹑地基的種類﹑結構的可承受數值等等,而在香港就讀建築的條例也會更為深入,同時也會講解有關合約定明﹑建築師及其他持份者的角色和責任﹑建築文件及項目流程等等……

或許大家僅僅看以上的課程範圍還是不太了解到底不同年級學習的目標到有什麼不同,以下是我以自身的經歷所得出的結論:

第一年就讀

  • 建築繪圖的基礎
  • 培養獨立思考和解難能力
  • 邏輯思想培養
  • 材料和幾何的認識

第二年就讀

  • 空間設計
  • 材質結構方法
  • 建築圖表現技巧
  • 空間感訓練
  • 環境和空間

第三年就讀

  • 整體建築結構
  • 場地規畫
  • 環境與空間
  • 建築條例
  • 建築軟件的深入應用

第四年就讀

  • 細部設計及方法
  • 空間的安排和路線規劃
  • 城市空間
  • 永續建築的概念和應用
  • 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及設計建築

而到了碩士就已經是另一個範疇了,會有不同的主題工作室,又或是能自定義設計的主題等。

建築系所需要就讀的範圍其實很廣泛,而且不同學校各有其他同的方向,難以用一篇文章概括,希望這一篇文篇能給大家一個大概。

其實很多時候就讀了相關的知識後,也不一定能好好運用到設計或是工作裡。畢業了的大家現在還會記得不同結構和地基的好處嗎? 在畫設計圖的各位,現在隨便把樹放進你的圖面的你,知道有那些樹才合適種在道路旁嗎?而且因為車輛速度的關係,每株樹的距離基本上不會少於1米-1.5米(10米以下的樹,30米以上的樹基本上是10米,不同地區的要求會有不同)。

還記得教授們都會說,讀建築與其說是專材,還不如說是通材。我們學的東西都很廣,而且什麼都需要懂一點。有時候愈學得多時就愈不明白自己到底學了什麼,這種時候或許就是要回歸起初那個什麼都不懂的自己,細細回想自己學了多少和運用了多少。

--

--